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行業信息,請關註公眾號:SEMI半導體研究院

01芯片測試概述(目的、方法)

1測試在芯片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

如下面這個圖表,一顆芯片最終做到終端產品上,一般需要經過芯片設計、晶圓制造、晶圓測試、封裝、成品測試、板級封裝等這些環節。

在整個價值鏈中,芯片公司需要主導的環節主要是芯片設計和測試,其餘的環節都可以由相應的partner來主導或者完成。

圖(1)

2測試如何體現在設計的過程中

下圖表示的是設計公司在進行一個新的項目的時候的一般流程,從市場需求出發,到產品tape out進行制造,包含瞭系統設計、邏輯設計、電路設計、物理設計,到最後開始投入制造。

最下面一欄標註瞭各個設計環節中對於測試的相關考慮,從測試架構、測試邏輯設計、測試模式產生、到各種噪聲/延遲/失效模式綜合、進而產生測試pattern,最後在制造完成後進行測試,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分析失效模式,驗證研發。

所以,測試本身就是設計,這個是需要在最初就設計好瞭的,對於設計公司來說,測試至關重要,不亞於電路設計本身。

圖(2)

設計公司主要目標是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芯片研發,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需要一直考慮測試相關的問題,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1) 隨著芯片的復雜度原來越高,芯片內部的模塊越來越多,制造工藝也是越來越先進,對應的失效模式越來越多,而如何能完整有效地測試整個芯片,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被考慮的比重越來越多。

2) 設計、制造、甚至測試本身,都會帶來一定的失效,如何保證設計處理的芯片達到設計目標,如何保證制造出來的芯片達到要求的良率,如何確保測試本身的質量和有效,從而提供給客戶符合產品規范的、質量合格的產品,這些都要求必須在設計開始的第一時間就要考慮測試方案。

3) 成本的考量。越早發現失效,越能減少無謂的浪費;設計和制造的冗餘度越高,越能提供最終產品的良率;同時,如果能得到更多的有意義的測試數據,也能反過來提供給設計和制造端有用的信息,從而使得後者有效地分析失效模式,改善設計和制造良率。

3測試的各種類型

對於芯片來說,有兩種類型的測試,抽樣測試和生產全測。

抽樣測試,比如設計過程中的驗證測試,芯片可靠性測試,芯片特性測試等等,這些都是抽測,主要目的是為瞭驗證芯片是否符合設計目標,比如驗證測試就是從功能方面來驗證是否符合設計目標,可靠性測試是確認最終芯片的壽命以及是否對環境有一定的魯棒性,而特性測試測試驗證設計的冗餘度。

這裡我們主要想跟大傢分享一下生產全測的測試,這種是需要100%全測的,這種測試就是把缺陷挑出來,分離壞品和好品的過程。這種測試在芯片的價值鏈中按照不同階段又分成晶圓測試和最終測試(FT,也叫封裝測試或者成品測試),就是上面圖(1)中的紅色部分。

測試相關的各種名詞:

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自動化測試設備,是一個高性能計算機控制的設備的集合,可以實現自動化的測試。

Tester———測試機,是由電子系統組成,這些系統產生信號,建立適當的測試模式,正確地按順序設置,然後使用它們來驅動芯片本身,並抓取芯片的輸出反饋,或者進行記錄,或者和測試機中預期的反饋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好品和壞品。

Test Program—測試程序,測試機通過執行一組稱為測試程序的指令來控制測試硬件

DUT———–Device Under Test,等待測試的器件,我們統稱已經放在測試系統中,等待測試的器件為DUT。

晶圓、單顆die和封裝的芯片—-如下面圖(3)所示

圖(3)

Wafer就是晶圓,這個由Fab進行生產,上面規則地放著芯片(die),根據die的具體面積,一張晶圓上可以放數百數千甚至數萬顆芯片(die)。

Package Device就是封裝好的芯片,根據最終應用的需求,有很多種形式,這個部分由芯片產業價值鏈中的封裝工廠進行完成。

測試系統的基本工作機制:

圖(4)

對測試機進行編寫程序,從而使得測試機產生任何類型的信號,多個信號一起組成測試模式或測試向量,在時間軸的某一點上向DUT施加一個測試向量,將DUT產生的輸出反饋輸入測試機的儀器中測量其參數,把測量結果與存儲在測試機中的“編程值”進行比較,如果測量結果在可接受公差范圍內匹配測試機中的“編程值”,那麼這顆DUT就會被認為是好品,反之則是壞品,按照其失效的種類進行記錄。

晶圓測試(wafer test,或者CP-chip probering)

就是在圖(3)中的晶圓上直接進行測試,下面圖中就是一個完整的晶圓測試自動化系統。

Prober— 與Tester分離的一種機械設備,主要的作用是承載wafer,並且讓wafer內的一顆die的每個bond pads都能連接到probe card的探針上,並且在測試後,移開之前的接觸,同時移動wafer,換另外的die再一次連接到probe card的探針上,並記錄每顆die的測試結果。

圖(4)

Probe Card—乃是Tester與wafer上的DUT之間其中一個連接介面,目的在連接Tester Channel 與待測DUT。大部分為鎢銅或鈹銅,也有鈀等其他材質;材質的選擇需要高強度、導電性及不易氧化等特性,樣子如下面圖(5)所示。

圖(5)

當 probe card 的探針正確接觸wafer內一顆 die的每個bond pads後, 送出start信號通過Interface給tester開始測試, tester完成測試送回分類訊號 ( End of test) 給Prober, 量產時必須 tester 與 prober 做連接(docking) 才能測試。

最終測試(FT,或者封裝測試)

就是在圖(3)中的Package Device上進行測試.下圖就是一個完整的FT的測試系統。對比wafer test,其中硬件部分,prober換成瞭handler,其作用是一樣的,handler的主要作用是機械手臂,抓取DUT,放在測試區域,由tester對其進行測試,然後handler再根據tester的測試結果,抓取DUT放到相應的區域,比如好品區,比如壞品1類區,壞品2類區等。

圖(6)

而probe card則換成瞭load board,其作用是類似的,但是需要註意的是load board上需要加上一個器件—Socket,這個是放置package device用的,每個不同的package種類都需要不同的socket,如下面圖(7)所示,load board上的四個白色的器件就是socket。

圖(7)Handler 必須與 tester 相結合(此動作叫 mount 機)及接上interface才能測試, 動作為handler的手臂將DUT放入socket,然後 contact pusher下壓, 使 DUT的腳正確與 socket 接觸後, 送出start 訊號, 透過 interface 給 tester, 測試完後, tester 送回 binning 及EOT 訊號; handler做分類動作。

4如何進行一個產品的測試開發

各種規格書:通常有三種規格書,設計規格書、測試規格書、產品規格書。

設計規格書,是一種包含新電路設計的預期功能和性能特性的定義的文檔,這個需要在設計項目啟動階段就要完成,通常由市場和設計人員共同完成,最終設計出來的產品的實際功能和性能需要和設計規格書的規定進行比較,以確認本次設計項目的完成度。

測試規格書,其中包含詳細的逐步測試程序、條件、方法,以充分測試電路,通常由設計人員和產品驗證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完成。

產品規格書,通常就是叫做datasheet,由設計公司對外發佈的,包含瞭各種詳細的規格、電壓、電流、時序等信息。

測試計劃書就是test plan,需要仔細研究產品規格書,根據產品規格書來書寫測試計劃書,具體的需要包含下面這些信息:

a)DUT的信息,具體的每個pad或者pin的信息,CP測試需要明確每個bond pads的坐標及類型信息,FT測試需要明確封裝類型及每個pin的類型信息。

b)測試機要求,測試機的資源需求,比如電源數量需求、程序的編寫環境、各種信號資源數量、精度如何這些,還需要瞭解對應的測試工廠中這種測試機的數量及產能,測試機費用這些。

c)各種硬件信息,比如CP中的probe card, FT中的load board的設計要求,跟測試機的各種信號資源的接口。

d)芯片參數測試規范,具體的測試參數,每個測試項的測試條件及參數規格,這個主要根據datasheet中的規范來確認。類型與下面圖(8)這樣

圖(8)

e)測試項目開發計劃,規定瞭具體的細節以及預期完成日期,做到整個項目的可控制性和效率。

測試項目流程:桃芯科技目前量產的是BLE的SOC產品,裡面包含瞭eflash、AD/DA、 LDO/BUCK、RF等很多模塊,為瞭提供給客戶高品質的產品,我們針對每個模塊都有詳細的測試,下面圖(9)是我們的大概的項目測試流程:

圖(9)

Open/Short Test: 檢查芯片引腳中是否有開路或短路。

DC TEST: 驗證器件直流電流和電壓參數

Eflash TEST: 測試內嵌flash的功能及性能,包含讀寫擦除動作及功耗和速度等各種參數。

Function TEST: 測試芯片的邏輯功能。

AC Test: 驗證交流規格,包括交流輸出信號的質量和信號時序參數。

Mixed Signal Test: 驗證DUT數模混合電路的功能及性能參數。

RF Test: 測試芯片裡面RF模塊的功能及性能參數。

02有關芯片測試的錯誤類型及測試方法

上面我們給大傢介紹瞭芯片的測試目的,原理以及方法和流程,這次我們將比較詳細的給大傢介紹芯片的錯誤類型,對應的測試策略以及跟芯片整體質量相關的一些具體測試方法。

1半導體芯片的defects、Faults

芯片在制造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種不同類型的defects,比如柵氧層針孔、擴散工藝造成的各種橋接、各種預期外的高阻態、寄生電容電阻造成的延遲等等,如下面圖(1)所示,大概展示瞭各種基本的defects。

圖(1)

這些defects單獨、或者組合一起,造成瞭電路的表現不符預期,這就是造成瞭Faults.而且各種Faults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

永久的Faults,就是徹底的壞品,各種不同的條件下都會表現出來,易於測試發現。

間或的Faults,時有發生的不符合預期,不是總能發現,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刺激。

偶然的Faults,隻是偶然的,在特定的外部硬件或者工作模式條件下才表現出來。

可靠性問題的Faults,這種一般不會表現出來,隻會在一些極端條件才會表現出來,比如高低溫或者偏壓情況下。

為瞭更有效地檢測出各種faults、避免浪費更多芯片的資源、節省費用,業界定義瞭很多種Faults Model,並提供瞭各種測試方法論。

Stuck At Faults

工藝制造過程中造成的硬件defects,使得某個節點Stuck At 0或者Stuck At 1, 如下面圖(2)所示的一個或非門:輸入節點x1發生瞭Stuck At 0的defect; x1和x2輸入瞭00時候,Q1和Q2斷開,Q3和Q4導通, z輸出為H,正確;x1和x2輸入瞭01時候,Q1和Q3斷開,Q2和Q4導通, z輸出為L,正確;x1和x2輸入瞭10時候,此時x1被Stuck At 0瞭,等同於輸入00,結果還是Q1和Q2斷開,Q3和Q4導通,z輸出為H,錯誤;至此,通過輸入00,01,10就發現瞭這個defect。這種順序輸入00,01,10,而比較z輸出的結果與預期的值進行判斷的方法,就是所謂的Function測試。

圖(2)

那對於一個電路,需要生成多少pattern,能達到多少的測試覆蓋率呢?下面圖(3)就以一個與門為例,說一下生產測試向量及計算測試覆蓋率的基本理念。

圖(3)

如上面圖示,一個與門,有三個節點a、b、c, 每個節點都有兩種fault的情況(Stuck At 0或者1),那麼一共就有6種stuck-at faults情況:a0,a1,b0,b1,c0,c1.

那麼如上面圖中列出的,需要輸入(1,0),(0,1),(1,1)可以完全測試出所有的6種可能的Stuck-at Faults的情況,測試覆蓋率為:可以發現的faults/所有可能的Faults,上面的輸入的測試覆蓋率為100%。

Stuck Open(off)/Short(on) Faults

制造過程種造成的晶體管的defects,使得某個晶體管常開或者常閉瞭,如下面圖(4)所示的時一個晶體管發生瞭Stuck Open(off)的錯誤瞭。

圖(4)

如上圖,這種Stuck open可以用兩組Stuck At的向量進行測試,AB輸入從10變換到00,可以檢測出這種Stuck Open的fault,也就是說大部分的Stuck Open/Short的faults都是可以通過Stuck At model的測試向量覆蓋的。

這種通過向量(function)的方式來測試Stuck Open/short,可能需要非常多的測試圖形,需要的測試時間和成本都很多。還有一種測量電流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測試一些這種Stuck open/short的faults,但是會節省很多測試時間和測試成本。

如下面圖(5)上半部分所示,右邊的那個P溝道MOS管發生瞭Stuck short(on)的faults,圖的下半部分展示瞭輸入AB的四種不同的情況,當AB輸入為00時,看起來這個晶體管表現的正常;但是當AB輸入為11時,地和電源間存在一個直接導通的電路,輸出端Z的狀態是異常的。

圖(5)

此時VDD上的漏電比較大,也可以通過測量VDD上面的電流來判斷正誤,即IDDQ的測試方法,後面會詳細的介紹這種方法。

橋接(Bridge Faults)

橋接缺陷是由於電路中兩個或多個電節點之間短路造成的,而設計中並未設計這種短接。這些短接的節點可能是某一個晶體管的,也可能是幾個晶體管之間的,可能處於芯片上同一層,也可能處於不同層。下面圖(6)是橋接缺陷的幾種圖例。

圖(6)

上圖中,(a)是因曝光不足導致7條金屬線橋接子在一起的情形;(b)是外來顆粒的介入導致4條金屬線橋接在一起的情形;(c)是因掩模劃傷導致橋接的情形;(d)是1um大小的缺陷造成短路的情形;(e)是金屬化缺陷導致2條金屬線橋接的情形;(f)則是層間短路情形。上述情形中雖然導致缺陷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結果都是橋接。

同樣的,橋接測試也可以通過電壓的方法完成,即run pattern方式,也就是stuck at的模式進行檢測,但是電流測試是發現電壓測試無法檢查的故障的有效方法。下面圖(7)表示的是mos管的source和drain橋接瞭。

圖(7)

上面圖中,因為上面的P溝通的MOS管的source和drain橋接瞭,電源VDD上會有很大的漏電,用電流測試方法,可以很快發現問題。

開路故障(Open)

開路缺陷是制造工藝不當造成的,物理缺陷中大約40%屬於開路缺陷。典型的開路缺陷包括線條斷開、線條變細、阻性開路和漸變開路等。如下面圖(8)所示:

圖(8)

圖中(a)和(b)是電路存在開路的情形,(c)則是造成同時開路和短路缺陷的情形。

開路缺陷的形式取決於缺陷的位置及大小。例如,對於柵極開路(一般稱為浮柵,floating gate)這種缺陷,在缺陷面積小的情況下,隧道電流仍可流動,但信號的上升和下降時間增加;在缺陷面積大的情況下,輸入信號就在柵極形成耦合,形成的浮柵就獲得偏壓,此電壓可能導致晶體管導通,因此開路故障是否可檢測,取決於缺陷的面積和位置。

開路缺陷不一定都可以用Stuck At的模式檢測到,如下面圖(9)所示:

圖(9)

上圖中,紅線部分表示那個mos管的drain與輸出開路瞭,當順序輸入ab為00、01、10、11,從01變換為10的時候,輸出Q保持瞭上面一個狀態1,看起來還是正常的,這種情況下,就沒有檢測出來這個fault。但是如果調整一下輸入的向量的順序為00、01、11、10,就可以發現這個fault。

通過IDD的測試方法,也可以測試出一些open缺陷,如下面的圖(10)所示

圖(10)

上面紅色表示open的缺陷,當輸入ABCD為1111時,輸出O為0,當輸出轉為0001時候,在x、y和o之間出現瞭充放電,會有大電流出現。

延遲缺陷(delay faults)

在一些高速芯片應用中,延遲缺陷特別重要,這種缺陷有很多原因,比如小面積的open導致某段線路的阻值偏大。如下面圖(11)所示:

圖(11)

這個path的delay已經超過瞭一個clock的間隙,通過stuck At的測試方式,可以檢測到這個缺陷。但是有的時候,延遲沒有超過clock的間隙,就會造成潛在的失效,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硬件變化、外界溫度變化等,延遲超過clock的間隙,導致缺陷。這種延遲缺陷,可以通過AC測試的方法進行補充,比如測試上升沿的時間、下降沿的時間等等。

2 Pattern向量測試及IDDQ測試方法

上面給大傢介紹瞭一下各種失效模式及測試原理。通過Pattern向量測試,加以電流測試為補充,可以有效地測試各種faults。

Pattern向量測試的方法

設計人員對某種fault模型進行仿真,給出波形向量,通常是VCD格式或者WGL格式,測試人員需要結合時序、電平和邏輯,進行編程,來對芯片輸入向量,以檢測輸出。如下面圖(12)表示的就是測試機force給芯片的一段波形。

圖(12)

而芯片在接受到這段輸入的波形後,運行特定的邏輯,輸出波形如下面圖(13),測試機需要在指定的strobe window進行比較輸出的與預期的邏輯值的情況,以此來判斷DUT是否邏輯功能正常。

圖(13)

下面圖(14)是一個AND gate的邏輯測試的例子,實際的輸出會有波動,如圖中的紫色的波形,在Edge Strobing地方(pattern的timing設定的)采樣到此時的輸出為High的狀態,表明此AND Gate的邏輯功能是正常。

圖(14)

IDDQ測試的方法:

CMOS電路具有低功耗的優點,靜態條件下由泄露電流引起的功耗可以忽略,僅僅在轉換期間電路從電源消耗較大的電流。Q代表靜態(quiescent),則IDDQ表示MOS電流靜態時從電源獲取的電流。

IDDQ測試是源於物理缺陷的測試,也是可靠性測試的一部分,其有著測試成本低和能從根本上找出電路的問題(缺陷)所在的特點。即若在電壓測試生成中加入少量的IDDQ測試圖形,就可以大幅度提高電壓測試的覆蓋率。即使電路功能正常,IDDQ測試仍可以檢測出橋接、短路、柵氧短路等物理缺陷。

測試方法如下面圖(15)所示

圖(15)

Step1: 給VDD上最高電壓,並且tester的電壓源設定一個鉗制電流,防止電流過大損測試機。

Step2: run一個特定condition的pattern,去toggle盡量多的晶體管on。等待 5~10ms。

Step3: 量測流過VDD上的電流。

Step4: run另外一個特定condition的pattern,去toggle盡量多的晶體管off。等待5~10ms。

Step5: 量測流過VDD上的電流。

Step6: 重復上述的step2到step5的步驟大概5~10次,取讀出的平均值。跟datasheet中的規范進行比較。

各種測試的測試覆蓋率的大概情況如下面圖(16)所示:

圖(16)

如上圖所示,hardware直接量測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可以測試的電路有限,很多內部電路無法通過這種方法完成。

而Stuck At測試和IDDQ測試的組合,可以有效的在時間和成本經濟的情況下提高測試覆蓋率。

3其它的Hardware測試介紹

連通性測試介紹

連通性測試是測試芯片的管腳是否有確實連接到測試機之上,芯片的管腳之間是否有短路的一種測試,

通常情況下,這項測試會放在第一項進行,因為連通性測試可以很快發現測試機的setup問題,以及芯片管腳開短路的問題,從而在第一時間發現bad dut,節省測試成本。

如下圖(17)所示的一個封裝芯片的剖面圖,造成連通性失效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a) 制造過程中的問題,引起某些pin腳的開短路。

b) 封裝中的missing bonding wires,會造成開路。

c) 靜電問題,造成某個pin被打壞從而造成開短路問題。

d) 封裝過程中造成的die crack或者某個pin腳的彎曲。

圖(17)

這個測試主要是去測試pin的ESD保護二極管。一般情況下,會把open/short測試放在一個項目裡同時測試,也有情況是需要分開測試這兩個項目。

測試某個pin到ground/其它pin之間的連通性,如下圖(18),

圖(18)

Step1: 所有不測試的pin都置0v。

Step2: 在需要測試的pin上source一個-100uA的電流。

Step3: 量測這個在測試的pin上的電壓

–如果tester與這個測試pin接觸很好,並且這個pin本身沒有任何的開路或者短路到VDD/ground/其它的pin腳上,那麼理想的測試到的電壓會是-0.7v。 –如果這個在測試的pin有開路的fault,會量測到一個大的負電壓。 –如果這個在測試的pin有短路到vdd/ground/其它的pin上,會量測到一個接近0v的電壓。考慮到實際的電路的情況,一般limit設置為-1.5V ~-0.2V。

測試某個pin到VDD/其它pin之間的連通性,如下圖(19)

圖(19)

Step1: 所有不測試的pin都置0v。

Step2: 在需要測試的pin上source一個100uA的電流。

Step3: 量測這個在測試的pin上的電壓。

–如果tester與這個測試pin接觸很好,並且這個pin本身沒有任何的開路或者短路到VDD/ground/其它的pin腳上,那麼理想的測試到的電壓會是0.7v。

–如果這個在測試的pin有開路的fault,會量測到一個大的正電壓。

–如果這個在測試的pin有短路到vdd/ground/其它的pin上,會量測到一個接近0v的電壓。

考慮到實際的電路的情況,一般limit設置為0.2V~1.5V。

DC參數測試(DC Parameters Test)

DC參數的測試,一般都是force電流測試電壓或者force電壓測試電流,主要是測試阻抗性。一般各種DC參數都會在datasheet裡面標明,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確保delivery的芯片的DC參數值符合規范。

IDD測試

IDD測試(或者叫做ICC測試),在CMOS電路中是測試Drain to Drain的流動電流的,在TTL電路中是測試Collector to Collector的流動電流。如下面圖(20)所示:

圖(20)

Gross IDD/ICC Test (power pin short test)

電源pin的短路測試,通常Open/short測試後馬上進行,如果在制造過程中有issue,導致瞭電源到地的短路,會測試到非常大的電流,也會反過來損害到測試機本身。

測試的基本方法如下面圖(21)所示

圖(21)

Step1: 給VDD上最高電壓,並且tester的電壓源設定一個鉗制電流,防止電流過大損測試機。

Step2: 所有的輸入pin置高,所有的輸出pin置0. 等待5~10ms。

Step3: 量測流過VDD上的電流,正向或者反向電流過高都說明電源到地短路瞭。

Static IDD/ICC Test (靜態功耗測試)

這個項目是測試當芯片在靜態或者idle state的情況下,流過VDD的漏電,這個參數對低功耗應用場景特別重要;這項測試也能檢測出一些在制造中產生的margin defect,這些defect非常有可能會給芯片帶來潛在的可靠性風險。

測試方法與下面圖(22)所示

圖(22)

Step1: 給VDD上最高電壓,並且tester的電壓源設定一個鉗制電流,防止電流過大損測試機。

Step2: 跑pre-condition pattern,把芯片設置到低功耗狀態。等待5~10ms。Step3: 量測流過VDD上的電流,根據datasheet中的標識設定limit,超過limit即表示壞品。

Dynamic IDD/ICC Test (動態功耗測試)

這個項目是測試當芯片在不停地運行某種function的情況下,流過VDD的電流。這個類似於某種工作情況下的功耗,需要meet產品spec中的值,對於功耗要求嚴格的應用方案,此項指標非常重要。

測試方法如下面圖(23)所示:

圖(23)

Step1: 給VDD上最高電壓,並且tester的電壓源設定一個鉗制電流,防止電流過大損測試機。

Step2: 讓芯片持續不斷的運行特定的pattern,等待5~10ms。Step3: 量測流過VDD上的電流,根據datasheet中的標識設定limit,超過limit表示壞品。

Leakage測試

芯片內部晶體管不可能在理想的狀態,因此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漏電流,需要測試漏電,保證漏電是在正常的允許的范圍內,而不是潛在的defect。

Input Leakage Test(IIH and IIL)

IIH是當芯片的某個input pin被設定為輸入VIH時,從這個input pin到芯片的ground之間的漏電流,如下圖(24)所示

圖(24)

IIL是當芯片的某個input pin被設定為輸入VIL時,從芯片的VDD 到這個input pin的之間的漏電流,如下圖(25)所示

圖(25)

Output Tristate Leakage Test(IOZL and IOZH)

Tristate表示的是輸出pin是高阻狀態,當這個時候,如果輸出pin上有電壓VDD,那麼從輸出pin到芯片的ground上會有漏電(IOZH);如果輸出pin接地,那麼從芯片的VDD到這個輸出pin上也會有漏電(IOZL),如下面圖(26)所示,這些漏電必須保持在spec規定的范圍內,以確保芯片的正常工作,不會有潛在的defect產生。

圖(26)

Output Logic Low DC Test(VOL/IOL)

VOL表示的是當輸出pin為狀態low的時候的最大電壓,IOL表示的是在此種狀態下這個輸出pin的最大的電流驅動能力,這個項目是測試當此狀態下的輸出pin對地的電阻大小,如下面圖(27)所示。

圖(27)

Output Logic High DC Test(VOH/IOH)

VOH表示的是當輸出pin為狀態high的時候的最小電壓,IOH表示的是在此種狀態下這個輸出pin的最大的電流驅動能力,這個項目是測試當此狀態下的芯片的VDD到這個輸出pin的電阻大小,如下面圖(28)所示。

圖(28)IC那些事兒長期關註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人才、投資、政策等,分享最新咨詢、助力IC產業發展。公眾號

03CP測試

基本概念介紹

1什麼是CP測試

CP(Chip Probing)指的是晶圓測試。CP測試在整個芯片制作流程中處於晶圓制造和封裝之間。晶圓(Wafer)制作完成之後,成千上萬的裸DIE(未封裝的芯片)規則的分佈滿整個Wafer。由於尚未進行劃片封裝,芯片的管腳全部裸露在外,這些極微小的管腳需要通過更細的探針(Probe)來與測試機臺(Tester)連接。

在未進行劃片封裝的整片Wafer上,通過探針將裸露的芯片與測試機連接,從而進行的芯片測試就是CP測試。

圖 1 CP Test在芯片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

圖 2 Wafer上規則的排列著DIE(來源於網絡)

2為什麼要做CP測試

Wafer制作完成之後,由於工藝原因引入的各種制造缺陷,分佈在Wafer上的裸DIE中會有一定量的殘次品。CP測試的目的就是在封裝前將這些殘次品找出來(Wafer Sort),從而提高出廠的良品率,縮減後續封測的成本。

而且通常在芯片封裝時,有些管腳會被封裝在內部,導致有些功能無法在封裝後進行測試,隻能在CP中測試。

另外,有些公司還會根據CP測試的結果,根據性能將芯片分為多個級別,將這些產品投放入不同的市場。

CP測試內容和測試方法

1 SCAN

SCAN用於檢測芯片邏輯功能是否正確。DFT設計時,先使用DesignCompiler插入ScanChain,再利用ATPG(Automatic Test Pattern Generation)自動生成SCAN測試向量。SCAN測試時,先進入Scan Shift模式,ATE將pattern加載到寄存器上,再通過Scan Capture模式,將結果捕捉。再進入下次Shift模式時,將結果輸出到ATE進行比較。

圖 3 Scan Chain示意圖(來源於網絡)

2oundary SCAN

Boundary SCAN用於檢測芯片管腳功能是否正確。與SCAN類似,Boundary SCAN通過在IO管腳間插入邊界寄存器(Boundary Register),使用JTAG接口來控制,監測管腳的輸入輸入出狀態。

圖 4 Boundary Scan原理圖(來源於網絡)

3 存儲器

芯片往往集成著各種類型的存儲器(例如ROM/RAM/Flash),為瞭測試存儲器讀寫和存儲功能,通常在設計時提前加入BIST(Built-In SelfTest)邏輯,用於存儲器自測。芯片通過特殊的管腳配置進入各類BIST功能,完成自測試後BIST模塊將測試結果反饋給Tester。

ROM(Read-Only Memory)通過讀取數據進行CRC校驗來檢測存儲內容是否正確。

RAM(Random-Access Memory)通過除檢測讀寫和存儲功能外,有些測試還覆蓋DeepSleep的Retention功能和Margin Write/Read等等。

Embedded Flash除瞭正常讀寫和存儲功能外,還要測試擦除功能。Wafer還需要經過Baking烘烤和Stress加壓來檢測Flash的Retention是否正常。還有Margin Write/Read、Punch Through測試等等。

4DC/AC Test

DC測試包括芯片Signal PIN的Open/Short測試,電源PIN的PowerShort測試,以及檢測芯片直流電流和電壓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規格。

AC測試檢測芯片交流信號質量和時序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規格。

5RF Test

對於無線通信芯片,RF的功能和性能至關重要。CP中對RF測試來檢測RF模塊邏輯功能是否正確。FT時還要對RF進行更進一步的性能測試。

7其他Function Test

芯片其他功能測試,用於檢測芯片其他重要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規格。CP測試流程

1可測試性設計

DFT(Design For Test),可測試性設計。如第二節CP測試內容和測試方法所述,芯片測試中用到的很多邏輯功能都需要在前期設計時就準備好,這一部分硬件邏輯就是DFT。DFT邏輯通常包含SCAN、Boundary SCAN、各類BIST、各類Function Test Mode以及一些Debug Mode。

測試人員需要在芯片設計之初就準備好TestPlan,根據各自芯片的規格參數規劃好測試內容和測試方法。

芯片通常會準備若幹種TestMode功能,通過配置管腳使芯片進入指定的測試狀態,從而完成各個類型的測試。

  • 對於SCAN和Boundary SCAN,需要插入ScanChain,根據芯片規模、Timing、SCAN覆蓋率等參數,DFT工程師需要決定插入ScanChain的長短和數目。然後使用ATPG自動生成SCAN測試向量,覆蓋率決定瞭測試向量的長短。為瞭節約成本還要對ScanChain進行壓縮。然後再進行功能仿真和SDF仿真,保證功能和Timing滿足要求。ATPG可輸出WGL或STIL格式文件供Tester使用。細節還有很多,這裡不再展開敘述瞭。
  • BIST(Built-In SelfTest)邏輯。這些自測邏輯完成對ROM/RAM/Flash等功能的測試。
  • Function Test Mode。一些專門的功能測試需要增加硬件邏輯,例如ADC/DAC/時鐘等

2選測試廠,測試機

測試廠和測試機的選擇要考慮芯片類型、測試內容、測試規格和成本等因素。

一套芯片測試設備稱為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由機臺(Tester)、Loadboard、Probe Card、Handler和測試軟件等部分組成。CP測試ATE不需要Loadboard和Handler。

圖5,ATE機器

按照側重的芯片類型和測試內容分,測試機臺有很多品牌和產品系列:

例如存儲器芯片Advantest T55xx 系列等、數字混合信號或SoC芯片Teradyne J750 系列等,RF射頻芯片Credence ASL-3000 系列等。

3制作ProbeCard以及Test Program

選好測試機後,硬件方面需要制作ProbeCard,軟件方面需要制作Test Program。

ProbeCard是探針卡。

ProbeCard包括探針和芯片外圍電路。裸DIE規則的佈滿整個Wafer,無論哪片Wafer,每顆DIE都有固定的位置,芯片管腳的位置也就固定。這些位置坐標和間距都信息在芯片投產前已經確定,制作針卡需要這些參數。探針有鎢銅、鈹銅或鈀等材料,這些探針在強度、導電性、壽命、成本等方面各有特點。

針卡還需要確定同測數(Site)。增加同測數可以節約測試機時成本,但是受限於測試機臺資源,同測數有上限,例如32/16/8/4。

圖6,ProbeCard照片

Test Program是測試程序。測試程序控制整個機臺的測試過程。

不同的測試機有不同的測試軟件系統,對應的測試程序也有不同的格式。通常工程師提供WGL/STIL/VCD等格式的文件,再轉換成測試機需要的文件格式,並增加其他測試程序。

4 調試以及結果分析

Wafer由Foundry出廠轉運至測試廠,ATE軟硬件就緒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調試瞭。根據TestPlan,Pattern(測試向量)被分作不同的BIN,從而定位測試錯誤的位置。調試時還可以在系統上直接看到一個Pattern中錯誤的Cycle位置,工程師根據這些錯誤信息進行debug,修改Pattern和測試程序,逐個清理,直到所有BIN都PASS。

同測的多Site全部PASS,Loop多輪後,便可以在整片Wafer上Try Run。此時工程師還要調試探針力度、清理探針周期等參數,確保整片Wafer上每一次Touchdown都可以測試穩定。

整片Wafer的測試結果通常生成一個WaferMap文件,數據生成一個datalog,例如STD文件。WaferMap主要包含良率、測試時間、各BIN的錯誤數和DIE位置,datalog則是具體的測試結果。工程師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決定是否進入量產。

圖7,WaferMap截圖

5 量產

進入量產階段後,根據大量測試的統計數據,可以進行一些調整以進一步優化測試流程。

根據結果將錯誤率較高的BIN盡量排在靠前的位置,測試進行到第一個出錯的BIN後就不在繼續向下進行,以節省測試時間,並且防止已發現的錯誤導致後續測量損壞針卡。

  • 將錯誤率較低的BIN排在靠後的位置,當錯誤率極低時,甚至刪除該測試,以節省測試時間。
  • 決定是否對出錯的DIE進行復測。由於各種原因,對於出錯的DIE,再重新測試一次可能會PASS。通常復測可以糾正一定比例的錯誤,但是要多用一部分測試時間,所以要綜合考慮決定是否復測。
  • 通常處於Wafer邊緣位置的DIE出錯的概率較高,綜合考慮,有時可以直接將邊緣DIE剔除,不進行測試就標為壞品,以節省測試時間。
  • 還需要關註良率是否穩定,當連續出現良率較低的情況時,需要停止測試,進行數據分析,檢查設備或與Foundry溝通。

量產CP測試的結果需要交給後續封裝廠使用。通常是一個含有分BIN信息的Map文件,封裝廠根據Map文件挑選好品封裝,剔除壞品,還可以保留客戶選擇的特殊BIN別。

成本控制

CP測試成本由前期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和後期量產的可變成本組成。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包含DFT開發以及面積和功耗、ProbeCard制作和養護,Test Program制作和調試。

DFT開發以及面積和功耗

DFT有開發成本。並且DFT硬件邏輯將占用一部分芯片面積(雖然很小),DFT要提高效率,減小面積和功耗。

  • ProbeCard制作

ProbeCard有公板和專板兩種。顧名思義,公板是公用板,專板是專用板。公板是在已有的板子上通過飛線等方式組成芯片外圍電路,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適用於對測試規格要求不高的CP測試。專板是為自傢芯片專門制作的板子,適用於對外圍電路要求高,測試規格精密的芯片,設計和制作成本高,周期長。

ProbeCard上的探針材料和探針數也影響成本。各種材料的探針各有特點,價錢也不同,這裡不再展開。減少探針數量也能降低成本。

在資源允許的條件下要盡可能的增加同測數,多Site同測可以減少測試時間成本。

  • Test Program制作和調試

Test Program有開發成本。調試時需要機臺,有調試機時成本。還需要一片調試Wafer,調試過程中反復Touchdown會導致該片Wafer上的若幹DIE無法再進行封裝。

2 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主要就是量產測試時間。量產測試時間是整個CP測試成本中的最重要組成。而且測試前期投入固定成本後,今後量產的全部成本幾乎都在測試時間成本上。直接影響測試時間的內容主要有:DFT效率、同測數、Test Program效率和一些量產策略。

DFT效率

DFT測試執行的高效直接影響單個DIE的測試時間。因此在芯片設計之初,DFT就要考慮到測試效率。減少測試時間,提高覆蓋率,這對節約成本至關重要。

提高測試時鐘;Scan使用壓縮模式;縮減TestMode上電時間;檢查測試計劃,縮減不必要的測試項;檢查測試策略是否合理,優化測試方案等等。一切DFT設計以提高效率為根本原則,既要高覆蓋率,又要縮減時間。有時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則需要相互權衡。

  • 同測數

在資源允許的條件下要盡可能的增加同測數,多Site同測可以減少測試時間成本。

  • Test Program效率

和DFT效率相比,測試程序效率作用不大,但是合理安排測試程序還是可以縮減測試時間。例如在程序中減少不必要的等待時間;多個測試項並行進行等。

  • 一些量產策略

如關於量產一節所述,一些量產的策略可以節約測試時間。

更多行業信息,請關註公眾號:SEMI半導體研究院

長期關註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人才、投資、政策等,分享最新咨詢、助力IC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