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卓越人物榜:孟慶虎院士

奥楚蔑洛夫 2024-09-15 12:44 8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文章來源:MedRobot;編輯:章雨晴

轉載要求:請在文首標明文章來源,可直接轉載

MedRobot

已經是院士,卻在56歲創業。還是難度極高的手術機器人。

這就是孟慶虎院士。

從紮根科研,到轉型產業化,解決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難點。

他的人生經歷,充滿創新性、可能性與開創性。

# 孜孜不倦的求學與科研

孟慶虎,山東人,出生於1962年7月,是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師學院院士。

目前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榮休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主任、講席教授;元化智能首席科學傢。

1982年,孟慶虎在洛陽工學院自動化系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之後進入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攻讀碩士學位。他碩士階段的課題是:機器視覺及基於視覺的機器人控制。八十年代,這在全球范圍內都屬於較早踏入該領域的先行者。

1988年,孟慶虎爭取到全額資助的自費出國留學獎學金,前往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1年,孟慶虎順利完成學業,獲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學位。為瞭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探索,孟慶虎決定繼續留在高校內做科研。

1992年至1994年,孟先生在加拿大萊克海德大學電氣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

1994年至2004年,分別任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孟慶虎院士始終堅持所愛,在電氣與計算機專業內持續鉆研,探索每一塊知識的沃土。

之後孟慶虎回國發展,分別擔任過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目前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講席教授,系主任。

2017年,孟慶虎教授憑借多年的科研成就與貢獻,被評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從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從河南、北京、加拿大,中國香港、深圳,孟慶虎在科研上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而數十年如一日地專註也讓人欽佩。

“不著急”是孟院士的一大人生態度,回望來時的求學路,也正是因為不著急所以能踏踏實實做好研究,走穩每一個腳步,而每一段求學旅程都是積累下的寶貴財富。

# 循序漸進的創業之旅

首次創業:機緣巧合下的嘗試

早在研究生階段,孟院士便在巧合下接觸到瞭商業與創業。

雖然是個工科生,但孟慶虎院士的英語能力十分出眾,也因此被邀請到一場科技展會上擔任翻譯。這次的展會不僅讓孟院士近距離學習到外國的先進成果,更讓他敲開瞭商業界的大門。

大會結束後,外國參展商打算就地解決掉產品,就拜托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孟慶虎幫忙處理。

既然受人所托,便要不負所望。孟先生就這樣走入瞭科技儀器與設備銷售的賽道,誤打誤撞開啟瞭人生中第一次創業之旅。

但命運的安排總在冥冥之中環環相扣,這看似巧合且偶然的經歷,卻是未來創業的奠基石。

與市場接觸:一次重要的教訓

博士畢業後,孟慶虎院士曾和醫學院的老師聊到瞭假眼球問題。

當時受到技術限制,安裝的假眼球無法像真眼球一樣靈活自如,在真眼球轉動時假眼球仍一動不動,導致病人即便安裝瞭人工眼球後依然不夠美觀。

得知醫生們的需求,孟慶虎和團隊決定進行嘗試,立刻高效率地更迭出兩代產品,最終借助肌肉的信號,利用眼電波實現假眼與真眼保持一致性。

這項技術的突破也獲得廣泛關註,多傢媒體都爭相報道,也給孟慶虎帶來很大信心。然而成功帶來的喜悅僅僅保留瞭一個月時間。

一個月後,孟院士收到消息:由於市場需求太過狹窄,技術無法變成產品。

雖然科研成果沒能落地,但這次經歷也讓孟慶虎學到瞭重要的一課:技術再好,沒有市場也很難走下去。

好在很快,新的市場需求又在眼前呈現。

第二次創業:抓住風口,主動出擊

孟院士博士畢業時,IT行業也像今天的機器人一樣熱火朝天。這樣一個風口擺在眼前,而自己又有足夠的技術條件,孟慶虎便產生瞭創業的想法。

在妻子李艾俐的支持與鼓勵下,夫妻倆攜手闖江湖,選擇高端IT設備方向。

雖然這次是在國外創業,但因為第一次在北京的創業時就和外國人打交道,孟慶虎積累瞭大量的商業交流經驗,即便身處異國他鄉也能做到不慌不亂、迎刃有餘。

從機緣巧合初識商業,到依靠技術主動出擊,孟慶虎院士正式踏上屬於自己的創業之路,也為未來的元化智能創立打下基礎。

# 物美價廉的國產手術機器人

第三次創業緣起:

雖然孟院士曾做過與手術機器人相關的研究,但真正踏入這個行業,再到創立一傢手術機器人公司,孟慶虎走瞭很長的路。

2001年,孟慶虎從加拿大回國來到香港中文大學,結識瞭香港著名的骨科醫生粱國穗。梁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在港中文威爾斯親王醫院創辦瞭矯形外科及創傷學進修培訓中心,多年任創傷骨科主任。

梁教授對醫工交叉非常感興趣,希望將高科技引用到臨床中。得知孟院士在機器人領域頗有研究,他立刻將自己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分享出來。

然而作為專傢的孟慶虎院士看完後卻表示:“這個不是機器人,隻是一個定位裝置,機器人必須要有馬達,必須要有計算機控制,自己能完成好多任務才行。”

雖然被潑瞭冷水,但梁教授依然熱情高漲:“那我們就自己開始做!”

一句壯志豪言,也點燃瞭孟慶虎的創業心、創新魂。

不僅如此,粱國穗先生當時正在香港做培訓班,幫助內地的縣級、地級基層醫生提高手術技能,每一期課程都爆滿。

雖然梁教授的“機器人”達不到標準,但對於基層醫生們來說仍然是“高科技”,對一些基礎操作都覺得震撼。

親眼看到這一切後,孟慶虎院士想,我必須要做出來高質量的手術機器人,要做出來中國自己的手術機器人。而梁教授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做便宜又好用的機器人,要讓縣級醫院也負擔得起,不能像Mako那麼貴。

“不著急”的研發歷程:

於是孟慶虎院士再次踏上征程,目標是做出物美價廉的國產手術機器人,讓縣級醫院也能享受到科技,緩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這樣遠大的目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期間的困難也可想而知。孟慶虎院士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麼降低成本呢?

當時從國外進口的手術機器人都很貴,一個導航就得50萬港幣,遠遠不是一個縣級醫院可以負擔起的價格。

怎麼辦?

孟院士做瞭一個大膽的決定:既然買的太貴,那我們就自己做,能搞出來的一個也不去買國外的!

找到解決辦法後,孟慶虎帶領團隊開始向著國產化手術機器人邁進。

從2002年到2012年,他們做瞭整整十年的導航系統,將每一個零件、每一個程序都摸的清清楚楚。十年磨一劍,這些積累都體現在元化智能的導航系統中。

但這隻是漫漫創業路的開端,從2012年後,團隊又開始研究力的控制,這一研究又是四五年光陰。

沉淀積累瞭十幾年,曾經的技術問題終於不再是問題。2016年左右,孟慶虎院士的團隊已經可以做出針對各類骨科手術的系統,包括脊柱創傷、關節置換等等。

在豐富的技術支撐下,孟院士終於將創辦公司提上日程。

2018年12月,元化智能科技公司在深圳成立,正式走入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領域。基於從前的經驗,孟慶虎院士也深刻明白市場策略的重要性。當時國內已經有脊柱機器人的應用案例,但在關節置換卻是空白的,所以這就是元化智能決定從關節置換做起。短短五年時間,元化智能已經獲批註冊證、產品成功上市。而這次創業的成功也離不開孟慶虎院士前期的探索與實踐。

#近在咫尺的國產手術機器人未來

無論是在剛過去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醫療手術機器人的精彩亮相,還是本次首屆全球手術機器人大會的召開,都代表著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火熱。

對於國產手術機器人未來的發展,孟慶虎院士也發表瞭自己的看法:未來五到十年,中國一定會成為手術機器人的領跑者。

“我們也不再是東拼西湊搞出來一個‘新機器’,雖然現在還有企業采用這個方式,但自研的已經嶄露頭角瞭,包括像我們的機械臂、導航,除瞭一些很普通的小零件,其他基本上都是自己的。”

“國傢現在的政策也很好,我們的產業鏈很健全,物流也很發達,我能很快地買到我要的東西,還都是國產的。所以從各個條件來說,我覺得我們國傢手術機器人已經從追趕到瞭並跑,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手術機器人也一定是中國引領,這絕對是勢不可擋的。”

雖然充滿信心,但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發展仍面臨著難題。作為高要求高精度的儀器,想要實現飛躍也需要依靠各行各業的助力。

“我們得考慮材料學、產業鏈等等,能不能快速滿足手術機器人的制造需求。雖然我們已經有很大突破,但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我們已經準備瞭十幾年,所以我很有信心,未來一定能夠完成。”

2023首屆全球手術機器人大會現場

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未來,在回憶自己的求學與創業路後,孟慶虎院士選擇將“不著急”作為經驗分享給年輕人。

“有的人會說,你看比爾·蓋茨多麼厲害,大學輟學創業都能這麼成功。但其實比爾·蓋茨很早就開始學編程,中學編的程序就能賣到錢,人傢的基礎好。

所以打好基礎,本事學好瞭,前期可能走得慢點,但是走得穩、走得遠。”

“行穩致遠”——預祝孟院士和元化智能將中國的手術機器人事業推向更高更遠!

中國知名手術機器人公司:

天智航|康諾思騰|術銳|羅森博特

愛博醫療機器人|元化智能|博恩思

精鋒醫療|鍵嘉|微創機器人

思哲睿智能醫療

其他手術機器人公司動態:

中國手術機器人公司進展

海外手術機器人公司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