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認識”都要認識、理解什麼呢?

现在是什么时间 2024-06-17 06:36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相信老師們都有所發現,基本上每學期都會涉及到“數的認識”的學習過程,比如說:在整數域中會有—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等;除此以外,還會有分數、小數、百分數等的學習過程。

在此以整數、小數和分數為例:


“數的認識”五步驟

雖然知識點繁多,但其中也存在著通用的學習模型,通常來講,在“數的認識”單元中會經歷如下步驟:數數,數的組成,讀作、寫作,比大小,改寫、近似數。

不妨通過“整數的認識”來回顧下這幾步:

在剛開始學習“整數的認識”時,會經歷“1個1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或“10個10個地數”等不同的計數方式。同時為瞭方便交流,並結合“人有十指”的生理特征,會介紹“十進制”,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滿十進一”。結合不同的直觀實物,比如說:1根小棒可以用“一”表示;10根小棒捆一捆,用“十”表示;10捆小棒用“百”來表示等,可以粗略的說:計數單位是人們為瞭更好的計數、交流等人為的創造出的“單位”;既然屬於“單位”范疇,統一交流語言後就可以用其個數來描述其數量的多少。

(圖片來源於:人教版小學教材;侵權刪)

實際上,“計數單位”伴隨著“數的組成”的學習,比如說:235裡面有2個百、3個十和5個一;進而規范瞭正確的讀作與寫作。所以說:計數單位決定瞭數的讀作和寫作。

像“位數不同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看首位,首位數大數就大”的‘比大小’的策略,實際上是使用計數單位或其對應的數位來解決比較大小的問題。所以說:計數單位決定瞭數的大小。或者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瞭更容易、準確地讀出數,常常會將“19800000”寫作“1980萬”;將“255380000”寫作“2.5538億”或約等於“2.6億”等;仍是根據計數單位對數字進行改寫或者得到其近似數。所以說:計數單位決定瞭數的改寫或近似數結果等。結合上面的學習步驟模型,可以看作由“數數”制定“計數單位”,再由“計數單位”的使用進行讀作、寫作,比大小,改寫、近似數等。關於“數的認識”的單元學習,始終圍繞著“計數單位”展開,對應著找到計數單位是什麼,以及可以用計數單位做些什麼。所以在本單元中,可以提煉出一個高階認知:計數單位及其個數乘積的累加,決定瞭其意義、比大小、讀寫等。用“計數單位”這個核心概念將單元中眾多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降低學習的難度,減輕學習焦慮。比如說:在二年級“萬以內數的認識”時,需要幫助學生精熟用“數的組成”描述數,像“4575”中有“4個千、5個百、7個十和5個一”,體會其中“計數單位”和“位值制”;如在初學階段,還可先在計數器上撥出數後再用“數的組成”描述。而到瞭四年級“大數的認識”單元中,需先將數分級,再利用“數的組成”描述。之所以在“整數的認識”中不斷精熟用“數的組成”描述數,是為瞭幫助學生掌握“用計數單位及其個數乘積的累加”描述一個具體的數,其實這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於“數的認識”的學習模型。

“數的認識”學習模型遷移既然提到瞭學習模型,那在“整數的認識”中形成的高階認知—“計數單位及其個數乘積的累加,決定瞭其意義、比大小、讀寫等”可以在“小數或分數的認識”中學習遷移嗎?

(圖片來源於:人教版小學教材;侵權刪)

在數學課上第一次接觸“小數”,更多的是借助“生活經驗”,可以初步的讀寫小數、比大小等。

而到瞭四年級再次學習“小數”時,可以說“小數數位順序表”將整數與小數串聯瞭起來。

(圖片來源於:人教版小學教材;侵權刪)

正是由於“十進制”的原因,兩者的計數單位可以“無縫”的遷移學習模型。比如說:78.34中有7個十、8個一、3個十分之一和4個百分之一,模型的再次應用也幫助學生精熟對“計數單位及其個數乘積的累加,決定瞭其意義、比大小、讀寫等”的理解。

(圖片來源於:人教版小學教材;侵權刪)

在數學課上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物的基礎上,用分數描述“圖形”中的部分與整體間的關系,比如說:把一張正方形的紙折成同樣大的4份,再把一份塗上顏色,可以說每份是它的4分之1。

利用直觀圖形感知“分數”的含義,側重於分數的直觀經驗的積累,也就是說:“分數”與“形”有關。到瞭第二次接觸“分數”,則借助“單位1”和“分數單位”等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分數,好像這裡並沒有提到“計數單位”,難道之前的學習模型不能用瞭嗎?一起來看下“分數單位”是什麼?

(圖片來源於:人教版小學教材;侵權刪)

換句話說:分數單位是描述被平均分後的一份量。利用“分數單位”描述分數的意義等,側重於抽象的表述分數,感知“分數”是“數”。至此,學生已經掌握分數的“形與數”,並通過“數形”兩個維度去認識、理解“分數”是什麼,有什麼等,達到“數與形”的結合。

舉個例子:像3分之2的分數單位便是3分之1,它裡面有2個分數單位;和之前的小數對比:0.6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它裡面有6個計數單位。經歷對比,可看出分數單位和計數單位都是描述“一份量”,含義相似。可以粗略的說:“分數單位”是‘分數域’的“計數單位”。將兩者進行對比關聯,嘗試用“計數單位”的模型去學習分數,比如說:分數的比大小中“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實質是“計數單位”相同,比較其對應個數的多少;“同分子、異分母分數的比較”實質上是比較“計數單位”的大小;“需要通分比較時”也是為瞭統一“計數單位”再比較其對應個數的多少。若將“分數單位”看作‘分數域’的“計數單位”,可將“數的認識”構建以“計數單位”為核心的知識結構,進行適當的遷移變形就可以get新知識;極大地降低瞭學生的理解難度,不必再去“死記硬背”,利用“計數單位”可將多個知識點、多個數域的“數的認識”串聯在一起,形成知識體系。


總結

關於“數的認識”,要認識:數數,數的組成,讀作、寫作,比大小,改寫、近似數。

關於“數的認識”,可以得到高階認知並理解到:計數單位及其個數乘積的累加,決定瞭其意義、比大小、讀寫等;和“分數單位”是‘分數域’的“計數單位”。

(PS:如果本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為數學教學革新而努力!沖鴨!!!)

歡迎大傢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和我一起探討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