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撩”,在沒接觸和聊天之前就已經開始瞭。

最簡單也很常用的一個例子:一個美女,她出現在你眼前的時候,就已經在撩你瞭,即使她什麼也沒做。接下來就是你要不要打招呼,她願不願意跟你說話的問題而已。

你要問這前期準備是什麼?如何準備?

如果你展現在別人面前的是好的狀態的話,其實什麼都不用做,就直接打個電話,找天約出來吃飯,然後再繼續接觸,撩都不用撩,就OK瞭。

你要撩一個人,首先,你得讓ta對你有“需求”。

對於男生,這個要來撩他的人,要懂得展示自己的優勢,比如:胸大、腿長、顏值高、皮膚白或者看起來高大上、有氣質……這都是撩的先決條件。

有瞭撩的先決條件,後面的事情就容易多瞭。比如:探探、陌陌這些社(Y)交(P)軟件,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形象工作,用PUA的話說,就是要有良好的展示面——要有一個好看的頭像。尤其是對陌生人,良好的外形決定著他人對你關註度。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買奢侈品?開豪車?用名表?名包?……其實這不是為瞭博取熟人的關註,而是為瞭吸引陌生人的眼球。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他展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價值優勢,他出席高端場合、出國旅行,曬高端設備、名校畢業證書……PUA會經常說這是展示生存優勢。是的,這就是展示給他人的“撩”的先決條件。

大傢看到那些搞營銷的或騙人的騙子、PUA導師……都會註重包裝自己的外在形象,PUA會拿出自己的泡妞數據告訴你,讓你信服,就是讓你對他有需求,而這個需求卻不一定就是要高價值。

“撩”,最直觀的一個作用體現在——哪怕ta隻是跟你打個招呼,你都能內心起波瀾,蕩漣漪。你就會問自己,你是不是喜歡ta?是不是對ta有興趣?…

有瞭“撩”的先決條件,贏取瞭別人的關註,接下來展開的一系列行為動作,才可以稱得上是“撩”。“撩”,就是要讓對方的心不停地上上下下,一會兒覺得你對ta有興趣,一會兒又讓ta很失落,好像沒希望,在這樣浮浮沉沉的過程中,讓ta的情緒崩潰,最後束手就擒。

對於一個男生,如果是各方面都不錯的女生來撩他,隻要在胸大、腿長、皮膚白、顏值高…這些裡面具備其中一個突出優勢,然後對他用這個套路:對他特別好,特別關心,但是一問起來,就隻說把他當朋友,或者是當成哥哥,時間久瞭,他肯定會疑惑:她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喜歡我?但是又說把我當朋友,又不喜歡我……這種時候是不是把人控制在一種狀態裡?

是的,這種做法十分的精明,她不會讓你覺得沒有希望,讓你放棄,也不會讓你突然之間沒有興趣,一直讓你感覺挑戰沒有完成一樣,或者是讓你對這個挑戰懷有希望,不會沒有興趣,更不會沒有期待,兩者結合,你對她的期待會不會越來越高呢?你的欲望會不會越來越強?你對她的需求會不會越來越強?

最後的結果就是,當她對你提出要求的時候,你已經無法拒絕瞭。

這就是撩,撩的過程就是把別人對自己的需求不斷提高的過程,並且,這個吊胃口不會讓人覺得煩躁,不會讓人感到絕望、沒有希望,不會受不瞭覺得累,而是讓人覺得過癮。

所以,撩一定要控制在一個限制范圍內。不能讓人對你沒興趣,也不要斬斷別人對你的期望值。當這兩者控制在平衡並且讓人舒服的狀態的時候,你就可以一點一點的,慢慢放大別人對你的需求和欲望,最後把人“拿下”。

撩,有先決條件。

撩,隻有在對方對自己感興趣的前提下才有意義。

其本質就是不停地升高別人對自己的需求,而且這個要求要越來越迫切,最後讓目標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恩,綠茶婊慣用套路。但是我們這裡不講綠茶婊,我們講淘寶。)

大傢肯定被淘寶撩過,看一堆堆的剁手黨就知道。那麼淘寶是怎麼撩人的呢?

大傢看淘寶的頁面設置,網頁設計,用戶分析和針對性廣告,不停地反復的刺激人的需求,然後達成交易。

比如:你最近要買衣服瞭,然後上淘寶逛一逛,發現這衣服太貴瞭,超出預算,然後不買,結果下次你看的時候,它會推薦給你同款或者是相似,價格會低一點,還送東西,滿XX送XX,然後你就動搖瞭:“可以啊,買瞭這個還送這個……”還倒計時!?不買就沒瞭!……結果就是,花瞭超出預算的錢,買瞭一堆沒用的東西。

這就是淘寶的套路!這就是剁手的過程!它一直在撩你,反復刺激你的需求,這樣綜合起來一搞,讓你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買買買。它讓你的需求升高,讓你迫切起來,然後你就中招瞭,它達成瞭自己的目的,促成交易。

你以為你在撩妹,其實你一直在被撩。

你說沒有女生撩你,但是女生的撩都是無形的撩。人傢隻是穿的比較sexy、可愛……身材比較好,長得比較好看……她隻是站在那裡,看起來沒有在撩你,但是其實已經在撩瞭,而且已經撩到你瞭,但是完全沒有主動撩你的意思,就是這麼自然而然的,十分奇妙。

你逗(liao)過小狗嗎?(雖然這個比喻不太好……但是很形象…大傢不要介意)

是不是拿著肉骨頭或者是球之類的引誘它?首先,把東西遞到它鼻子前讓它聞聞味兒,等它爬過來要咬的時候,又往回勾一點……來回折騰,或者幹脆拿出一小塊兒讓它嘗到甜頭,讓它想咬那塊更大的…

撩也是一樣的。“撩”,這種行為,本身要有“誘餌”,所謂“無誘不成撩”。

誘餌的作用就是要用來刺激他人,以擊垮其心理防線,繼而達到自己目的。

要撩一個剛認識的異性,如何制造ta對你的需求呢?如何吸引呢?

其實就是要抓住對方的關註。不論什麼條件,不管用什麼方法,隻要抓住對方對自己的關註,這就產生瞭需求,就可以抓住這個來做文章。

對男生,如果街上有個美女問瞭你要聯系方式,這時候是不是已經獲得瞭你的關註呢?然後在這之後,她不停的撩你,就算不跟你講話,她隻是在空間發對你可見的自拍,並且這種自拍是魅不騷的那種,展示瞭自己的美好一面……你發現瞭她好像真的挺不錯的,腰也細,皮膚也白,整個人長得還是可以的……

然後,重點來瞭——你是不是手賤想去點個贊?

點贊瞭,你完瞭。

然後她也不說什麼,接著就發一個:“哎呀,肚子好餓,想去吃宵夜。”

第一次,你沒評論,第二次,沒有,那麼第三次,第四次……假如某次你們離得比較近,然後你剛好知道哪裡的什麼店比較好吃,你評論瞭……然後她回復:“要不我們幹脆一起去吃吧!”你作為一個男生,你當然會說:好啊。(這個情況換作是女生的話,可能還會矜持一下,說:太晚瞭,不去瞭——其實心裡想著,你再堅持一下我就答應去瞭。)

假設這樣的套路再多設計幾個,你心裡會不會一直糾結?到底是不是喜歡我?到底啥意思?到底對我有沒有興趣?……撩得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隻能乖乖聽命,“任人宰割”。

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女生喜歡在朋友圈或者各種地方發自拍瞭,其實就是為瞭進行進一步的“撩”做鋪墊,先弄得人心癢癢,然後等別人主動接近自己的時候再去考察他們,找到覺得還可以的,就會有意無意找下對方,讓人覺得有戲,但是在對方比較熱情的時候,有給人碰下釘子,如此反復操作……

也就是說,要撩一個異性,首先要抓住對方的關註,然後讓他覺得自己“有戲”,然後再讓他覺得自己想多瞭,然後再抓取……如此循環,這就是撩。

比如妹子發美照,找你聊天,說是朋友,再發美照,聊天,是朋友……三套拳加起來,美照讓你有興趣,聊天你覺得有戲,說是朋友,讓你覺得自己想多瞭……於是你進入瞭這個循環階段,這就是套路。

至於男撩女,也是類似的步驟,隻不過把
發美照 改成 展示自己的社會屬性方面的價值,比如自己出席各種高端場合,自己的公司環境,或者展示個人技能……在每一個階段、步驟,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和角色,這才是關鍵,否則根本無法形成“撩”的行為。

撩,要有先決條件。

想一想,一個四眼鋼牙醜女來跟你說一些性暗示的話,會引發你腦海中的猥瑣想法和想象嗎?但是,如果是一個胸大腿長的美女就不一樣瞭。這就是角色和標簽的意義。

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被異性定位為屌絲,那麼你就要先努力擺脫這個標簽和角色。要撩一個女生,首先要解決自己的角色定位的問題。我們看到很多人喜歡裝逼,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這麼熱衷於裝逼,把自己形象搞的高大上,包裝自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讓別人對自己有一個角色標簽的認識,然後產生一個清晰的定位。

很多人之所以不會“撩”,就是因為沒有進行
構築“撩”的先決條件
的那一步。也就是沒能抓住對方的關註,對方對自己沒有需求。

比如搭訕,在你要對方的聯系方式的時候,就已經抓住瞭對方的關註,但是很多人在抓住關註之後,沒有不停地去“撩”,所以沒有瞭進一步發展。

所謂撩的前奏,就是讓人對自己有需求,有瞭需求之後,後面的一系列事情就容易多瞭。

撩的時候,如果你隻會想:要不要?要不要?怎麼辦?怎麼辦?——進入瞭這個思維模式,是不可能撩的。不會把自己當成一塊“肉骨頭”,而隻會把自己當成辣雞,被人嫌棄,不被人喜歡,不被人待見,會被人討厭……這樣的狀態肯定是撩不到的。因為你已經這麼認為自己瞭,你又怎能產生撩的邏輯和行為呢?你怎麼會有正確的行為方式呢?

所以,首先你自己得覺得自己是那塊料,你知道自己具備哪些吸引條件,要人傢對你感興趣,你要有這份自信,連這份對自己的自信都沒有,還談什麼撩呢?如果你隻會想著:會不會打擾人傢?會不會騷擾人傢?——就會產生很多無效的思維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