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王國(六):亞歷山大一世2

(7)希臘領土擴張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希臘已擴張至其1914年國境之外,1919年的《納伊條約》及1920年的《色佛爾條約》則承認瞭希臘對新領土的主權。色雷斯(前屬保加利亞及土耳其)大部及愛琴海諸島(包括應佈羅斯島及特內多斯島)均歸希臘,位於伊奧尼亞的士麥拿則成為希臘的國際聯盟托管地[29]。亞歷山大的王國領土面積增長瞭近三分之一。韋尼澤洛斯參加於巴黎舉行的和會,同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進行談判。1920年8月韋尼澤洛斯返回希臘,亞歷山大授其桂冠以表彰其對泛希臘主義事業做出的貢獻。

希臘雖在巴黎和會中已經獲得大量領土,其人民仍舊希望達成“偉大理想”,奪取君士坦丁堡及奧斯曼帝國屬小亞細亞。希臘以此為由對安那托利亞發動入侵,計劃奪取安卡拉,擊潰由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抵抗運動,1919年至1922年希土戰爭就此打響。亞歷山大在位時期希臘屢戰屢勝,但凱末爾革命軍最終於1922年取得勝利。

(8)婚姻

①爭議

1917年6月12日,在即位一日之後,亞歷山大向其父承認瞭自己同阿斯帕西婭·馬諾斯的關系,並請求父親準許二人成婚。康斯坦丁不願其子同庶民成婚,要求亞歷山大等到戰爭結束後再考慮訂婚,亞歷山大表示同意。此後數月亞歷山大日益思念傢人,但他寄出的信件均遭政府攔截。這段時間內阿斯帕西婭是亞歷山大唯一的慰藉,由此亞歷山大決定無視父親要求,立即同阿斯帕西婭成婚。

統治希臘的格呂克斯堡王朝源自德國和丹麥。韋尼澤洛斯黨人認為康斯坦丁和索菲過於親德,但即便國王與一希臘人通婚將使王室愈加希臘化,韋黨人仍舊反對這一婚事。韋黨人認為亞歷山大可借此經馬諾斯上校同流亡王室建立聯絡,且亦不認為國王當同庶民通婚,康斯坦丁的支持者亦贊同這一觀點。韋尼澤洛斯與彼得羅斯·馬諾斯關系友好,但仍舊警告國王這一婚事將引發希臘民眾不滿。

1918年3月康諾特和斯特拉森公爵阿瑟王子造訪雅典,授亞歷山大巴斯勛章。亞歷山大擔心英方將提出許配瑪麗公主以鞏固英希關系。阿瑟來訪後提出希望會見阿斯帕西婭,對她進行瞭贊許(阿瑟稱倘若他本人尚年輕,將親自向阿斯帕西婭求婚),由此打消瞭亞歷山大的顧慮。希臘外諸國(英國大使尤甚)普遍贊許這樁婚事。英方擔心倘若婚事不成,亞歷山大將退位以同阿斯帕西婭成婚,希臘將轉為共和制,政局將陷入不穩,法國影響力將會增加,對英國不利。

亞歷山大父母不贊同這樁婚事。索菲不希望其子與庶民通婚,康斯坦丁則希望推遲婚事,但若亞歷山大足夠耐心,康斯坦丁本人願意擔當伴郎。1918年年底,亞歷山大造訪巴黎,其傢庭希望借國王出國機會與其建立聯系。索菲王後向亞歷山大所在巴黎酒店打電話,但一希臘官員接聽瞭電話,稱“國王陛下很抱歉,此時無法接聽。”亞歷山大全然不知母親打來瞭電話。

②公眾醜聞

在阿斯帕西婭內兄弟克裡斯托·紮洛科斯塔斯幫助下,經歷三次失敗嘗試,亞歷山大和阿斯帕西婭最終在王室牧師修道院院長紮卡裡斯塔斯見證下,於1919年11月17日成功秘密成婚。修道院院長理當保密,但仍舊向雅典總主教梅萊蒂烏斯·梅塔克薩基斯(英語:Meletius IV of Constantinople)告知瞭這一婚事。根據希臘憲法,王室成員成婚需獲國君及希臘正教會領袖準許。亞歷山大與阿斯帕西婭成婚,未獲總主教準許,由此引發重大醜聞。

韋尼澤洛斯不支持這樁婚事,但仍舊允許阿斯帕西婭及其母親入住王宮,前提是婚事必須保密。然而消息仍舊泄露瞭,阿斯帕西婭由此被迫離開希臘以逃避民眾羞辱,首先前往羅馬,然後抵達巴黎。六個月後政府準許亞歷山大前往巴黎與阿斯帕西婭聚首,前提是夫妻兩人不得參與公眾活動。兩人在巴黎蜜月期間開車途徑楓丹白露,目睹一嚴重車禍。克加裡烏伯爵所乘車輛失控撞樹,亞歷山大勉強躲開,此後親自駕車將傷員送往醫院,阿斯帕西婭(在一戰期間接受過醫護培訓)則對傷員進行瞭急救。伯爵傷勢嚴重,雙腿均截肢,但仍舊不治身亡

1920年年中,希臘政府準許夫妻二人歸國。兩人婚姻雖然法律上成立,阿斯帕西婭卻未受承認為王後,僅稱“馬諾斯夫人”。她首先居於姊妹的雅典住宅,後遷往塔托伊,並在這段時間內懷上瞭亞歷山大的孩子。

亞歷山大造訪瞭西色雷斯的新希臘領土。1920年7月8日,在國王見證下,該地區首要城鎮得名為“亞歷山德魯波利斯”(意為“亞歷山大市”;希臘方面認為此地前名“澤澤阿加赫”土耳其色彩過重)。9月7日,韋尼澤洛斯借《色佛爾條約》簽訂及希臘領土擴張之機宣佈於11月初舉行大選。

(9)死亡

1920年10月2日,亞歷山大在塔托伊步行時受傷。塔托伊宮葡萄園管傢所養的一隻巴巴利獼猴攻擊瞭國王的德國牧羊犬弗利茨(亦可能是牧羊犬攻擊瞭獼猴)。亞歷山大試圖將兩隻動物分開,此時另一隻獼猴咬瞭他的腿和軀幹,傷口頗深。仆從趕到現場,驅走瞭獼猴。亞歷山大的傷口得到瞭清理和包紮,但並未進行燒灼。他認為這一事件並不嚴重,要求不要對外宣揚。

當夜亞歷山大傷口感染,發燒並引發敗血癥。在場醫生考慮截肢,但無人敢於采取這一激進舉措並承擔相應責任。10月19日,亞歷山大已近神志不清,要求見其母親,但希臘政府拒絕索菲入境(索菲此時流亡瑞士,抗議未果)。最終喬治一世遺孀和亞歷山大祖母奧爾嘉王太後獲準獨自入境,前往雅典探視國王,但在途中遭遇洶湧海勢,抵達雅典時亞歷山大已經於12小時前死於敗血癥,駕崩時間為1920年10月25日下午4時後。當日晚間王室其他成員經電報獲知瞭這一消息。

兩日之後,亞歷山大遺體運往雅典都主教座堂,供公眾瞻仰直至10月29日葬禮。希臘王室返回希臘請求再次遭拒,王室中僅有奧爾嘉一人參加瞭葬禮。參加葬禮的外國使節包括塞爾維亞攝政親王及其姐姐,俄羅斯約安·康斯坦丁諾維奇親王之妻耶萊娜公主(英語:Princess Helen of Serbia)、瑞典王儲及其叔內爾徹公爵尤金親王、英國皇傢海軍少將喬治·霍普爵士、法國海軍少將迪梅尼以及諸國駐雅典外交人員。

教堂儀式結束後亞歷山大遺體下葬於塔托伊宮。希臘王室從未承認亞歷山大統治為正統。王室墓園中的其他君主均有“希臘人的國王、丹麥親王”碑銘,亞歷山大碑銘則為“亞歷山大,希臘人的國王及丹麥親王之子,1917年6月14日至1920年10月25日以其父之名統治”。亞歷山大之妹,羅馬尼亞王後埃列娜稱亞歷山大亦不認為自己統治為正統,這或許亦能解釋他為何執意同阿斯帕西婭締結跨階層婚姻。

(10)後事

亞歷山大之死引發瞭王位繼承問題的爭議,希臘人民亦對政權的正統性產生瞭懷疑。亞歷山大所締結的不平等婚姻導致其後代均無權繼承王位。希臘議會希望將康斯坦丁一世及喬治王儲亦排除於繼承序列之外,選定另一名王室成員繼承王位。1920年10月29日,在希臘政府要求下,希臘駐伯爾尼大使建議亞歷山大之弟保羅王子接受王位。然而保羅認為父親和兄長仍舊在世,二人均未放棄繼承權,保羅本人將無法真正成為國王,由此拒絕瞭這一請求。

希臘王位就此空缺。1920年希臘議會選舉(英語:Greek
legislative election, 1920)中,共和派韋尼澤洛斯黨人與前國王康斯坦丁支持者發生公開沖突。1920年11月14日保皇派在大選中獲勝,季米特裡奧斯·拉利斯(英語:Dimitrios Rallis)當選首相,韋尼澤洛斯(在大選中失去其議會席位)自願流亡海外。拉利斯請求奧爾加在康斯坦丁回歸之前擔任攝政王。

1920年希臘全民投票(英語:Greek
referendum, 1920)支持康斯坦丁回歸,康斯坦丁一世就此復辟。希臘此後在希土戰爭中敗北,軍事及平民損失慘重,亞歷山大在位時希臘在土耳其本土獲取的領土全數喪失。亞歷山大在議會選舉過程中死亡,推動瞭韋尼澤洛斯政權的垮臺,希臘就此失去協約國支持,間接導致瞭其擴張野心的破滅。溫斯頓·丘吉爾稱:“這次猴子咬傷導致瞭25萬人的死亡”。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