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在今後5年裡大幅度提高軍費開支,從美國引進戰斧巡航導彈之類的遠程武器,用來威懾中國。日本媒體也連篇累牘地渲染中國威脅論。這樣的輿論環境,已經嚴重影響瞭中日經貿合作。

有長期從事對日經濟和學術交流的人士最近前往日本,發現日本社會已經普遍對中國人相當冷淡和警惕,甚至曾經熟悉的日本官員,也不敢在辦公室接待他,隻能在咖啡館裡見面,還不敢談敏感問題。

在日本的書店裡,他還發現瞭大量的所謂“保衛臺灣”的書籍、雜志。這些出版物都在鼓吹提高軍費開支,做好戰爭準備。日本現在的氣氛,很像是二戰之前,日本已經進入瞭新的“戰前時代”。

日本會不會重新武裝,這個問題並不新鮮。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他的著作《領導人》一書中寫到,當他1970年訪華與周恩來總理進行會談的時候,周總理提出美軍應該完全退出日本。

尼克松回答說,如果美軍撤出日本,那麼日本或者投向蘇聯的懷抱,或者選擇重新武裝,言下之意還不如讓美軍留在日本。尼克松說,周恩來總理聽到他的回答之後,就沒有再繼續討論這個話題。

到瞭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軍事現代化走上瞭快車道。有國內的學者擔心,這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對中國造成現實威脅。按照日本的人口基數,完全可以實現600萬人的軍隊員額而不影響正常的社會經濟運行。這樣龐大的日軍在一個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支撐下,對中國所造成的國防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幾十年過去瞭,人們發現,日本的所謂國傢正常化和重新武裝,都是偽命題,都是在美國嚴密的操縱之下,服務於美國戰略目標的。日本從政府到民間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在軍事問題上多走一步或者少走一步,快走一步或者慢走一步。因此今天日本社會對於中國的觀感以及修改和平憲法的問題,統統都是美國操縱輿論制造出來的。

最近幾年,日本重新武裝的話題又浮出水面,主要是因為美國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都在衰退,但是美國又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全球霸權,特別是不能容忍中國在西太平洋的迅速成長。

過去,美國僅僅憑自己部署在太平洋的海空力量就可以對付中國海軍。但如今情況已經發生瞭很大的變化,美國不要說憑借西太的力量,就是把全球其他地方的海軍力量全都調集過來,也不見得能夠把解放軍海空力量怎麼樣。

所以,從特朗普政府後期開始,美國政府和美國軍方就積極提出瞭所謂的夥伴關系,希望其他國傢,特別是日本、韓國這樣擁有比較強大的工業和經濟實力的盟友,來承擔與中國對抗的主要角色。

當炮灰,日本要比韓國要合適的多。因為中日之間歷史上有血海深仇還沒有清算,如果中日之間發生戰爭,更容易走向極端。如果中日間打個不死不休,那對美國來說,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局面。

正常情況下,日本與中國交惡不見得有利可圖。曾經有學者指出,日本在中國的投資,是海外投資收益最高的一部分。在2022年,日本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率達到18%,在亞洲其他國傢隻有14%,在歐洲隻有10%,在北美更是低到瞭9%。這樣的投資收益,彌補瞭日本國內產業萎縮、消費不振帶來的惡果。所以日本應該更加傾向於維持中日友好合作關系才對。

但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冷戰的歷史,就會發現蘇聯的崩潰,讓西方投機傢們賺取瞭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利潤。這種利潤是通過收割和掠奪蘇聯人民幾十年創造的財富而實現的。

如果能夠造成中國的崩潰,收割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那麼最大的獲益者肯定是美國,日本緊隨其後,收益率絕不會是18%,可能是180%,甚至1800%。所以我們絕不能低估日本跟隨美國走上軍事冒險道路的風險。

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日本進行軍事威懾,特別是核威懾,日本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被核武器修理過的國傢,解放軍裝備的各種核彈頭,對日本是最有說服力的。

在互聯網上有昭和男兒與平成廢柴這樣的笑話。意思是說在舊日本的昭和年間,想要動員年輕人當兵入伍、去中國戰場燒殺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如今的平成時代,日本年輕人寧可宅在傢裡啃老,也不願意去當兵瞭。即使加入瞭自衛隊的那些年輕人,也是當做一份賺錢吃飯的工作。這種心態的變化是阻止日本重新武裝的最大民意。

之所以會出現平成廢柴,主要原因並不是日本人多麼愛好和平瞭,而是中國、朝鮮、俄羅斯擁有強大武力,讓日本民眾看到戰爭是打不贏的。一旦戰敗,美國可以逃回大平洋對岸去,近在咫尺的日本卻要承受中俄朝三國的雷霆怒火。因此,還不如不要當兵瞭吧。

所以日本的重新武裝能不能夠得逞,並不取決於美國和日本有沒有決心,而取決於中國有沒有足夠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隻要我們保持對日本的有效軍事威懾,就可以讓日本重新武裝變成徹頭徹尾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