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說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前景?歸屬於教育類?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類?有何區別?

微信號 | MTCSOL354445

掃碼添加微信可獲取漢碩真題

一級學科

從一級學科來看,漢語國際教育本科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類下,就業方向多元化。如黨政機關、各類企業事業單位、新聞媒體單位等。很多院校按大類招生,考研崽們要弄清專業方向,招生院校多,要看清培養特點。

推薦院校有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

從一級學科來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歸屬於教育學類下,畢業後適合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教育行政機構管理、社會教育機構咨詢等工作。

專業對比

當然漢語言文學與漢語國際教育二者截然不同。

漢語言文學包含語言和文學兩個領域。

關鍵詞:漢語、中國文學、詩詞。

漢語國際教育需要熟練掌握英語,能從事對外漢語教學。

關鍵詞:漢語、文化、海外、教育。

“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與研究生

國際中文教育(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指面向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教育。

國際中文教育由“漢語國際教育”及更早的“對外漢語教學”演變而來,對其內涵尚未有清晰的界定和描述。這一詞既可用來指稱國際中文教育事業,也可以指稱學科,以保持事業和學科名稱的統一性。

本科和研究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特別是在求職過程中,我們的專業歸屬還不夠明朗化,因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類別歸屬引爭議。在畢業求職或者考編報名的時候很多同學還需要多主動溝通和咨詢。

論文帶讀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就業形勢與未來發展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高及“漢語熱”的蓬勃興起,加之專業漢語國際教育教師的缺口較大,目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就業前景較為光明。本文主要以粵西高校為例,分析該專業的就業現狀與形勢,並提出國傢、院校以及學生應該三管齊下,共同促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就業。

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現狀與趨勢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註重漢英雙語教學,主要培養掌握紮實的漢語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為全面的瞭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加強以及文化的不斷輸出,世界范圍內掀起瞭“漢語熱”。相應地,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在全世界范圍內快速發展。國傢對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領導和管理不斷加強,並加大瞭經費投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在學科建設方面沿著科學化、合理化和規范化的道路健康發展,教學制度日趨完善,教學規模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學術交流和國際交往也愈加頻繁。多個高校建立瞭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和漢語中心,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與評優工作更是得到國傢的重視。

1988年9月,在第一次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會議上,我國正式提出“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項國傢和民族的事業”;在1999年12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會議則以官方正式文件的形式出現。可見對外漢語教學不僅僅隻是一項教學活動,作為文化輸出主體之一的對外漢語教師,更是承擔著傳播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展現新時代中國特色風貌的重責。高校肩負著培養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這一重任,因此要積極完善教學設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去培養人才,這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成長,而且與國傢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關。

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業方向

1、對外漢語教師志願者

國傢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在全球多地設立孔子學院來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因此,國傢漢辦積極主動地推進漢語教師志願者的招募工作。這對於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是一個既專業對口又能增長見識的一份工作。但對外漢語教師志願者需要經過嚴格的層層選拔,這就要求畢業生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較強的能力。

2、國際學校任教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對口工作為國際漢語教師,其主要職責是運用漢語進行中文教學工作。因為一些原因而不願意出國的學生會選擇國內的國際學校任教,這些國際學校的學生以華僑和外國人居多。在國際學校任教也能夠充分地發揮專業能力,而且大多待遇不錯。

3、培訓機構從事培訓工作

除瞭去國際學校任教外,另一方向是從事對外漢語培訓工作。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相對於學校教育更具有針對性與集中性,能根據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專門的教學。如到中國經商的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學習有關的行業用語,若在學校則要通過系統而長期的學習,在培訓機構相對更高效,故越來越多的短期學生會選擇培訓機構進行特訓,而到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就業的教師或者助教需要更高的專業水平與中華才藝,才能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對漢語的需求。

三、粵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及原因探析

粵西主要包括廣東省西部地區的四個地級市,湛江、茂名、陽江、雲浮。而我們此次研究主要是以嶺南師范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等粵西主要知名高校為調研對象,分析其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相關課程的情況。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問卷調查方法進行調研,其中線上問卷500份,線下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563份。

通過對調查數據整理分析所得,粵西地區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高校僅有廣東海洋大學、嶺南師范學院以及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三所,其他高校均無開設該專業或相關課程。

通過對往屆畢業生的回訪調查發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以普通中小學教師、學習培訓機構和行政文書為主,也有不少人選擇繼續深造。在上述三種專業對口工作中就業的畢業生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經濟發展滯後。粵西高等教育的佈局結構、層次結構、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均遠遠落後於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制約瞭粵西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粵西高校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發展相對緩慢,經濟較為落後,相比於其他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粵西不具備較為強大的師資隊伍力量,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對學生的培養和支持存在物質與資金上的匱乏。

第二,專業發展硬實力不足。上述幾所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並沒有對接的國外院校。而有些北上廣高校,大多建立瞭自己的海外教學基地,或與國外的高校有合作關系,從而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教學實訓機會,鍛煉他們的教學能力,為以後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粵西高校雖然也有外國學生等教學資源,但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嚴重失衡,無法滿足基本的教學技能實訓。

第三,學生個人選擇。粵西高校的畢業生之所以較少選擇從事對口專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自身對職業的選擇。粵西高校處於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競爭力較其他高校的畢業生而言相對不足,加之本科生的學歷,難以勝任國際漢語教師這份職業,因而大部分學生偏向於選擇中小學教育或文書工作。

四、粵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未來發展策略

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特別是國傢“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後,全球掀起瞭學習漢語的浪潮。許多國傢在中小學紛紛開設相應的漢語課程。由此看來,對漢語國際教育教師的需求定是不斷增加的。那為何粵西高校的對口專業畢業生面臨就業困境呢?很大程度是因為學生的競爭力不足。而解決這一困境需要國傢、院校、個人三管齊下,齊心協力。

1、國傢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國傢重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不僅在經費和資源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而且在組織領導、管理層級以及對外交流渠道等很多方面給予特殊關照和政策安排。廣東省經濟實力雄厚,卻仍然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而粵西地區就是那塊短板。所以國傢政府可以在政策、教育資源等方面上給予照顧,以促進粵西地區的進一步發展,補齊短板。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來瞭,同時也會帶動地區教育的發展,使當地學生享受到更好的教學資源。

2、院校要提供多元化的實踐機會

高校是培養對外漢語教師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高等院校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加強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大學生多提供一些實習的機會。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主要的實踐任務是教授漢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增加教學實踐。

①與本校留學生對接,組成教學小組。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和留學生院建立合作,建立互助教學小組,一方面幫助留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學校,更便捷地學習中國文化,另一方面在和留學生的交流中也能提高學生對於專業學習的認知和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②加強校企合作,學校主動聯系企業,為學生增加實踐機會。學校和學院應該建立多個校企合作平臺,通過多次實習來提升學生技能。

③增強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經驗。首先,粵西高校之間要加強交流合作。粵西高校在辦學條件、辦學定位、辦學理念等方面有著相似些,也面臨著同樣的困難,因此要團結起來,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其次,粵西高校要主動向珠三角地區高校、省外高校請教並學習,加強學術交流。

④對接海外學校,輸送優秀畢業生。粵西高校也要大膽“走出去”,和海外院校建立合作,開辟多元化學生培養項目。例如交換生、海外學習、假期實踐等。通過不同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互相借鑒,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五、結語

總的來說,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選擇多樣,發展前景光明。但由於粵西高校的師資相對匱乏,本科畢業生的競爭力不足,從事本專業的學生依舊不為樂觀。因此,粵西地區應加快推動經濟發展,加大對高校師資力量的投入,加強對外教學合作與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平臺與就業指導,以幫助畢業生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