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部性

1.1 正外部性與負外部性

迄今為止,我們考察的經濟中,都假定每個人的經濟決策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消費者和生產者通過市場發生聯系,消費者隻需關註價格和預算約束,生產者隻需關註價格和產量約束。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不考慮其他人產生的外部影響。對於消費者張三來說,他會因為傢人接種瞭疫苗而降低瞭被傳染病感染的概率,這就是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也稱外部經濟);當然也會因為凌晨三點鄰居還在蹦迪而躁狂,這就是負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也稱外部不經濟)。

類似地,對於生產者李四來說,他會因為自己的蘋果園開在養蜂場旁邊而受益(正外部性),也會因為自己的漁場在鋼鐵廠的下遊而受損(負外部性)。總之,外部性的廣泛存在,將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並最終導致完全競爭市場的資源配置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


1.2 外部性下的資源配置

(1)負外部性

負外部性將導致社會邊際成本高於私人邊際成本。

以鋼鐵廠為例,社會成本不僅包括生產鋼鐵的成本,還包括其他人因為受到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影響的成本。因此,社會邊際成本曲線 MC_s 在私人邊際成本曲線 MC_p 之上,兩條曲線之間的距離表示瞭社會為負外部性付出的額外成本。

私人需求曲線D與社會邊際成本曲線 MC_s 的交點代表瞭社會希望達到的帕累托最優狀態;而私人需求曲線D與私人邊際成本曲線 MC_p 的交點代表瞭私人的生產決策。這是生產者利潤最大化的狀態。顯然,考慮外部性後,私人目標與社會目標之間就產生瞭不一致性:社會希望的帕累托均衡數量 Q_s 小於私人生產的均衡數量 Q_p 。換言之,存在負外部性時,私人提供的商品數量將大於社會最優值。

(2)正外部性

正外部性將導致社會邊際成本小於私人邊際成本。以接種疫苗為例,一個人接種瞭疫苗,不僅減少瞭這一人被感染造成的社會成本,還減少瞭他人被感染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因此,社會邊際成本曲線 MC_s 在私人邊際成本曲線 MC_p 之下,兩條曲線之間的距離表示瞭社會因正外部性減少的額外成本。

私人需求曲線D與社會邊際成本曲線 MC_s 的交點代表瞭社會希望達到的帕累托最優狀態;而私人需求曲線D與私人邊際成本曲線 MC_p 的交點代表瞭私人的生產決策。顯然,考慮外部性後,私人目標與社會目標之間就產生瞭不一致性:社會希望的帕累托均衡數量 Q_s 大於私人生產的均衡數量 Q_p 。換言之,存在正外部性時,私人提供的商品數量將小於社會最優值。

總之,外部性的存在似乎讓私人廠商有這樣一種“損人利己”心理:如果別人都能受益,那就少生產;如果別人都會受損,那就多生產。


1.3 矯正外部性的方法

(1)庇谷稅和庇古補貼

矯正外部性可以由政府出面解決。如果對產生負外部性者征稅,使得其私人邊際成本曲線向上平移並與社會邊際成本曲線重合,就可以使得私人生產的數量與社會期望的數量相一致。這種稅被稱為庇谷稅(Pigouvian tax)。

庇谷稅矯正負外部性

反過來也一樣。如果對產生正外部性者給予補貼(等同於負的稅收),使得其私人邊際成本曲線向下平移並與社會邊際成本曲線重合,就可以使得私人生產的數量與社會期望的數量相一致。這種補貼被稱為庇谷補貼(Pigouvian subsidies)。

庇谷補貼矯正正外部性

這類稅或者補貼不僅沒有造成無謂損失,還成功改變瞭激勵方式,使得外部性的產生者考慮到外部性的影響,從而使得資源配置向帕累托最優狀態移動。

(2)企業合並(acquisition)

既然外部性會導致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糾紛,那麼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消滅”不同經濟主體的差別——使他們合並為一個經濟主體。

假設張三的漁場和李四的鋼鐵廠同用一條河的水源。但是張三在下遊而李四在上遊,張三的漁場因為鋼鐵廠排污而受到瞭損失。張三不是政府,無權向李四收取庇谷稅,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合並掉李四的鋼鐵廠。這樣,張三就能控制鋼鐵廠的排污,外部性也就消失瞭。

這種方法又稱為“內部化”。內部化之後,兩個企業合二為一,私人邊際成本與社會邊際成本相一致,於是資源配置達到瞭帕累托最優狀態。

(3)明確產權

我們依舊假設張三的漁場和李四的鋼鐵廠同用一條河的水源。李四不願鋼鐵廠被張三合並,他希望用一種折中的辦法:向張三支付一些排污費以獲得一定數量的排污權。

這種方法實際上肯定瞭河流作為公共財產,所有人都無權破壞。如果誰想污染它,就必須為獲得這種排污權支付一定的費用。這樣,一個新的市場就被創造出來瞭——排污權交易市場。

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告訴我們,市場競爭能夠通過價格機制有效調節經濟活動,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資源配置。因此,排污權最初在誰手中並不重要,隻要產權明確的排污權交易市場存在,市場機制就能自動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指明瞭這一點:

隻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那麼,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

請註意,科斯定理能夠成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但這一假設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成立。

交易成本是各方在達成協議及遵守協議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試想,讓張三和李四達成排污費協議可能還算容易,但是如果讓李四的鋼鐵廠和下遊所有利益受損的人達成一個各方都滿意的協議,可謂是難上加難。各方大概都會請專業的法律團隊,可能還得雇幾個保鏢。此時,交易費用就會極為高昂。

總之,無論是庇谷稅還是排污費,其原理都是提高私人生產的邊際成本,並使私人生產的數量靠近社會期望的水平。它們隻是方法不同,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前情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