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門尼德(約前515年-前445年)

巴門尼德,古希臘哲學傢,是最重要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傢之一。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埃利亞度過的。巴門尼德在多個領域卓有建樹,他為埃利亞人制定瞭法律,建立瞭一個新的哲學學派,埃利亞學派。主要著作是用韻文寫成的《論自然》,如今隻剩下殘篇。

巴門尼德發明瞭一種形而上學的論證方法讓他彪炳史冊,這種方法以各種不同形式存在於絕大多數後來研究形而上學的人身上,直到並且包括黑格爾在內。

到巴門尼德這裡,前蘇格拉底哲學達到瞭最高峰,因為其明確區分瞭存在和非存在,靜止和運動,理性和感覺,真理和意見。這是兩個完全對立的世界,前者是真實存在的,後者是虛幻的現象世界。

巴門尼德的主要觀點:

一切皆一

巴門尼德的學說呈現在《論自然》中。他認為感覺是具有欺騙性的,並且把大量可感的事物斥為純粹的假象。整個宇宙隻有一個東西,它從不變化,沒有任何部分,永遠不可毀滅。他把這個單一的東西稱作“一(One)”。

世界上的事物看似多種多樣,變動不定的,但是,在巴門尼德看來,所有這些變化和多樣性都隻是一種錯覺。無論表象如何,存在的隻能是一個單一的、不變的、永恒的東西。

巴門尼德指出“一”必定是一個完滿的球體,如果它在任何一個方向是不規則的,就會在相應的位置產生一個不存在的區域。這也會錯誤的斷言某物不存在。

意見之道 – 虛幻的現象世界

表象隻能產生意見,而真理是實在的基礎。基於感性的意見必須被基於理性的活動所取代。即所謂意見,就是大傢的各自主張。對知識的追求是通過“茫然的眼睛、轟鳴的耳朵或舌頭為準繩”的感覺來認知的,而用這種方法是追求不到真理的。

根據芝諾(可能是巴門尼德的學生),我們的感官沒有為我們提供關於實在的任何線索,它僅僅為我們提供瞭關於表象的線索。所以我們的感官沒有為我們提供可靠的知識,而隻是提供瞭意見。

真理之道 – 真實存在的世界

在巴門尼德看來,存在具有以下幾個特性:第一,和有生有滅的現象世界不同,存在是不生不滅的;第二,存在是獨一無二的,它是唯一的;第三,存在是不變不動的;第四存在是永恒的。

“你不能知道什麼是不存在的–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說不出來的;因為能被思維和能存在是一回事。”

“那麼現在存在的是怎樣在未來存在的呢?或者說,它是怎樣開始存在的呢?如果其存在開始於過去,現在就不存在,如果其將存在於未來,那麼現在也不存在。這樣變化就被消滅瞭,所謂過渡也不會被人聽見瞭。”

“能被思維的東西和思想為之存在的東西是同一的;因為你找不到一種沒有表達存在之物的思想。”

這一論證的本質是:當你思想時,你必定是就某種東西而思想;當你使用一個名稱時,你必定是就某種東西使用這個名稱。因此思想和語言都要求其本身之外的對象。而且既然你能在這一時刻而又在另一時同樣的思想和論述某個事物,那被思想者和被論述著的事物必定在所由時刻都存在。結論就是,不可能有什麼變化,因為變化包括事物的產生與滅亡。

芝諾(約前490年-前430年)

芝諾,古希臘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傢,出生於埃利亞。他極有可能與巴門尼德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芝諾陪同巴門尼德訪問雅典時已經有40多歲,他為巴門尼德進行辯護的主要策略是揭示關於世界的所謂常識會導致比巴門尼德德觀點更為荒唐的結論。

芝諾強烈的感受到,我們的感官沒有為我們提供關於實在的任何線索,它僅僅為我們提供瞭關於表象的線索。所以我們的感官沒有為我們提供可靠的知識,而隻是提供瞭意見。

為瞭回擊對巴門尼德的批評,芝諾把他的論證構造成悖論的形式,歸謬法。關於世界的常識觀點采用瞭兩個主要的假設:(1)變化在時間中發生,以及(2)各種不同的事物在空間中延申。

他以提出瞭四個關於運動不可能的悖論而知名。他認為世界上運動變化著的萬物是不真實的,唯一真實的東西是巴門尼德所謂的“唯一不動的存在”,所以“存在”是一而不是多,是靜不是動。

兩分法悖論

因為一運動物體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必須先抵達距離目的地之一半的位置。即:若要從A處到達B處,必須先到AB中點C,要到達C,又須先到達AC的中點D。如此繼續劃分下去,所謂的“一半距離”數值將越來越小。最後“一半距離”幾乎可被視為零。這就形成瞭此一物體若要從A移動到B,必須先停留在A的悖論。這樣一來,此物體將永遠停留在初始位置(或者說物體初始運動所經過的距離近似0),以至這物體的運動幾乎不能開始。

阿基裡斯追龜的悖論

阿基裡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他速度為烏龜十倍,烏龜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因為在競賽中,追者首先必須到達被追者的出發點,當阿基裡斯追到100米時,烏龜已經又向前爬瞭10米,於是,一個新的起點產生瞭;阿基裡斯必須繼續追,而當他追到烏龜爬的這10米時,烏龜又已經向前爬瞭1米,阿基裡斯隻能再追向那個1米。就這樣,烏龜會制造出無窮個起點,它總能在起點與自己之間制造出一個距不管這個距離有多小,但隻要烏龜不停地奮力向前爬,阿基裡斯就永遠也追不上烏龜!

飛矢悖論

設想一支飛行的箭。在每一時刻,它位於空間中的一個特定位置。由於時刻無持續時間,箭在每個時刻都沒有時間而隻能是靜止的。鑒於整個運動期間隻包含時刻,而每個時刻又隻有靜止的箭,所以芝諾斷定,飛行的箭總是靜止的,它不可能在運動。

上述結論也適用於時刻有持續時間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時刻將是時間的最小單元。假設箭在這樣一個時刻中運動瞭,那麼它將在這個時刻的開始和結束位於空間的不同位置。這說明時刻具有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從而至少包含兩部分。但這明顯與時刻是時間的最小單元這一前提相矛盾。因此,即使時刻有持續時間,飛行的箭也不可能在運動。總之,飛矢不動。

運動的相對性悖論

兩列物體B、C相對於一列靜止物體A相向運動,以相對於A同樣的速度移動。(見下圖)B越過A的數目是越過C的一倍,B相對於A走瞭兩格,相對於C走瞭四格。所以一半時間等於一倍時間。

起始位置:

  • 。。。A1,A2,A3,A4
  • B1,B2,B3,B4 ->
  • 。。。。。<-C1,C2,C3,C4

結束位置:

  • A1,A2,A3,A4
  • B1,B2,B3,B4
  • C1,C2,C3,C4

資料來源

《西方哲學史》(羅素),《西方哲學史》(斯通普夫),《看,這是哲學》(帕爾默),《哲學100問》(書傑),《打開》(周濂),維基百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