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分析

即兴评述 2024-04-07 11:48 15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分析

——《當青春期重遇“過去”》

這篇文章同時也為解決成年人抑鬱(癥)問題提供瞭寶貴線索,木頭先生認為成年人抑鬱(癥)可能是青春期抑鬱(癥)的繼承…

有人說“過去”的事都過去瞭,我要說其實過不去!那些過不去的事,有些是關於“需要”, 有些是“羞恥”, 有些是“愧疚”, 有些是“傷痛”, 有些是“恨”,還有些是“愛”…時間流逝,但過去的一切依然停泊在心靈深處(潛意識層面)。

第一部分 孩童期

這裡的孩童期指12歲前。

青少年學生最可能被事件激發而浮上水面(意識層面)的是來自孩童期的“需要” 、“羞恥”、“愛” 和“恨”。

“需要”

如“安全感”。非常非常多的青少年學生在孩童時期是跟著爺爺奶奶成長的,他們沒有享受到來自父母的真正的親密(依戀)關系,缺失安全感。父母是孩子孩童期最重要的人物,孩子偏偏就缺失瞭這種需要。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往往父母又有時間陪伴孩子瞭,但太遲瞭。這就導致學生在心理問題發作後,既需要父母又抗拒父母。愛與恨的復雜情感交織在一起。

再如“重要性”。在孩童時期,有瞭關於“自尊”的情感體驗。父母的強制性管束、獨斷專行式決策及盲目打擊式教育等,教師、同學的嘲諷、欺負,…都可能導致孩子低自尊,覺得自己並不重要,可有可無。

如果青少年學生成長在一個單親傢庭或父母關系相當不融洽的傢庭,“需要”可能會缺失。而在孩童時期綜合起來的“需要”缺失,在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的誘發過程中浮現,又充當瞭心理動力因素。

“羞恥”

在孩童時期可能有令人感到“羞恥”的經歷。這段經歷,在學生心理問題的誘發過程中浮現,充當瞭重要的心理動力因素。

“愛”

如果說“羞恥”是令人厭惡的、恨的,那麼“愛”可能是令人喜歡的、渴望的。意味著過去曾對某個人的愛,但是這種愛是不被允許的。於是產生瞭心理沖突。這段經歷,在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的誘發過程中浮現,也充當瞭重要心理動力因素。

“恨”

在孩童時需要的缺失,及成長過程中對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的不滿,都可能成為“恨”。

第二部分 青春期

青春發育期(大概12-18歲),也是第二個叛逆期。

主要特點是: 身心發展迅速且不平衡,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也被稱為困難期或危機期。

一、生理發育加速

1、身體成長加速

2、生理機能發育加速

3、性的發育和成熟加速

二、容易出現的身心危機

1、心理生物性紊亂

2、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偏差,如神經癥、病態人格、躁狂癥等

三、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

(一) 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成人感的內容包括:

1、從心理上過高地評價自己的成熟度

2、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水平

3、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

4、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二) 心理斷乳與精神依托之間的矛盾

既希望擺脫成人的束縛,但在遇到矛盾困惑時,又希望在精神上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三) 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將內心封閉起來不向成人袒露,另一方面又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繼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進而增加其閉鎖性的程度。

(四) 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獲得成功就會享受超越一般的優越感與成就感,遇到失敗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

四、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 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1、強烈關註自已的外貌和風度

2、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

3、強烈關註自己的個性成長

54、有很強的自尊心

(二) 情緒變化的特點

1、煩惱增多

(1) 為在公眾面前的個人形象而煩惱

(2) 為在同伴集體中的個人尊嚴和社會而煩惱。

2、孤獨感、壓抑感增強

(三) 自我中心性特點

(一) 獨特自我

獨特自我是一種個人的虛構,是一種以個人的意願作為獨立推理體系的模式。將自我的情緒、情感體驗擴大化、絕對化、從而將主觀和現實統一於自我,而不理解他人為什麼與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不同。

(二) 假想觀眾

假想觀眾就是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觀眾。他們關註自己,同時以為別人也關註著他,都是他的觀眾。

第三部分 心理問題誘發因素

1、學業壓力。學業壓力包括學習上的壓力、學校生活上的壓力、關於未來理想的壓力等。每個人抗壓能力不同,絕大多數還是適應和抵抗住瞭壓力。

2、環境適應。如初中升高中,換瞭個新環境,有的學生焦慮社交、有的學生焦慮分離(朋友、父母)等。

3、社交不良。青少年學生時期的社交不良更多還是源於孩童時期的玩伴關系不良。會產生孤獨感、無助感,自我評價低。

4、自尊傷害。青少年學生時期的自尊感更多也是源於孩童時期建立的自尊。如果孩童時期自尊建設不良,那麼就產生自卑心。後期老師的言語、懲罰,同學的議論,傢長的貶低、傢庭狀況等都可能再次讓學生的自尊受到創傷。

5、其他。

第四部分 青春期重遇“過去”

青少年學生在青春期的一些經歷誘發瞭心理問題,“過去”重現,導致心理問題加重。

一、主要病癥表現:

1、情緒低落。

2、對學校環境或特定老師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體驗。

3、上課聽不進去、心慌、害怕、發抖、肚子疼、嘔吐、哭泣等。

4、頻繁的攻擊行為。

5、割腕及其他自虐方式及自殺觀念。

二、其他行為表現:

6、網癮(沉迷於手機等)。

7、在外玩。

8、想傢。

9、厭學a:上課不聽、睡覺等。

10、厭學b:請假、休學、退學。

第五部分 有效的幹預技術

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個體心理學等

總之,當青春期重遇“過去”,生命的小船出現裂痕,咨詢師要載著來訪者重遊往事,通過修通過去發生的事來修補裂痕,小船就能在澎湃的青春期的大海上平穩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