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牛頓引力理論錯瞭,我統一瞭所有力,有新的萬有力定律和公式,引力是動量之間的作用,而不是質量之間的作用,恒星引力的大小,取決於恒星在宇宙中的絕對動量大小而不是質量大小,所以需要從動量上重新修改黃矮星、橙矮星、紅矮星、褐矮星等的定義。

現對黃矮星、橙矮星、紅矮星、褐矮星重新進行定義和劃分:

黃矮星

在天文學上的正式名稱為GV恒星,是光譜型態為G,發光度為V的主序星。將這一類恒星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在0.8至1.2倍,修改為:這一類恒星的動量大約是0.8至1.2倍太陽質量乘以絕對速度368Km/s。

橙矮星

將這一類恒星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0.5至0.8倍,修改為:這一類恒星的動量大約是0.5至0.8倍太陽質量乘以絕對速度368Km/s。

紅矮星

是指表面溫度低、顏色偏紅的矮星,尤指主序星中比較“冷”的M型及K型恒星。將這類恒星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0.08至0.5倍,修改為:這一類恒星的動量大約是0.08至0.5倍太陽質量乘以絕對速度368Km/s。

褐矮星

是質量介於最重的氣態巨行星和最輕的恒星之間的一種次恒星。將質量介於13至80倍木星質量即太陽質量的0.013至0.08倍,修改為:這一類次恒星的動量大約是0.013至0.08倍太陽質量乘以絕對速度368Km/s。

368Km/s是目前太陽系在宇宙中的絕對速度。

假設太陽系奔向巨引源的速度是588Km/s,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速度是220Km/s,那麼目前太陽系在宇宙中的絕對速度就是368Km/s。目前太陽系位於遠銀心點,這兩個速度方向相反,絕對速度指向獅子座方向。而在白堊紀中期的8400萬年前,太陽系在宇宙中的絕對速度是220Km/s+588Km/s=808Km/s。8400萬年前太陽系位於近銀心點,這兩個速度方向相同,絕對速度還是指向獅子座方向。那麼8400萬年前太陽系引力將變大(808/368)^2=4.82倍。

即在恒星和次恒星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中,運行到銀河系的近銀心點時,恒星和次恒星引力將變大4.82倍。

那麼黃矮星、橙矮星、紅矮星、褐矮星質量的上限和下限在銀河系近銀心點時就是在遠銀心點(目前太陽系所處的位置)時的近1/5。即:黃矮星的質量范圍將變成0.16~0.24M⊙;橙矮星的質量范圍將變成0.1~0.16M⊙;紅矮星的質量范圍將變成0.016~0.1M⊙;褐矮星的質量范圍將變成0.0026~0.016M⊙。

也就是說,在銀河系遠銀心點的一顆質量為褐矮星大小的次恒星,在銀河系近銀心點可能就是一顆紅矮星恒星;在銀河系遠銀心點的一顆質量為紅矮星大小的恒星,在銀河系近銀心點可能就是一顆橙矮星恒星;在銀河系遠銀心點的一顆質量為橙矮星大小的恒星,在銀河系近銀心點可能就是一顆黃矮星恒星。

這是因為引力是動量之間的作用,而不是質量之間的作用,恒星引力大小不是取決恒星質量大小,而是取決於恒星絕對動量大小,而銀河系中恒星系在宇宙中的絕對速度是恒星系的公轉速度和銀河系奔向巨引源速度的合速度。

​所以我們要用動量大小對這些恒星和次恒星進行劃分,而不是用質量大小來進行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