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歷史+大事年表

破破 2024-07-27 12:44 15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擊中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三名中國記者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當場犧牲,數十人受傷,大使館建築嚴重損毀。事件發生後,更多人瞭解到這個國傢。南斯拉夫在20世紀初期成立,又於21世紀初匆匆解體,它曾經十分強大,是第一個脫離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傢,後因民族矛盾與其他國傢的介入等復雜原因,它最終解體。

成立背景

1914年12月7日,塞爾維亞人民議會在尼什召開,通過瞭把統一南斯拉夫作為基本戰爭目標的宣言,史稱《尼什宣言》,它代表著實現統一創想的具體的第一步。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加夫裡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連開七槍,刺殺瞭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一戰爆發。1915年,同盟國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占領瞭全境。

1915年4月26日,簽署的倫敦協議使得大塞爾維亞形成,該思想主張在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西部建立一個更大的塞爾維亞人國傢,其基本目標是統一塞爾維亞人聚居的地區,呈現出瞭建立塞爾維亞統一國傢的可能性。

1917年6月15日,共同會議在克爾夫召開,它的根本目標是確立建立未來國傢的原則。7月20日,《克爾夫宣言》簽署,它保留瞭塞爾維亞政府與南斯拉夫委員會之間不同立場的妥協。

聯合王國時期

1918年夏,戰事對同盟國越來越不利,帝國已經無法將這眾多民族聯合在一起瞭。其它成員也對帝國喪失瞭信心,1918年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佈獨立,之後一系列地區宣佈獨立,奧匈帝國解體。

1918年12月1日,南部的斯拉夫地區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10月3日,亞歷山大親王任國王後,易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這個國名從此在歷史上出現。

1919年,南斯拉夫共產黨創建。1921年,遭到王國禁止,轉為地下活動,在之後取得政權。

1928年春,拉迪奇與斯韋托紮爾·普裡比切維奇動員民族主義勢力反對南斯拉夫政府。政府強烈反擊,甚至采取死亡恐嚇。6月20日,政府成員、黑山代表普尼沙·拉契奇槍擊克羅地亞農民黨五名代表,兩人當場死亡。1929年1月6日,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廢除憲法,下令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並建立“1月6日獨裁”。1931年,他頒佈新憲法,讓自己獨攬行政權力。如要通過法例,隻需要兩院其一與國王同意。

二戰時期

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保羅親王害怕軸心國攻打南斯拉夫,於是在1941年3月25日簽署三國公約,答應與她們合作。結果,貝爾格萊德發生大規模示威。3月27日,18歲的彼得二世得到英國支持,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親王政權。南斯拉夫實際上不再支持軸心國,但沒有正式退出三國公約。新政府反對納粹德國,但又怕若遭到侵略,英國將不能相助。故此,南斯拉夫承諾支持條約。

雖然如此,軸心國還是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占領其全境。彼得二世與王室傢族一同逃亡到外國。南斯拉夫馬上被鄰國瓜分。克羅地亞獨立國成立,而米蘭·內迪奇將軍成立瞭“救國政府”,統治塞爾維亞餘下的領土,並承認彼得二世為國王。

南斯拉夫共產黨首領約瑟普·佈羅茲·鐵托帶領南斯拉夫民兵對抗軸心國,漸漸得勢,取得實權。1944年6月16日,鐵托與王室代表、前克羅地亞省省長伊萬·舒巴希奇達成協議,將雙方政府合並。

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王國重建。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鐵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南斯拉夫民主聯邦”,同年11月29日,鐵托排除與整肅瞭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亦即後來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版圖幾乎沒有變動,但是不再是王國。

冷戰時期

南斯拉夫建國的同時,世界進入瞭冷戰時期,南斯拉夫加入瞭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並仿造蘇聯社會建立法律與經濟體制,鐵托本人也忠於莫斯科,視西方國傢為主要敵人。由於蘇聯持續以各種手段榨取南斯拉夫的資源,控制其經濟與幹涉外交,無視南斯拉夫遊擊隊長達四年抗戰的犧牲,最終轉化為對蘇聯的反感,走上瞭獨立自主的路線。

1948年,南和蘇聯關系破裂,南斯拉夫共產黨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產黨情報局。次年,情報局公開斥責南斯拉夫“已完全蛻化為法西斯主義並投入瞭世界帝國主義陣營”。

1963年,南斯拉夫修改憲法,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1956年7月,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在南斯拉夫舉行會議,三國領袖共同宣言反對把“世界分成強有力的國傢集團”。

1961年9月,在鐵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亞、阿富汗五國發起的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終於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共有25個國傢的首腦參與瞭會議並通過瞭《不結盟國傢的國傢和政府首腦宣言》,確立瞭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同時宣言還明確表態支持阿爾及利亞、古巴等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以及爭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為南斯拉夫贏得瞭國際尊重。

冷戰後期

1980年5月4日,鐵托逝世。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2月26日,蘇聯解體。世界多個個社會主義國傢的政治經濟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是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蕩。由於民族之間關系日益緊張,南斯拉夫已搖搖欲墜。

1990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亞舉行獨立公投。公投問題是“你是否認為斯洛文尼亞應該成為獨立國傢”。投票結果顯示總投票者的94.8%支持斯洛文尼亞獨立。1991年6月27日,爆發瞭“十日戰爭”,開始後歷時十天左右就結束,但引發瞭舊南斯拉夫各國宣佈獨立和引發內戰的連鎖效應。

1991年中期,克羅地亞、馬其頓也舉行瞭獨立公投,兩場投票都接近95%承認獨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宣佈獨立,遭到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反對。1991年3月31日,爆發瞭“克羅地亞戰爭”,持續瞭4年8個月之久,克羅地亞最終獲勝,給雙方帶來瞭嚴重的損失,迄今沒有回復到戰前的人口數。

1992年初,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塞族共和國舉辦獨立公投。99.7%的投票人支持波黑獨立。4月6日,美國和歐洲共同體承認波黑獨立。5月22日,聯合國承認波黑獨立。1992年4月1日,“波斯尼亞戰爭”爆發。1995年12月14日,波斯尼亞戰爭中交戰各方在巴黎簽訂《代頓協議》,同意中止這場長達三年八個月的血腥內戰。

鑒於新的局勢,原南斯拉夫僅存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於1992年宣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其面積和人口都隻有原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稱為“小南斯拉夫”。新的南聯盟由於仍然是共產黨政權,還是不為西方所接受,在成立伊始即面臨困境。

1999年3月24日,北約以人權危機為借口,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開始瞭對南聯盟的空襲。當地時間1999年5月7日夜,北京時間5月8日,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發射5枚精確制導炸彈或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擊中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當場炸死3名中國記者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炸傷數十名其他人,造成大使館建築的嚴重損毀。1999年的轟炸持續瞭78天,造成的破壞觸目驚心,導致南斯拉夫軍隊從科索沃撤離,聯合國建立科索沃特派團,並結束20世紀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

步入現代

2003年,北約為瞭使巴爾幹半島繼續分裂,促成塞爾維亞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國傢共同體。2003年,南聯盟共和國議會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松散的國傢共同體。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塞黑,55.5%的人支持獨立,"塞黑"解體。塞爾維亞和黑山是唯一留在南斯拉夫的成員共和國,兩國各自分傢,塞爾維亞從此喪失瞭出海口,南斯拉夫消亡。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完成宣讀《科索沃獨立宣言》,象征科索沃正式立國、獨立,成為一個民主自治的國傢。但此單方面宣佈獨立僅得到國際上部分國傢的認可,未被普遍承認。2010年7月22日聯合國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以10比4票認為科索沃於2008年單方面宣佈從塞爾維亞獨立並未違反國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堅決支持塞爾維亞捍衛領土與主權完整的決心,不予承認科索沃獨立,科索沃未能加入聯合國。

南斯拉夫政權更替

南斯拉夫王國(1918年-1945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45年-1991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92年-2003年)、塞爾維亞和黑山(2003年-2006年)

南斯拉夫大事年表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929年10月3日,亞歷山大親王任國王後,易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1919年,南斯拉夫共產黨創建。

1929年1月6日,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廢除憲法,下令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建立獨裁統治。

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侵略南斯拉夫,占領其全境。

1945年11月29日,鐵托立國號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1948年,蘇南交惡。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終於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

1991年,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馬其頓宣佈獨立。

1999年3月24日,北約開始對南聯盟的空襲。

1999年5月7日,北約轟炸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2006年,黑山投票脫離塞黑,南斯拉夫消亡。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佈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