實現引力能與電磁能相互轉化機理研究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024-10-05 14:00 9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作者:黔中愚者

摘要: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從物質世界運動的自然屬性來看,大到宇宙天體,小至微觀粒子,隻要有物質運動,就會有能量的轉化,所有能量轉化形式都服從能量守恒定律。迄今,學界普遍公認在保守力系統內,運動物體沿閉合路徑從起點到終點來回做功總是恒定為零。然而,隨著人們對地表空間力學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研究發現:勢、能與場等物態效應即是自然力相互作用導致的結果。在人工構造的地表空間創建保守的引力與非保守的電磁力有機結合系統中,引力能和電磁能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轉化關系,且引力能可轉化為守恒的電磁能。

關鍵詞:保守力 非保守力 引力能 電磁能 相互轉化

一、目前人們有關地表空間引力能研究的現狀、意義及其基本情況

二、引力能和電磁能相互轉化的簡明數理關系分析

三、地表空間中的引力能可轉化為守恒的電磁能

基於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憑據蘋果落地現象所推導出來的萬有引力理論,我們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運動是受到地球向心引力和離心斥力相互作用造成的結果。人類對水能利用的本質主要是通過水在引力的作用下由高處往低處流動驅使發電機轉子切割磁感線,從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中獲取能量。倘若遵循同樣類似統一的普適性規律和原理,水力既可用於發電,則引力可否也用來發電?怎樣實現引力發電?開發利用引力發電有什麼理論依據?引力發電跟水力發電比較有何異同及優勢?其技術突破和創新體現在哪裡?下面,我們就從地表空間中的引力勢能與電磁能相互轉化機理來探討這些問題。

一、目前人們有關地表空間引力能研究的現狀、意義及其基本情況

萬有引力現象與勢能存在著密切的相關聯系性,在經典物理學研究中常把“引力”和“勢能”兩者結合起來統稱“引力勢能”,其物理定義為物體在引力場中受到影響而具有的勢能,簡稱“引力能”。引力能是物體間由於保守力特性效應相互吸引通過轉化後所提供的一種無限天然能源,與常規現成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地熱能等等這些能源相比,堪稱是人類未來日常生產生活中最經濟實用的安全、清潔、綠色、低碳和高效理想首選能源,有著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從廣義上說,“引力能”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既涵蓋人造永磁體由相互吸引力所提供的保守磁勢能;也包括天體與天體以及地表空間中物體與物體的相互吸引作用所構成的重力和引力勢能本身,此外還有其它形式的保守勢能,比如氣體分子勢能、彈性勢能和靜電勢能等等。就狹義而言,它延伸至探究某一具體保守勢能的開發利用問題,則涉及針對對象問題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具體分析。由於一切物質能量的存在形態皆有統一的自然屬性,並遵循普遍的客觀規律,故物質能量的轉化利用原則、思路和要求就遵循瞭類同的能量轉化機制和原理。因此,無論是探索地表空間中的引力能利用問題,還是研究永磁體的磁勢能利用問題也都遵循能量轉化同樣類似的機理。

實現對無限萬有引力能連續不斷地直接利用是無數科研專傢的夢想,也是人類執著追求探索和開啟研究獲取自然界蘊藏豐富能源渠道、方法與途徑的終極目標,這在人類科技文明發展史上是最具有劃時代顛覆性意義的宏偉創舉。要實現這個目標,不但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而且還要有博大深邃的科學世界觀與超前嶄新的辯證思維方法來指導和引領。

長期以來,許多人都致力於對地表空間引力能的研究,企圖對引力能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限萬有能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但都很難取得成功。直到現在,人們對保守力系統勢能的理解還停留在表象認知層面范圍內摸索和實踐,如全球發達與發展中國傢目前在電力能源調節備用以及電網調度領域仍采用飛輪電池、空氣壓縮儲能、重力塔發電和抽水蓄能電站等等常規開發的技術。由於受到傳統陳腐思想桎梏的影響和局限於基礎理論研究相對滯後的束縛,沒能突破實現從人為構建的地表空間系統宏觀尺度來嘗試探討引力能這一具有潛在利用價值和美好開發前景的無限自然能源進行研究。對此,官科共同體、主流理論物理學界以及工程技術專傢都一致認為——萬有引力勢能具有保守的特性,任何盤算就保守引力勢能進行開發和利用的做法,都避免不瞭陷入勢動能轉化功恒為零無計可施的絕境。然而,其實我們用那種孤立、靜止和片面的形而上學世界觀與封閉、狹隘且膚淺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是行不通的。在聰明絕頂的愛因斯坦看來,他認為萬有引力不是力,而是時空彎曲效應(此為借用愛因斯坦發明的“時空彎曲”概念用於引申探討引力特性)的結果。在平直的宇宙中,引力是線性的,由於受時空彎曲效應,引力就變成瞭非線性的幾何彎曲特性。

雖然不管愛氏“時空彎曲”論是否為世人所接受,但是有一點,時空彎曲導致引力的非線性表現,卻能給我們對萬有引力能的直接利用帶來瞭一些意想不到的靈感啟示:即地表上的一切物體,隻要在創造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彎曲時空時,即可發現在這個彎曲的時空中,當確定某一固定支點和一根阿基米德杠桿構成運動副處於一定相對高度時,在引力的作用下,杠桿將會由原來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曲線運動,即圍繞該固定支點作半周曲線運動。這表明原先物理學界認為引力是線性垂直於地面,並作直線運動的權威觀點有所不同。在人為構造的地表彎曲時空中建立某一固定支點和一根阿基米德杠桿組成運動副處於一定相對高度時,杠桿將以固定中心支點為一定等長半徑作半周曲線運動,而不是直線運動。其實,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自然事實,用一個簡單的單擺運動試驗即可直接驗證時空彎曲效應的存在。在引力的作用下,單擺將由處於一定相對高度的點A向點B、C處連續運動,直至停止。如圖(1-1)所示:(R=1.50cm)

從以上單擺在引力的作用下所作的半周曲線運動情況來看,如果要始終利用到萬有引力所提供的無限能量,就必須始終保持單擺在某種自然力的作用下由處於點C向處於一定相對高度的起始點A運動,使其具有引力勢能的相對位置,這樣它才能不斷地向下作半周曲線運動創造能量實現做功。何以解決這一帶有爭議性的問題呢。有學者指出,當單擺向下作半周曲線運動時由勢能轉化為動能將能量儲存起來,然後再用這些儲存起來的能量轉化為動能作為推動該單擺沿著原路徑“逆時針”從點C、B軌跡返回到起始點A,通過計算就知道其總功之和為零,因而這樣做隻能徒勞無益。為瞭避免功恒為零的情形,必須選擇走“順時針”路徑,即從點C、D,直至起始點A。這個由點C經點D至起始點A路徑所需的動能必須由某種具有與引力性質在方向上相反的自然力來提供和完成。

根據《關於伽利略斜面實驗及其慣性物理機制的研判》和《永動力學邏輯推導及現當代意義——就“上帝第一推力”問題的探討》這兩篇拙文中揭示和闡明自然力對立統一矛盾的運動規律,建立與保守引力性質在作用力方向上具有對立和統一矛盾關系的反作用力的動力機制和原理,才能使單擺在引力的作用下利用到其勢能。這種情形好比水汽因受地球離心斥力作用從海洋蒸發到地表空間大氣層一樣的道理,因為單擺在引力的作用下,隻完成一個半周曲線運動,要完成整個圓周運動(如同水汽在自然界中循環往復運動是離心斥力和向心引力相互作用導致的結果),還得需要某種具有非保守的自然反作用力來完成另一個半周曲線運動。用何種自然力來完成另一個半周曲線運動呢?從人類所發現的自然力來看,在自然力的種類中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等四種力。在這四種自然力中,由於後兩種力是發生在原子核內,力程很短,利用起來非常困難,所以隻有前兩種自然力可以利用,但其中引力的作用方向是始終指向地心,而電磁力的作用方向可以人為規定,因而唯有電磁力才是作為建立構成與引力作用在方向上具有對立統一矛盾關系的動力機制。隻有通過將電磁力與引力在創造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彎曲時空中所構成的運動系統,才能實現對引力能和電磁能的相互轉化利用。

二、引力能和電磁能相互轉化的簡明數理關系分析

為瞭更加形象、直觀地闡明引力能與電磁能相互轉換和守恒機制原理。下面,我們將用二維平面簡圖(1-2)來剖析這一機理。如圖所示:

援引愛因斯坦發明創造的“時空彎曲”效應概念,在保守引力場存在的彎曲時空裡,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分別建立兩個固定支點O1和O2。由支點O1和O2組成的兩個大小不同的主動輪和從動輪系。它們是以1:2速比嚙合相對運動。在有無自然力的相互作用下,兩輪都保持靜止不動,這是因為,雖然主動輪和從動輪系具有受到引力作用和支撐反作用力的對立統一矛盾運動關系,但是由於大小兩輪所分別受到引力和支撐力,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點分別垂直於地面至固定支點O1和O2的各條直線上,是服從於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即靜力平衡。所以兩者保持靜止不動。因此,隻有建立動力平衡,促使其中一主動輪通過嚙合傳動從動輪,引力能才能利用到。

首先、必須不斷地打破牛頓靜力平衡【1】和靜止狀態中能量的守恒(即將牛頓力學第三運動定律內容視為“靜力平衡”和保守的引力能),重新建立牛頓動力平衡【2】和運動狀態中能量的守恒(即由牛頓力學第三運動定律推導出的第四運動定律視為“動力平衡”和非保守的電磁能)。從簡圖(1-2)來看,兩輪系最初是保持靜止不動的,這並不是說它們沒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隻是因為兩力作用“共點一線”導致它們靜止不動,正負能量抵消為零,所以需要建立動力平衡,施以兩個互動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其次、務必按照牛頓第四運動定律,即“永動力學定律”【3】,用主動輪在電磁力和引力的相互作用下產生旋轉運動,通過嚙合帶動從動輪,從而實現相對運動。實現相對運動的目的在於避開從動輪沿原路徑“逆時針”返回起始位置所造成的正負功抵消為零的情形。

再次,依照地表空間開放系統特有的屬性,在電磁場引導參與保守引力場的相互作用下使其從動輪系運動“質點”沿著不變的方向,即遵循如同(圖1—1),選擇走“順時針”路徑,從點C、D直至起始點A持續不斷地作圓周運動。在(圖1—2)中也同樣是選擇走“順時針”路徑方向,由位移“質點”C2、D2、A2向起始位置點A2、B2、C2旋轉運動,充分讓保守引力場永遠對從動輪系做正功,設法免除受負功影響,化“有限”的靜態引力能為“無限”的動態電磁能。

假若A1B1為主動輪從點A1作半周曲線運動至點B1的位移向量由有限的F1電磁力來完成,B1A1為主動輪從點B1至起始點A1作半周曲線運動的位移向量由無限的F2引力來完成。A2C2為從動輪從點A2至點C2在F1電磁力+F2引力的作用下等於F3並且逆引力方向作半周曲線運動的位移向量,C2A2為從動輪從點C2至起始點A2作半周曲線運動的位移向量由無限的F4引力來完成。主動輪作為主動系統由電磁驅動裝置構成,而從動輪為從動系統由發電裝置構成。兩輪系按1:2速比嚙合傳動。根據動能守恒可導出,主動輪A1B1借助F1電磁力作半周曲線位移運動所消耗的電磁能E1等於它的B1A1作半周曲線位移運動在F2引力作用下所創造的能量E2,即E1=E2。而從動輪A2C2作半周曲線位移運動在F1電磁力+F2引力的作用下其所消耗的能量E3等於它的C2A2作半周曲線位移運動在無限F4引力作用下所創造的能量E4,即E3=E4。由於兩輪系是按照速比1:2相對運動,通過運算可知,主動輪完成一周曲線位移運動的總能量是F1電磁力所消耗的能量E1與在F2引力的作用下所創造的能量E2的總和——(E1+E2),等於從動輪A2C2和C2A2作各半周曲線位移運動所分別消耗E3和創造E4:E1+E2=E3=E4。也就是說,主動輪完成一周曲線位移運動所分別消耗與創造的能量總和正好等於從動輪完成半周曲線位移運動所分別消耗和創造的能量。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

設已知主動輪O1和從動輪O2的速比為1:2,且位移向量A1B1=B1A1=A2B2=B2C2=C2D2=D2A2 ,A1B1+B1A1=A2C2=C2A2;F1電磁力=F2引力,F1電磁力+F2引力=F3=F4引力, A2C2 : F3 = C2A2: F4引力; E1電磁能=E2引力能,E1電磁能+E2引力能=E3電磁能=E4引力能。

因有如下關系(1)A1B1=B1A1=A2B2=B2C2=C2D2=D2A2 ,A1B1+ B1A1= A2C2=C2A2, 或2A1B1=A2C2、2B1A1=C2A2;(2)F1電磁力=F2引力,F1電磁力+F2引力=F3=F4引力,或2F1電磁力、2F2引力=F3=F4引力;(3)E1電磁能=E2引力能, E1電磁能+E2引力能=E3電磁能=E4引力能, 或2E1電磁能、2E2引力能=E3電磁能=E4引力能。求兩輪系作周而復始的運動情形:(1)A1B1,(2) F1電磁力,(3)E1電磁能。

解:

(1)A1B1

∵ A1B1=B1A1=A2B2=B2C2=C2D2=D2A2,A1B1+ B1A1= A2C2=C2A2, 或2A1B1=A2C2、2B1A1=C2A2

∴A1B1= C2A2-B1A1

或 A1B1= 1/2C2A2 (角動量守恒)。

(2)F1電磁力

∵F1電磁力=F2引力,F1電磁力+F2引力=F3=F4引力,或2F1電磁力、2F2引力=F3=F4引力

∴ F1電磁力=F4引力—F2引力

或 F1電磁力=1/2 F3=1/2F4引力 (根據永動力學定律原理——即“兩作用點互動機制”與“合力為非零的二力之和原理”) 【4】。

(3)E1電磁能

∵ E1電磁能=E2引力能,E1電磁能+E2引力能=E3=E4引力能,或2E1電磁能、2E2引力能=E3電磁能=E4引力能

∴E1電磁能 =E4引力能—E2引力能

或 E1電磁能=1/2 E4引力能(動能守恒)。

由於主動輪在逆引力方向相對於從動輪而言作半周曲線運動時,電磁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當它逆引力方向完成半周曲線運動時的能量已經消耗殆盡,此後它要與引力合作周而復始的運動時,需從從動輪在引力作用下所創造的能量來提供和補給,使能量在轉化過程中始終守恒。在這個能量轉化過程中,一部分電磁能除瞭滿足本身自持循環永久運轉之外,還有一部分電磁能可以用於對外做功。

三、地表空間中的引力能可轉化為守恒的電磁能

目前,從國內外民間有關重/引力能和電磁能相互轉化關系的實驗研究情況來看,詳細參見:

(一)、山東聊城的張峰教授成功研發的新能源磁動力發電機——https://m.toutiao.com/video/7013379718758006788/?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669289503&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e51b9849-7a3b-4712-89a6-694538c0bc47(主要是通過磁力傳動減速機構借助空間重力勢能)。

(二)、國內民間研發的聚能慣性發電機——https://m.youku.com/mid_video/id_XOTU2NDA5ODg0.html?scene=short&playMode=pugv&sharekey=7ced16ae5f87cd84896d50202b6fa4543(主要是通過減速機構借助空間重力勢能,待考)。

(三)、央視4套節目於2014年播報的空氣動力發電機——http://tv.cctv.com/v/v1/VIDE1395099543943763.html(主要是通過氣體的分子勢能和減速機構借助空間重力勢能)。

(四)、臺灣一傢宇生公司自主研發的超級馬達—— https://m.youku.com/mid_video/id_XMzAyMzIyMzQ4OA==.html?scene=short&playMode=pugv&sharekey=2a1808ace3e7d94b709b4a0531c95a489 (據臺灣逢甲大學黃思倫教授介紹:https://m.youku.com/mid_video/id_XNDA0NTUzNjY0NA==.html?scene=short&playMode=pugv&sharekey=080d6a1138c6213fd6a2c379407d9c610,該研發團隊已突破解決由楞次定律揭示產生的反電動勢造成的阻力問題,並將電磁阻力和電勢能轉變為驅動力)。

(五)、國外民間研發的重/引力勢能發電裝置——https://m.youku.com/mid_video/id_XMjkwNjg1Mjg1Ng==.html?scene=short&playMode=pugv&sharekey=a3dc5348885ea60613e41cd685bb39125(該裝置已從根本上解決瞭將地表空間中的重/引力勢能直接轉化為可實用的電磁能)。

通過探究人員的大量實驗及其成品樣機的研制,例如山東聊城張峰教授的磁動力發電實驗——https://m.toutiao.com/video/7013379718758006788/?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669289503&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e51b9849-7a3b-4712-89a6-694538c0bc47,證明使用一定小功率(18W)的電動機在引力的作用下變速放大(其內在機理是利用軸承支點的反作用力)轉矩後,能夠帶動一定大功率(172W)的發電機正常發電。產生總的電功率(172W)大於一定小功率(18W)電動機所消耗的電能量,這個現象並沒有違反經典物理學所揭示和向來一貫主張的能量守恒定律,這是因為電機轉子在保守引力場存在的定子彎曲時空間裡切割磁感線作半周變速運動時受到瞭引力的作用,即將引力能轉化為守恒的電磁能。總的靜態引力能(動態電磁能:172W)等於一部分靜態引力能(動態電磁能:18W)加上一部分靜態引力能(動態電磁能:154W),不然的話,能量不可能無中生有。求解電磁能的轉化過程,實際上就是在該能量轉化過程中,不斷地打破牛頓靜力平衡和靜態引力能的守恒,重建牛頓動力平衡和動態電磁能的守恒問題。

就以上的剖析和不完全統計的實物例證情況而言,對於萬有引力能或磁勢能的直接利用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在這個能量轉化過程中,可以由此推論:在保守引力場或磁場存在的彎曲時空裡,當旋轉體作半周曲線運動使閉合導線中的 磁通量發生變化時,即可實現引力能或磁勢能轉化為守恒的電磁能。用簡明的數理邏輯公式來表達和描述—— 即設速比為1:n(n為非0且大於1的任何自然數),若以電磁驅動配合引導引力勢能和磁勢能運行則分別有:

(1)E電磁能=1/n E引力能;

(2)E電磁能=1/n E磁勢能。

因而,我們隻須消耗一部分有限的電磁能作為完成與引力或永磁力作用方向相反的半周曲線運動,就可以獲得比電磁能大得多的引力能或磁勢能。

對於引力能或磁勢能的開發利用,務必要進一步深化理解、認識和把握以下三點:

第一、從“引力能”概念的廣義內涵來看,由於人造永磁體之間基於相互吸引力具有的保守勢能特性,與地表空間或天體間的引力能和電磁能相互轉化機理是等價通用的,因而永磁體提供的磁勢能即可按上述原理加以轉化利用。比如,山東聊城的張峰教授成功研發的另一類磁動機正是做這樣試探性的設計——https://m.toutiao.com/is/S8WLDjK/?=(主要是通過飛輪借助永磁體的斥力和地表空間重力的相互作用並輔以電磁引導)。誠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發明人純粹是利用磁勢能來研制成有實用價值的磁動機的可能。

第二、依據現有的推斷,本文列舉用作實證樣品中的傳動機構,通過減速放大力矩存在導致發電機低轉速造成小功率輸出隻是利用到一部分引力能或磁勢能,而沒有按照接近100%的轉化功率全部利用到引力勢能或磁勢能。因此,有待改進、完善和創新。

第三、引力能和電磁能相互轉化關系簡圖(1—2)雖然能夠從數理邏輯上闡明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的守恒關系,但是其能量的實際轉化過程還得需要有一個能量“轉換裝置”按接近100%的轉化率來完成,否則就難以解決能量的衰減、損耗(因反電動勢的電磁阻力所致)與轉化過程中實現維持長久穩定的守恒問題。再說,因為能量不可以憑空產生,所以該能量“轉換裝置”主要是起到解決能源從哪裡來,有何功用問題。這個能量“轉換裝置”是通過下邊如簡圖(1—3)所示的“杠桿懸臂”在引力勢能的作用下發生偏轉實現的。我們把它取名為“偏心回轉機構”,該機構類似於“偏心輪”,但不是“偏心輪”,它實際上就是一個“能量轉換器”,隻有通過這個關鍵核心裝置部件機構運轉才能實現對引力勢能的充分利用。

圖(1—3)

綜合國內外民間有關地表空間系統勢能探索情況研判,尤其是如上述列舉呈現的實物樣式——https://m.youku.com/mid_video/id_XMjkwNjg1Mjg1Ng==.html?scene=short&playMode=pugv&sharekey=a3dc5348885ea60613e41cd685bb39125。發明者正是通過巧妙設計,借助類似於圖(1—3)中的“杠桿懸臂”裝置在重/引力作用下發生偏轉運動獲得瞭地表空間中的勢能。該實物樣式加工制造外觀雖有些粗糙簡陋,與以往的水力發電技術相比都同樣是利用勢能來發電,但特異的是其結構和功能優勢較之明顯。由於傳統水力發電這種常規現有技術受地理、氣候和環境變化等因素條件限制(即在具有一定落差水源的地方才能建電站),所以不能隨時隨地通過建立若幹電站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用電負荷需求。再說,大力興建巨型電站相對耗資大、費用高,且嚴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除此之外,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也存在不少缺點,主要是“靠天救濟”人力無法幹預控制,皆表現為間歇、隨機和波動等不穩定性十分明顯的問題。 因此,立足著眼於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實現國傢“雙碳”目標計劃與解決當下人類面臨日漸枯竭的能源危機問題,我們理所當然首先主張探究重/引力勢能發電這一種超常規的新型發電技術。隻有通過探索開發利用具有前瞻性潛力的該發電技術,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擺脫避免受以往傳統發電技術固有的頑疾、缺陷和弊端等一系列突出致命弱點因素的困擾。這種全新發電技術,其最大特點、優點和好處在於直接利用無處不在時刻現存的萬有引力勢能來發電,不受任何地理、氣候和惡劣環境等因素影響,在任何地域空間環境中都可以發電,性能穩定良好。可見,針對國外民間成功研發的重/引力勢能發電裝置,從科研角度來說其技術原理不但可行,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意義。與此同時,既足以應驗瞭我們先前的初步設想、預判和簡明的數理關系分析及其推論是相符成立的,也充分證實瞭地表空間中的引力能是完全可以轉化為守恒的電磁能。當然瞭,為確保基本的數理關系分析及其推論的真實可靠性,我們還需通過創造更多的實驗和條件來展開對引力能與電磁能相互轉化機理進行深入細致的全面系統分析、歸納總結和檢驗論證,才能最終給出學術界普遍公認的科學結論。

總之,一切有關引力能或永磁勢能與電磁能相互轉化機理實驗及其成型樣機的加工制作,根據實際用途不斷地改良品種、更新換代和升級打造,進一步完善解決發電機的低頻電源輸出功率和能量轉化效率問題,都必將生產出各種具有實用性的新型大功率發電機。

主要參考資料:

【1】2018年10月10日,黔中愚者,撰文,《關於伽利略斜面實驗及其慣性物理機制的研判》

【2】2018年10月10日,黔中愚者,撰文,《關於伽利略斜面實驗及其慣性物理機制的研判》

【3】2018年12月6日,黔中愚者,撰文,《永動力學邏輯推導及現當代意義——就“上帝第一推力”問題的探討》

【4】2018年12月6日,黔中愚者,撰文,《永動力學邏輯推導及現當代意義——就“上帝第一推力”問題的探討》

註:以上視頻資料一部分來自網絡和權威央視媒體報道,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引證出處應以當事發明人的檢驗報告為準,在此致謝由山東聊城張峰教授提供的相關實驗樣品和實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