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道傢卓越代表人物之一。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文學傢、發明傢。前後共計“五次北伐”,以圖恢復漢室。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道教尊為天樞上相真君。

其早年隱居躬耕南陽,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後隨劉備奪得漢中並被任命為蜀漢丞相,主持朝政和軍政大事。

諸葛亮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著有《出師表》、《誡子書》等。公元234年農歷七月廿三病逝於五丈原,追封為忠武侯。每年農歷的七月廿三為千秋之日。

天樞上相寶誥

志心皈命禮。南陽蘊秀,西蜀標勛。才兼管樂,智越瑜懿。出將入相驅兵將,追奔逐電;和吳拒魏運謨謀,佈霧呼風。感三顧之恩三分鼎祚,報六尺之孤六出祁山。七縱七擒,無思不服;八門八陣,有膽皆驚。

兩表千言,丹心映日。秋風五丈,浩氣凌空。緯武經文,至忠至孝。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玉輔,司命益算,保劫昌運,天樞上相真君。志心稱念天樞上相真君,不可思議功德。

劉備三顧茅廬圖(網絡)

隆中對策:三分天下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同時,積極聯絡當地的豪傑。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隻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瞭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與諸葛亮相見後,諸葛亮向他陳說瞭三分天下之計。此計被後世稱之為《隆中對》①。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

畢生廉潔,身後追封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追謚諸葛亮為忠武侯。諸葛亮曾經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隻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

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瞭他下葬時隻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軍山勉縣。

蜀漢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蜀漢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視頻:四川諸葛武侯祠一覽https://www.zhihu.com/video/1415723520182091777

鞠躬精粹,死而後已

建興五年(227年),蜀漢已從劉備殂亡的震蕩中恢復過來,蜀漢在諸葛亮的主政下,外結孫吳,內定南中,勵清吏政,兵精糧足。諸葛亮認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實現劉備匡復漢室。

蜀漢丞相諸葛亮給後主劉禪上瞭著名的《前出師表》。表文表達瞭作者審慎勤懇,以伐魏興漢為己任的忠貞之志和誨誡後主不忘先帝遺願的孜孜之意。至蜀建興六年(228年)十一月,諸葛亮二次伐魏前給蜀後主上瞭《後出師表》。

《後表》與《前表》及諸葛亮其他文章,都有如下共同的特點:說理透徹,感情真摯,語言酣暢。所不同的隻是,《前表》偏重敘事抒情,《後表》專註於論述批駁,其將蜀漢的總體人才質量、軍事力量跟曹操及其龐大的人才群和軍事力量作瞭實事求是的對比。

ΔΔ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要堅持北伐https://www.zhihu.com/video/1415723340799987713

父之愛子,莫過諸葛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①則不能勵精,險躁②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③,意與日去④,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⑤,悲守窮廬⑥,將復何及!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