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一築一事

經過兩個月的賽程,8月5日,期待已久的雅安百丈湖水美鄉村建築國際設計競賽總決賽終於在成都市四川大劇院圓滿落幕。

本次競賽自啟動以來,共計收到來自國內大中型設計院、國內外優秀建築設計事務所、新銳設計團隊等共計211份設計方案(633個建築單體設計方案),獲得ArchDaily、gooood谷德、1314設計與藝術、Archrace、百度app、百美村莊、CBC建築中心、城市環境設計UED、大城小村、見築UookArch、建道築格ArchiDogs、建日築聞、建築競賽情報局、建築師雜志、建築實踐、空體、local本地、RAC設計課堂、設計競賽、設計賽、Typeschool、UniDesignLab、一言一吾ITALK等多傢媒體和機構的鼎力支持。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雅安、雅安百丈湖風光

青綠茶海、廣袤濕地、連綿山丘……在近兩個月的賽程中,隨著百丈湖獨特的大地景觀與人文風貌在眼前變得愈發清晰,設計目光從城市轉移到鄉村的湖山之間,設計力量被註入318川藏線與茶馬古道起點。

從211份競賽方案中脫穎而出的6組入圍選手,帶著他們最後的深化方案走上決賽舞臺,呈現鄉村小橋、聲音“博物館”、湖山藝展中心3個單體建築的精彩演繹,角逐出最終的設計大獎。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本次競賽區位圖、鳥瞰圖、地塊圖、3個地塊:地塊1-鄉村小橋/地塊2-聲音“博物館”/地塊3-湖山藝展中心所在地塊

決賽方案講演中,選手們通過形式豐富、內容精彩的講演,詳細闡述瞭設計的創意和細節。不論是思考的維度、制圖的表現、方案的完成度,或是創新力、跨文化視野,都顯示瞭此次競賽極高的賽事水準,亦讓我們看到瞭百丈湖的巨大潛力。

經過華黎、湯樺、劉藝、孟凡浩、莊子玉、戚山山、羅敏傑7位專業評委老師專業嚴謹的考量及多輪評議打分,最終,名次落錘定音,冠軍花落BZH0024編號玩兒建築小組“水的三重奏”。

競賽還決出二等獎2名,分別是編號BZH0347的合造社和編號BZH0030的Atelier 905,三等獎3名,分別是編號BZH0354的定式建築、編號BZH0328的舂建築和編號BZH0370的楊可鳴、陸豐豪。與此同時,黃鹿、蘇哲維、梁惋旖、劉正東、韓冷、蔣丹6位特邀觀察員也對各位選手的方案輸出瞭多元視角的觀察和點評。

最後,現場還舉辦瞭一場思想聚會,5位專業評委圍繞“自然建造”,關註建築與自然的關系,呈現瞭許多精彩的觀察與思考。

這不僅是一次精彩的設計力交鋒,也是一場豐富而縝密的建築思辨盛宴。

一築一事,贊143

6組設計,18個單體建築

角逐最終大獎

*以下按決賽獲獎順序排列

玩兒建築小組 (張欽泉、付佳希、李澤新)

參賽編號:BZH0024

方案名稱:水的三重奏

●玩兒建築小組均畢業於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基於三人建築、景觀、室內及藝術的多專業背景,以超越建築本體的視野,尋找在多尺度環境中理性的浪漫。“玩兒”取自三人大學宿舍522的諧音,也是團隊在設計、繪畫和攝影跨領域的松弛態度。

玩兒建築小組從雅雨、湖水和茶水出發,以“水”為主題展開敘事。三個建築分別類比“傘”——自在橋;“石”——發生(聲)場;“舟”——蜉蝣地;的意象,也對應親水、觀水、擬水三種與水互動的方式,以此回應其各自獨有的場所精神,將設計的力量經由景觀系統蔓延到整個社區。

● 方案整體效果圖,圖片由玩兒建築小組提供

鄉村小橋取名自在橋,以最大化保護景觀氛圍為出發點,用兩座尺度功能和形式差異的子母橋圍林為島,同時營造婆娑樹影中的親水空間。兩座橋除瞭基本的通過性,也為社區的多樣活動提供場所,親水河岸與溪心小島將空間背面轉為正面,為遊憩駐足提供條件。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鄉村小橋方案效果圖,圖片由玩兒建築小組提供

聲音“博物館”取名發生(聲)場,聲音與水波皆為振動所產生的波,設計以留白的方式“擲石激浪”,旨在建立兩個事件“發生”的場域。設計僅在場地上放置一塊分割社區與自然的邊界,是作為“屏”的墻、收集聲音的腔體、亦為登高眺湖的觀景塔。墻的兩側:東側與社區建築包圍成以霧噴裝置為中心的廣場,西側以“石”為中心,漣漪草坪連綿起伏與湖水和稻田相融於地平線。在功能上,除瞭作為精神建築,兩塊場地亦可承載品牌活動、戶外電影、音樂會和婚禮儀式等活動。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聲音“博物館”方案效果圖,圖片由玩兒建築小組提供

湖山藝展中心取名蜉蝣地。玩兒建築將“漂浮”與“陰翳”作為主軸以烘托蒙頂山茶文化的禪意氛圍。設計在平面上用當地紅砂巖壘石夾壁腔劃分體量,臨湖一側橫向打開一條水平線陰影,如一葉漂浮於湖面的舟;社區一側參差交錯的棚與廊形成開放的多義空間容納各種活動的展開。在剖面上,建築嵌入地形形成多層視角的觀湖體驗,視線通廊從社區一側穿過層層空間直抵湖山之間。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湖山藝展中心方案效果圖,圖片由玩兒建築小組提供

在點評環節,評委戚山山對設計給予瞭極高評價。她認為這組方案模型看似粗放,實際非常耐看,內裡空間結構豐富,思考與感知也十足細膩,“你能覺察到場地的濕潤感,你能感知到在建築內部的雨聲,你越說越把自己放到整個場景裡面”,她為年輕建築師這樣真誠的態度感到喜悅。

評委羅敏傑也認為方案對場地與環境的結合很到位,“這和我們一貫的‘自然生長’和‘原鄉生活’理念也非常契合,要把項目裡的一草一木都看成是生態資產。”

● 玩兒建築小組設計方案的三個模型

觀察員蔣丹對以子母的形式呈現的鄉村小橋最驚喜,還提出瞭將子橋植入水中,像一條水路切開水面的大膽設想。

合造社(成都合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參賽編號:BZH0347

方案名稱:自然共情 | 湖山共鳴

●自2017年創辦以來,合造社的工作遵從兩個關鍵詞,即“自然”與“建造”。建造是合造社的工作內容;而自然是合造社的價值取向。對自然這一關鍵詞的理解,合造既把它當做是一個作為對象的名詞: 即面向自然的建造、或者建造回應自然;也把它看做是一個副詞: 即自然地建造,樸素、直接、不矯飾的地建造。所以,合造社關心清晰而巧妙的結構,關心材料的物質性以及語言性,關心建築創作在最底層迸發的幹凈而清晰的觀念的創造力。

成都本土已頗具名氣的設計機構合造社上場沒多久,主理人徐浪就用制作精良的vcr和節奏緊湊的講解牢牢抓住瞭所有人的註意力。

鄉村小橋取名為懸亭之橋,利用中國傳統編木拱橋結構,是一個純粹的結構體。團隊相信,結構在極致處,一定蘊含形而上的詩意。懸亭、懸置在自然之中,以忘我的方式完全浸沒入自然,然而它又以極其謙遜的姿態懸置於自然的一草一木之外。

●鄉村小橋方案效果圖、模型圖,圖片由合造社提供

,時長03:20

●鄉村小橋設計方案動畫 / 視頻©合造社

聲音“博物館”也是一個為瞭純粹體驗而設計的建築。在它為使用者精心安排的流線上,使用者將會經歷從身體的負重爬升,到好奇心的喚起,至超越日常經驗的精神體驗並回歸自我內觀的過程。

聲音“博物館”有著多場景的使用方式,下沉的露天表演場地作為最核心的精神空間是樂隊最天然的舞臺,面向社區開放經營空間,既為社區也為博物館的參觀者提供飲品和服務。

●聲音“博物館”方案效果圖、模型圖,圖片由合造社提供

,時長03:09

●聲音“博物館”設計方案動畫 / 視頻©合造社

湖山藝展中心在雅安獨特的茶山湖岸地貌中創作。建築仿如山體,塑造瞭一個由“山”形成的商業空間,並通達向湖面。在這裡,湖山藝展中心不僅僅是面向湖和山的建築,它本身就是湖和山。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湖山藝展中心方案效果圖、模型圖,圖片由合造社提供

,時長03:07

●湖山藝展中心設計方案 / 視頻©合造社

點評問答環節,觀察員蘇哲維直言,這組方案特別的浪漫氣質和復雜的內部空間給人帶來的探索欲非常吸引他。戲劇制作人劉正東甚至已經開始設想未來帶著團隊在這座聲音“博物館”裡演出。

評委羅敏傑也尤其贊賞聲音“博物館”,他認為靈活性的空間表達為後續的運營與活動開展提供瞭很大的可能性。

評委孟凡浩感嘆道,“一個好的設計不光要有理論,更重要的是能落地實施。”在他看來,合造社在各個層面的成熟度相對高於其他組別,也因此從內部空間的復雜度上,提出瞭“可以試著松弛一些”的個人觀點。

Atelier 905(常潤澤、歐仁偉、彭蕊、柴玉葉)

參賽編號:BZH0030

方案名稱:山水之行,感官之旅

●Atelier 905專註於中小型公共建築設計及全程落地把控,希望用專業、熱忱和想象力,為設計和生活做出詮釋。團隊成員參與建成項目包括“朗讀者”木構書屋、顧正紅紀念館擴建、南京藝術學院砼展廳等。曾獲上海社區美好生活體驗館設計競賽二等獎、南京浦口區城南河步行橋設計競賽三等獎、輕建造-微聚落南京環境社區單元設計競賽入圍、揚州三灣公園建築設計競賽入圍、“銀杏之鄉,未來之村”——第五屆鄉村設計競賽入圍。

Atelier 905在研究瞭雅安相關的地理人文特點後,他們梳理出“山水之行,感官之旅”的總體設計策略;並結合場地及功能提出“一重一輕、一揚一抑、兼而有之”的單體設計策略。

● 方案整體效果圖,圖片由Atelier 905提供

鄉村小橋以兩道優雅的弧墻作為主結構,吊掛起兩側輕鋼結構橋面。臨墻側設置座椅,結合內彎的墻體,形成局部放大的休憩區。兩墻之間設置上行鋼樓梯,可從兩端到達中部架起的觀景平臺,從不同維度體驗湖山風物。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鄉村小橋方案效果圖,圖片由Atelier 905提供

● 鄉村小橋方案模型圖,圖片由Atelier 905提供

聲音“博物館”側重聽覺及內觀,削弱視覺,才能“聽”到更多聲音。建築以純粹的幾何形體嵌入場地,以深色木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塑造出幽深、厚重、樸拙粗礫的“原始洞穴感”。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聲音“博物館”方案效果圖,圖片由Atelier 905提供

● 聲音“博物館”方案模型圖,圖片由Atelier 905提供

湖山藝展中心側重視覺及外部世界的體驗,具有更開放、通透、輕揚的建築氣質。地面以起伏的草坡塑造出獨特景觀體驗,整體姿態如輕落於茶田的水鳥展翅欲飛,成為湖山環境的視覺焦點。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聲音“博物館”方案效果圖,圖片由Atelier 905提供

● 湖山藝展中心方案模型圖,圖片由Atelier 905提供

點評環節,華黎很欣賞這組方案對於環境的這種詩意的捕捉。同樣在一種“玩兒”的態度裡,尋求瞭建築與環境之間張弛有度的平衡。基於此,也提醒團隊在落地的實現上是否過於理想化,用人工的混凝土材料模仿自然效果是否削弱瞭建築的純粹感等問題上需要進一步思考。

與華黎老師同感之餘,莊子玉老師也提出瞭另一個視角。他認為三個建築始終需要存在聯動關系,包括材料的呼應、對比,穿行時相互的節奏等。莊子玉十分認可本案的形式感、完整度、協調度,但也建議團隊重新考慮湖山藝展中心如飛鳥展翅的極致輕盈的結構是否可行。

,時長02:38

●Atelier 905設計方案動畫 / 視頻©Atelier 905

定式建築(南京定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參賽編號:BZH0354

方案名稱:橋·塔·驛/錯位·重構·連接

●定式建築(FormuLab Architects)關註建築學原則和重構原則的矛盾性,關註地域性和人情化建築,關註新材料的傳統演繹和傳統材料的革新構造,致力於觀察當下城市化進程的矛盾點,探討適應中國社會新建築形式。

來自南京的定式建築,三個單體建由三人分別設計並逐一講演。在他們看來,鄉村是介於城市和自然中的中間狀態,鄉村建築是城市人觸碰自然的媒介。建築如何讓人們更好地去觸碰自然,融入自然?他們的方案名稱即分別對應瞭三種解構手法——沒有用統一的建築形態局束每個地塊,而是從建築物的內在邏輯觸發人與自然的關系。

鄉村小橋取名錯橋,將連通於河岸兩側的線性空間單元化,並形成空間上的錯位,高低對位的正反拱形空間詮釋多種人與水的關系。

● 鄉村小橋方案效果圖,圖片由南京定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提供

聲音“博物館”取名風塔。定式建築團隊將聲音“博物館”解讀為自然聲音的體驗場,遠離世俗的庇護所,讓位於自然的“非建築”。

設計中將整個功能集合拆解為塔、亭、廊、壁、臺等空間元素,並將他們看作是有關聲音的構件進行重組。重構後的空間在聲音的分貝和多樣性,空間的光線、尺度和與室外景觀的關系上形成對比。在遊覽的過程中,形成多維度的聲場體驗。

● 聲音“博物館”方案效果圖,圖片由南京定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提供

湖山藝展中心取名間驛。以古道驛站的“連接性”作為精神象征,以光線連接天與地、以形態連接山與水、以空間連接人與自然。向外是自然巧成的山水妙染,向內是人工拙造的微園異趣。

●湖山藝展中心方案效果圖,圖片由南京定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提供。

雖然三個建築分別由三位成員單獨設計,點評環節,特邀觀察員黃鹿還是發現瞭三個建築的共同點:都利用瞭矩形和直線作為固定的元素。團隊成員直接回應“因為直線便宜”,十分坦率。

觀察員梁惋旖針對聲音“博物館”中的三角樓聲音從何而來、是什麼樣的聲音發出瞭疑惑。定式建築團隊解釋道,他們無意創造聲音,而是將聲音“博物館”定位成一個自然聲音的體驗場,以最微小的姿態介入場地。

評委孟凡浩對聲音“博物館”的整合性與沉浸式體驗性提出瞭疑問,但也肯定瞭三人三案帶來的多樣性與差異性,“這一組更偏向圍合之後形成一個穩定的場所空間,在輕微介入鄉村的策略下,三個建築都把握得很不錯。”

,時長03:02

●定式建築設計方案動畫 / 視頻©定式建築

舂建築(上海舂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參賽編號:BZH0328

方案名稱:時間與記憶的序列體

●舂,為一動詞,意為搗碎物體。英文名為“ReThing”是一個自創的詞語,意指對於事物的重構與再定義。Office ReThing舂建築,由趙瑋和龍垣屹聯合創立於上海。舂建築是一傢具有革新精神的獨立建築師團隊,致力於探索建築學中賦予的智性和有趣的設計。

舂建築整體方案通過對場地的關照(對於湖水不同時期水位變化的回應)以及基於感知而觸發出的對於空間與記憶的原始想象(腔體空間的隱喻),喚起某種超越視覺的力量。

鄉村小橋取名為“穿行與停留”,通過回應鄉村小橋的原型—一塊浮板的姿態,使之呈現一種化繁至簡,舉重若輕的的狀態。橋體把通行式空間和停留式空間交疊並行,以更輕盈的方式“放置”於整個場域中,讓觀者在穿行之時也可駐足停留。

● 鄉村小橋方案效果圖、模型圖

聲音“博物館”取名“記憶之宮“,團隊摒棄技術聲源的方式,選擇從感知層面入手,建築基於腔體的空間原型,隱喻著子宮中的胎兒對於母親作為“客體聲音”的對它的召喚,人類的絕對原初的聽覺被喚起,通過這種“空間召喚術”喚醒一些尚未被存載的原初記憶,觸發遙遠的聽覺回想。

建築通過螺旋式的洄遊動線來逐步靠近最核心的中心空間,當其抵達之後竟發現這是和自然相連的室外空間——一種極其內部化的外部空間,一個有鳥語,有雨聲有樹葉窸窸窣窣的聲音的療愈空間,它充滿回歸意味式,它可以導入心靈,可以找尋到真正的自我。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聲音“博物館”方案效果圖,圖片由舂建築提供

● 聲音”博物館“方案模型圖

不同於聲音“博物館”,湖山藝展中心表現得更為外化,取名為錨固與遊離。在不同時期的水位變化中,不僅回應著建築形態上的固定和漂浮的姿態,也回應著建築與場地的緊密聯系。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湖山藝展中心方案效果圖,圖片由春建築提供

● 湖山藝展中心方案模型圖

點評環節,特邀觀察員劉正東捕捉到湖山藝展中心方案中的“拉索”和“吊掛式鋼結構”等元素,讓人想到巴蜀地區的船運與碼頭文化。

而三個單體建築之間的連貫性,在初選階段就給評委劉藝留下瞭深刻印象。贊賞之餘,他與策展人韓冷也對於該建築作為展陳空間是否利於使用及後期佈展提出瞭疑問。

華黎首先肯定瞭“子宮”的概念,但聲音”博物館“所塑造的到底有哪些聲音的體驗,團隊還可以進一步思考。

,時長02:55

●舂建築設計方案動畫 / 視頻©舂建築

楊可鳴、陸豐豪

參賽編號:BZH0370

方案名稱:詩畔湖韻

●楊可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師從王澍教授。研究領域主要為聚落構成,實踐項目涵蓋文化建築、住宅、酒店、以及鄉建項目。陸豐豪畢業於cooper union,實踐項目涵蓋文化建築、酒店、公共設施、裝置藝術等。設計作品多次於國際競賽獲獎,曾參展於 2018 年米蘭設計周和威尼斯雙年展等國際性設計展覽。

來自杭州的二人組楊可鳴與陸豐豪,因項目場地獨有的自然環境,團隊希望以一種詩意的姿態介入其中,強調人文與自然的共振。

他們希望鄉村小橋不隻具備通行的功能,也可以是茶餘飯後人們聚集的場所。橋體由底下編木拱橋結構和頂上的懸索結構兩部分組成,一輕一重互為映襯。懸索結構拉結的瓦片打造半透明的屋面,隱隱透出來往的行人。

●鄉村小橋方案效果圖,圖片由楊可鳴、陸豐豪提供

聲音“博物館”圍繞“大地樂盤”的概念展開,借由大地孔隙為樂器,捕捉自然之聲。弧面聲音反射聚集形成共鳴腔,同時向外擴散聲音,使建築本身成為聲音的裝置。

●聲音“博物館”方案效果圖,圖片由楊可鳴、陸豐豪提供

“面對自然場景,如何通過建築去裁剪出一片我們想要的自然風景”是湖山藝展中心的設計重點。陽光與兩片曲墻交織出關於光的樂章,建築兩側不同形態的開口,精心裁出兩幅立軸山水畫卷。

●湖山藝展中心方案效果圖,圖片由楊可鳴、陸豐豪提供

評審問答環節,觀察員韓冷和湯樺、莊子玉兩位評委一致認為,本組方案的空間感、形式感、審美性都非常強,但也指出是否存在三個建築內在的關聯性、建築的功能性相對稍弱的問題。

比如湯樺提到,作為一個鄉村建築,建築調性在精美之餘是否可以去設想它們在未來隨時間流變更融於荒野,承載時光痕跡的空間形態。

另外,湯樺還特別稱贊瞭聲音“博物館”巧妙的揚聲器形態,同時也對團隊在設計過程中的建築幾何聲學的分析提出疑問。

選手最後也回應道,湖山藝展中心雖是透光透雨的設計,但身處鄉村,我們可以借此去突破展覽空間的想象;鄉村小橋的核心是希望通過立面的特別手法加強對雨水的感知,可能就不太符合傳統功能上的理解;聲音“博物館”借助建築的斜面,可以將聲音反射到戶外劇場,又在戶外的側墻再次加強達到二次聚攏。

,時長04:09

●”詩畔湖韻“設計方案動畫 / 視頻©楊可鳴、陸豐豪

從概念到實踐,

他們知無不言

在等待決賽結果的緊張時刻,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聚會也隨即展開。我們向5位評委老師提出瞭3個與鄉村、與鄉村建築、與自然建造、與建築實踐有關的問題。他們向我們的好奇心給出瞭豐富而慎思的解答,共同探討中國鄉村建築實踐的圖景。

Q:在為期兩個月多的競賽賽程中,我們共計收到211份設計方案,同時也是633個建築單體設計方案,其中是否有方案的設計亮點和細節給您留下深刻印象?對於那些在自然鄉村中更多等待被煥新的建築,請問老師們有怎樣的設計建議?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湯樺:“鄉村建築”這個話題,其實我覺得特別沉重,我一直非常小心地介入這個領域。怎麼做出一種真正屬於我們鄉村的建築,怎麼才能不把城市的價值觀或者意識形態帶到鄉村去?這很重要。鄉村建築除瞭要與自然環境結合,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征,就是用最簡潔可行的技術手段達到最大化的空間效果,從功能和經濟的角度出發,每一寸空間、每一分錢都是要精打細算,都是來自於適宜的技術和盡可能就地取材的原則,就可能產生出一種鄉村的美學。

因此在這次的評審中,我也是秉承這個原則,希望我們的設計方案對資源最大化地使用,對技術也慎重地使用,特別是城市的意識形態或美學怎麼跟鄉村本土結合,也要非常仔細地去研究,這是我個人對“鄉村建築”的理解。

華黎:我覺得競賽對於我們建築師行業永遠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機制。今天參加競賽的選手類型非常多樣,最後都呈現出瞭高質量的內容。怎樣捕捉自然裡的詩意,敏銳地將它呈現、放大,在我看來是本次設計最重要的議題。

“傳統”與“在地”議題、怎麼去回應不斷轉化中的對象對設計來說本身是很難的,但建築本身能夠呈現出很重要的力量,比如玩兒建築,這種力量倒不是說大梁、大柱子,而是建築本身的這種感覺被強化、放大;Atelier 905的方案,張弛有度地就把建築的作用充分呈現出來。小房子能激發更大的能量和影響,它甚至能帶動人對整個環境和未來的運營內容的這種一系列的這種連鎖反應,這可能是競賽最重要的一個價值和意義。

劉藝:現在漂亮的建築很多,也有很多新的技術,但有鮮明特點的太少,所以我個人的一個批判標準是獨特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建築師個人化的,或是有點神秘的、個性化的非常規語言,我就特別感興趣,我覺得在今天網絡化時代,追求這種獨特性是很重要,否則我們隻是得到那種比較淺的一些很漂亮的一些圖畫,或者一個漂亮的形式,會覺得不太過癮。

我算是本土建築師,針對華老師提到的本土性的問題,我也加入瞭評審標準。第一我是覺得雅安的氣候很有特點,所以你看雅安的城市裡面的幾座橋都是廊橋,廊橋就說明多雨;還有一個是雅安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過瞭雅安以後就是藏區,往回走又是漢族地區,正好處在體量感的藏族建造體系,跟穿鬥式的線性構件的漢族建造體系之間,周邊的藏族民居也是這種漢藏混合的模式,即構造上是那種砌築體系跟桿件體系的一個混合。在有些方案裡面其實有那個意思,我覺得挺有趣的,這種地域性我們今天怎麼去表達或者怎麼去觀察?今天6組的設計整體質量都非常高,無論有重量感的,還是輕介入的作品,都不錯。最後要看業主在鄉村振興的整體鏈條中,選擇哪一個,可能是這個項目從落地實施來講,業主比較關註的點。

莊子玉:因為成都來過好多次瞭,也參與過各種各樣的競賽評審。但今天我覺得很有趣在於之前的競賽沒有把運營環節或者這樣的內容納入到整個評審的過程裡。運營並不是指某種功能,因為其實在這個時代大傢能看到所謂現代主義對建築定義的具體功能在慢慢消解。很多空間,特別像小建築其實會更放松。從運營層面來說的話,很多建築之前不是這個功能,做完以後慢慢更適合做最開始沒有定義過的功能,或者因為業態變革很快,幾年以後可以有新的內容可以介入到裡面,而且這個空間本身也能夠承載。

所以其實我覺得今天整個評審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議題,今天這6組整體水平也非常高,它們每一組都有一個我覺得能作為這類建築的一個基本評判標準。它具有詩意的意味在於它有一定的空間,這種空間是一種不確定性,是你對於它的一種想象的餘地,以及包括剛才談到的運營的餘地、內容植入的餘地。基於詩意這樣一個命題,我覺得這6組都做到瞭。但是回到我們剛才談的自然屬性也好,這種鄉村屬性也好,第四組方案模型,我自己可能都很難像他們一樣把在地氛圍把握得這麼精準,所以對於我來說這次跟大傢交流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羅敏傑:我們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勢必會面臨農業發展、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各方面的深層矛盾,規模越大,矛盾就越為凸顯。比如我們的鳳儀灣中法農業科技園所在地曾經是一片一毛不拔的河灘鹽堿地,大可以以建設單位的思維直接淹沒它。但出於對鄉村的敬畏,我們最後排除萬難修壩重整,才有瞭現在的濕地、果園、康養區等等。在早期很多類似的規劃項目裡,我們發現大傢對當地的關註度,以及國際團隊對地域的理解也相對不足,所以我們決定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從零開始,深入鄉村去瞭解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狀況,和村民聊一聊年輕人出走的原因、手工藝人的現狀。每個村子裡都有自己特色,問題在於沒有完全產業化,也難以形成體驗性場所。基於這種現狀,我們成立瞭農業研究院,做新農人培訓,目的就是希望通過一系列措施,讓我們願意去到鄉村,老百姓願意留在傢鄉工作。

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和實踐,我自己已經不完全是純粹從建築設計出發的思維。不管是從運營思維還是我們倡導的生活方式的角度,都希望在逐漸建成的項目和空間裡去呈現我們對鄉村和山水的理解。第二步則是鄉村產業化,隻是用文旅思路和消費沖動是永遠解決不瞭鄉村問題的,必須進行自上而下的產品研發,形成理想的“前店中紡後廠”的模式。最後基於我們的理念,希望通過不同的項目吸納更多優秀的設計力量和智力資源聚集到鄉村,共同實現鄉村振興。

Q:自然與建築之間的關系協調,相信是每一位建築師都繞不開的研究話題。在各位老師實際設計實踐的過程中,是否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或體會?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湯樺:追溯到建築的起源,最初其實就是遮風避雨,抵抗自然。但後來除瞭抵抗,更要順應自然,同時表達自己的審美。今天的建築有兩個屬性,一是物質功能,二是精神功能,缺一不可。在這個層面上進行建築美學的表達,也通過這些來跟自然、宇宙或場地建立一種密切關系,按照我們中國先哲的話叫天人合一,和諧共生。

說起來很容易,但如何落實,就是要拜托各位的智慧,或者各位從自己的角度,從個人的角度產生一種既能跟場地、自然結合,又很有趣,很有個性的空間。這是我個人特別期待的,也是我對自身的一種要求。

華黎:其實我更傾向於今天把它放在現實和虛擬的語境裡面,即VR技術及未來的AI對行業的影響,這是我們可能現在必須要面對一個語境。

討論自然的意義何在,我覺得還是回到身體的體驗。而建築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虛擬的,它帶給你非常紮實的、真切的、豐富的、身體的體驗。所以今天的競賽題目我覺得很好,尤其是聲音博物館,我們探討聲音必須回到真正的感官,不隻是視覺和圖像。可能今天乃至未來都是這樣,建築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仍然能夠提供這種物質的真實體驗,而且永遠都有意義,隻要身體一直存在。

劉藝:說到人與自然這個話題,我想可能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情感方面——人的身體或者是精神上對於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屬於更現實的一種急迫性,即環保的急迫性。

大院工作這方面的壓力會更大一些,因為我們的項目應該都是能耗大戶,所以這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多一些,對大多數設計師而言,設計跟能耗之間的關系,可能還停留在不那麼經得起推敲的一些直覺。這方面還需要我們去做很多的基礎研究工作,讓我們的建築真正做到節能的同時,又能夠在情感上跟自然產生一個關聯。

莊子玉:通常大傢對於自然的觀念可能是這兒有樹,然後都是綠植,或者包括剛才老師們也提到的節能。我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做的建築其實是一個物質體,這個物質體在和這個世界產生交換,不管是能量的交換也好,還是體驗或視覺的交換也好,都是一種交換的方式。回到今天的議題,建築功能和運營方式的不斷輪換,在我看來也是一種很自然的狀態,因為它是在和我們真正的使用關系中不斷變化的,也就是說內容讓這個建築最後不會變成瞭一個雕塑。

也許現階段建築師還處在核心視角,或如剛才各位老師說我們占據技術層面的主體,但是參與視角正變得非常多樣,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所謂在自然的觀念下,需要對建築進行重構的思考方式。

羅敏傑:我提一個”建築與不建築“的思路供大傢討論。雖然建築源自於自然,但是我們的建築與自然還是有一定的邊界,因為它畢竟是人類文明之後為瞭獲取空間的一種方法;但我們理解建築,肯定要進入體驗,這個差別會非常大,就像我們看到600多個單體建築的方案,再到這些房子如果蓋出來,去真正體驗。它會有別於現在我們所謂的叫重視覺輕文本,重體驗輕內容的導向,因為始終有很多東西是純數字不能直接替代的。我覺得建築的魅力可能也是在於此,當你進入這個建築之後,去看待周圍的環境和自然,可能建築它會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也會變得更建築。

Q:本次競賽項目「百丈湖」容納山丘、濕地、茶田等獨特的大地景觀,通過競賽所聚集的設計與創意力量,您覺得將為這裡帶來怎樣的發展契機與可能性?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羅敏傑:今天對於百丈湖項目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裡程碑式的節點。借這個機會讓大傢看到瞭我們百丈湖項目和百丈湖正在發生的事情。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收獲瞭一批次非常高水平的方案,我們的評委老師也給到瞭很多很好的點子,為我們下一步去推動整個項目,創造新的生活方式提供瞭很多新的啟發。

在之前的討論中一築一事團隊也提到瞭一個很好的話題,叫專業性和非專業性,包括如何去維護專業性。我們會請到行業裡厲害的專業評委來到現場,但同時在未來項目的運營與業態呈現,則一定需要有這方面經驗的團隊參與到這一次的競賽裡來,幫助我們在某些使用層面去模糊純專業性。

後續百丈湖項目會繼續站在“創造原鄉生活”的立場,而生活和不生活,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溫度。一兩年後,當大傢再回到百丈湖,可能會體驗到的很不一樣的生活。這也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可能會從我們的客人、未來的新農人,或度假人群的綜合訴求出發,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得更好。

至此,本次競賽暫告一段落。決賽現場除瞭精彩的方案講演和思想聚會之外,也同步展出瞭12組優秀設計作品。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依次為:繁星建築工作室、玩兒建築小組、Atelier 905、成都一念三千建築設計事務所、UDG·十分工作室、間·建築、未集建築、舂建築、合造社、定式建築、泛式建築、楊可鳴&陸豐豪(*按參賽編號順序排列)

對於選手們而言,這是一次難得的較量和挑戰,更是一次珍貴的實踐經驗。當我們用設計改善鄉村風貌的同時,鄉村也在賦予我們更多的力量。在這場競賽中,建築師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創意,用一次設計,開啟“水美鄉村”全新生活方式的共同想象,為雅安城鄉發展的下一階段拉開序章。

決賽結果名單

一等獎

編號BZH0024

玩兒建築小組

(張欽泉、付佳希、李澤新)

二等獎

編號BZH0347

合造社(成都合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編號BZH0030

Atelier 905

(常潤澤、歐仁偉、彭蕊、柴玉葉)

三等獎

編號BZH0354

定式建築(南京定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編號BZH0328

舂建築(上海舂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編號BZH0370

楊可鳴、陸豐豪

最佳人氣獎

編號BZH0328

舂建築(上海舂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鄉村小橋單項地塊獎

編號BZH0024

玩兒建築小組

聲音“博物館”單項地塊獎

編號BZH0024

玩兒建築小組

湖山藝展中心單項地塊獎

編號BZH0024

玩兒建築小組

組織框架

主辦方

四川省濱水城鄉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濱水百丈湖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承辦方

一築一事

獎項設置

獎金總計175萬人民幣

獲獎名額

一等獎(1名):獎金70萬元

二等獎(2名):獎金各30萬元

三等獎(3名):獎金各15萬元

單項地塊獎(3名)

最佳人氣獎(1名)

*以上均為稅前金額

*原則上擇優選擇落地方案

合作媒體

ArchDaily、gooood谷德、1314設計與藝術、Archrace、百度app、百美村莊、CBC建築中心、城市環境設計UED、大城小村、見築UookArch、建道築格ArchiDogs、建日築聞、建築競賽情報局、建築師雜志、建築實踐、空體、local本地、RAC設計課堂、設計競賽、設計賽、Typeschool、UniDesignLab、一言一吾I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