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我們需要知道這筆投資的目標是什麼。比如你在銀行存定期10萬元,定期5年,單利年化4%,那麼你知道,你5年後可以從銀行取出12萬元。這2萬元就是你的投資目標。那麼你在股市裡買入股票的時候,你是否有清晰的目標,在什麼情況下賣出?獲得多少盈利呢?

人們買入股票在意的是每天股價的漲跌,上漲時,手舞足蹈,下跌時捶胸頓足。但很少有人清晰的知道,自己買入的股票盈利目標是什麼?有的人不禁要問,股票每天的漲跌是不定的,怎麼會知道盈利的目標呢?

那麼股票盈利的目標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吧。

巴菲特投資生涯可以大概分為三個時期。其收益率以投資理念劃分(分水嶺是1972年喜詩糖果收購案)分別為:

買低估煙蒂股(1957—1971):年化28.1%

優質成長股(1972—1999):年化26.1%

錢太多時期(2000—至今):年化10.1%

補充:錢太多時期被迫買很多大藍籌,比如:

a、收購全美第二大電力供應商中美洲能源

b、投資267億美元溢價收購全美第二大鐵路公司北方伯靈頓鐵路

3、投資生涯總計:

收益:(1+28.1%)的15次方×(1+26.1%)的28次方×(1+10.1)的21次方=204546倍

年化收益率=20.7%。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經歷瞭進化升級。

1971年之前,巴菲特使用格雷厄姆傳授的撿煙蒂大法,進行投資。其大體做法就是在市場尋找持有的現金總量高於凈資產,但市凈率卻遠低於1的上市公司,不斷買入其股票,買至其價值回歸或者達到控股,通過公司私有化退市清算,獲得收益。這種投資手法需要市場估值極低,且持倉分散至二三十個公司,這種方法不需要對公司經營模式有太多研究,隻需研究公司財報即可。通過實踐撿煙蒂的投資理念,巴菲特在14年裡,獲得瞭年化28.1%的傲人戰績,如果最初巴菲特的資金凈值是1,那麼現在巴菲特的資金凈值是32.,相當於資金凈值增長瞭32倍。

後來,隨著市場整體估值的提升,依靠撿煙蒂的投資方法,越來越難尋找到適合的投資標的,同時撿煙蒂給巴菲特帶來的價值觀沖擊(由於公司私有化退市造成的失業等)也讓其處於痛苦之中。恰巧芒格的出現讓巴菲特認識到瞭另一種投資理念,也就是陪伴優秀公司共同成長。

1972—1999,巴菲特的主體精力在於尋找優秀成長股。這期間,巴菲特的年化收益在26.1%,差不多處於三年翻倍的狀態,也就是說17年時間,巴菲特的凈值從1971年的32,增長到瞭1999年的1650,也就是說從1971年起,巴菲特的投資為其帶來瞭51.5倍的投資收益。

2000年至今是巴菲特錢太多的時期。在此之前,巴菲特有很多優秀公司可以投資,而巴菲特可以使用的錢太少,也就是錢不夠用。但是2000年之後,由於保險浮存金以及投資收益的持續增加,巴菲特的錢已經多到無處投資的程度,也就是市場上符合其投資理念的公司已經多被其投資過瞭,很難再找到新的符合其投資理念的投資標的瞭。這一情況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太過遙遠,我們不去研究他。我們隻說說撿煙蒂與投資成長股,這兩個投資理念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投資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應有清晰的投資目標。比如巴菲特的撿煙蒂投資方法,在巴菲特決定投資這傢公司之前,已經通過財報計算,公司調研對公司的實際價值進行瞭充分的計算。比如鄧普斯特農具機械公司。巴菲特通過對公司現金、應收賬款、預付費用、存貨、固定資產等資產價值估值以及應付票據、其他負債等負債估值計算出公司實際資產價值,並按照公司估值的75%以下買入其股票,完成投資。

在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在買入鄧普斯特農具機械公司時,對其公司的實際資產價值是有清晰的認識,並且買入價值是按照對其估值的75%買入。那麼也就意味著在買入的時候,巴菲特已經賺到瞭25%。更不要說,在估值的時候巴菲特對每項資產價值都進行瞭打折處理,打折這部分就是額外的盈利。

巴菲特的撿煙蒂投資方法,從一開始投資就預定瞭投資收益,25%的收益,這就是其投資目標。買入鄧普斯特農具機械公司就是為瞭其被市場低估的凈資產。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資產,即使公司退市,即使公司被拆分賣掉。巴菲特依然能保證自己最初的投資目標實現。

那麼巴菲特在1972年之後進行的成長股投資是不是也有清晰的目標呢?

答案是是的。

成長股投資就不得不說巴菲特的師傅格雷厄姆所闡述的一項定義:股票是一種特殊的債券。

我們知道,債券是有其票面利率和票面價格,比如工商銀行發行一項債券,債券票面利率5%,售價100元,10年期。那麼10年後我們可以得到100+5%X10X100=15萬元。而十年後工商銀行大概率還是活的好好的。

那麼股票是一種特殊的債券,特殊在哪兒呢?

首先,股票是公司的股權,公司有不確定性,也許公司今天活的好好的。明天經營就掉轉直下,不久就破產瞭。這就是公司的不確定性。

也許公司一直經營順利,而且隨著公司治理進步、行業前景變好、公司競爭力增強,公司的銷售和凈利潤每年成長,那麼公司的價值就會不斷增長。

股票的特殊也就體現在這裡。有可能變好,有可能變差,變好瞭,在現有合理估值下買入就是大賺特賺,變差瞭,就是虧本。至於怎麼預測公司未來是成長還是變差,這就是投資者的投資功力所在瞭,也是個人投資收益的來源地。

那麼從債券和股票來說,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既然同樣是債券,那麼肯定是買入收益率高的,獲得的收益要好。那麼接下來,我們來對比一下銀行存款,10年期國債,股票這三者的收益與風險。

項目 收益率 風險 優劣勢
銀行存款 3.35% 無風險 定期不可存取
10年期國債 2.8% 無風險 國債價格變動,可以買賣
股票 滬深300 10%-12% 風險大 股票價格變動較大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得出,股票的收益率更高,但同時風險更大。同時我們還可以做出一項思考。既然這三者的收益率有大有小,我們肯定是選擇收益大的,但是股票收益率大的同時風險更大,那麼有沒有辦法拿到高收益,還能控制風險?

是的,通過巴菲特的投資我們可以知道,這是可以做到的事情。除去對公司有詳細的估值思考、對其商業模式有詳細的分析,我們還可以通過安全邊際,分散投資來保證我們的收益率處在相對穩定的區間,這些在以後的篇章裡展開進行討論,我們看一下投資成長股是如何有明確的目標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既然銀行存款和國債的風險都無限趨近於0,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作為我們的一條投資基準線,畢竟,錢存入銀行,或者買入國債都可以獲得固定的收益,那麼我們把銀行存款收益和國債收益率取其中大的作為基準比較,也就是作為秤砣來稱一稱股票投資的收益率即可。

當一個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明顯高於國債和銀行定期時,就可以投資,而低於銀行定期或國債時,就撤出投資。那麼由於股票是一種特殊的債券,因此我們還需要上市公司具有比較確定的成長性,同時在買入股票時預留出一定的安全邊際,並將投資分散至幾傢公司。

那麼我們再來討論巴菲特的投資成長股的思想,其投資目標是什麼?

先說結論,結論就是三年一倍。

怎麼做到三年一倍?

這裡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A公司,假設其商業運營優秀,財務指標為真,未來具有約10%的成長,其利潤為100億。公司三年後的凈利潤是100X(1+0.1)²=121,此時銀行定期收益率為3%~4%,則其對應的市盈率為3%~4%的倒數,即25~33倍。這時便可以計算出公司三年後合理市值,即 市值=利潤X市盈率 得出市值=121億X(25~33)=3025~3993。那麼回到現在,我們預測出公司三年後市值是3025~3993億。按照我們26.1%收益率也就是三年一倍的目標計算,此時買入點就是三年後合理估值的一半,也就是(3025~3993億)/2=1500~2000億市值。假如公司股本是100億,那麼對應的股價就是(1500~2000億)/100億=15~20塊/股。

由此我們在股價低於15塊時即可買入,而買入後即意味著三年後我們可以在合理估值時獲得一倍的收益。也就是26%的年化收益。這就是投資有清晰的目標。

巴菲特在每個階段的投資方法都具有清晰的投資目標。這也就是投資的目標。

投資的目標不是拍腦袋給自己定一個想要的投資收益,而是根據自己想要的投資收益來尋找合適的上市公司,計算公司的合理買賣點,等待股價進入合理的買入區間後買入,等待自己的投資目標達成後賣出獲得收益。

制定的投資目標需合理,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市值遠低於凈資產價值的公司少之又少,因此,投資成長股是現在比較主流的夾頭思想。但是不是所有的投資目標都是合理的,比如一年一倍。10年一倍等。一年一倍不切實際,很少有公司能做到業績一年增長一倍,即使可以也不能長久。而十年一倍的目標又太過低於市場企業普遍增長速度。

制定什麼樣的投資收益目標是根據個人的投資體系決定的,希望每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並實現它。

公號:泥瓦匠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