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清風亭》介紹

立军 2024-06-15 05:48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遲金聲 整理 常保全 執筆 楊凌雲 記譜 | 馬連良演出本

京劇《清風亭》的劇情根據的是明代秦鳴雷的《合釵記》傳奇。我所知道過去在京劇中,隻上演《天雷報》(也稱《清風亭》)一折。馬連良先生在1928年排練上演全部《清風亭》一劇。其內容:由薛榮進京赴考,側室周桂英產下一子。因大娘嫉妒,命老仆將嬰兒拋棄。時逢元宵佳節,張元秀老夫婦前往觀燈,在周梁橋拾得這個嬰兒,抱回撫養,取名繼保。十三年後,張繼保下學歸傢,問老人要他的親生父母,老人勸說不聽,乃獨自跑出傢門,老人隨後追趕。至清風亭,正遇周桂英私逃在此歇息,在解勸中得知繼保是自己所棄之子。她不顧老人的傷心,攜瞭繼保匆匆離去。

在京劇傳統戲的一折中是由張元秀失子之後,老夫婦思念成疾,淪為乞丐。一日鄰裡說張繼保已得中狀元,回原籍祭祖,要在清風亭小憩。他們老夫婦高興地到亭中認子,不料改姓名為薛繼保的狀元拒不相認,隻以“憐貧”之情賞瞭他們二百銅錢。二老人憤怒之下在清風亭中觸柱雙亡。過去隻演這一折時張繼保被雷殛斃,故此叫《天雷報》。

馬先生後來演出把雷殛刪去,按一出悲劇結局處理,這樣做減去瞭迷信,並不影響全劇的效果。

關於這戲的故事來源,我看到瞭一些資料。清代焦循所著《劇說》(卷二)中曾寫道:

今村中演劇,有《清風亭認子》,為張繼保忘義父之恩,為雷殛。按此事本之《北夢瑣言》:張楊尚書典晉州,外貯所愛營妓,生一子,其內子妒忌,不敢取歸,乃與所善張處士為子,居江津間,常致書題問其存忘。及漸成長,教其讀書。有人告以“非處士之子。爾父在朝官高”。因竊其父與處士緘札,不告而遁。歸京國,名仁龜,有文,性好學修詞,應進士舉及第,歷侍禦史。因奉使江浙,於候館自經而死,莫知所為。先是張處士悵恨而終,必有冥訴,罹此禍也。

焦循是江蘇甘泉人,生於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 他在當時曾看過“花部”上演此劇,在《花部農譚》一書中,對這個戲的內容寫得非常細致:

花部中演為《清風亭》劇,張處士仍姓張,仁龜則謬為薛氏子。其本末略同:處士夫婦以織扉磨豆為生。拾得此子,有血書乞人收養,處士力貧撫育,得存活。至十數歲,適其生母過此,乃竊血書逃去,登第,出使矣。張自此子出逃,其婦日詬,以思兒得疾,不復能磨豆。張日扶其病婦至清風亭望此兒歸。蓋年皆七十許矣。久之,愈衰老,困苦行乞,而食暇則仍延頸於清風亭。一日,傳有貴官至,將憩於亭。坊甲灑掃見二老人,因曰:“吾昨見此官,殊與翁媼之逃子面相似。明日官憩此,翁媼其潛於近處。吾驗視誠然,來為翁媼告也。”二老人喜甚。明日,坊甲驗視不錯,乃欣然招二老人。二老人欣然至,入亭視之,良是,往呼兒,其子怒曰:“是何乞兒,妄謬至此!”翁媼乃歷述十數年養育事。仍不動,惟曰:“持據來!”據則已竊去,固無有也。於是二老人乃蒲伏叩頭曰:“公貴人,我小民豈敢以撫育微勞冒認父子;但十數年相依,姑作一傢仆乳婢,攜我兩人,生食之,死棺之,免餓斃於路,他無敢望矣。”其侍從奴仆感動,跪代為乞。此子曰:“此兩乞丐,得二百錢足矣。”乃以錢二百給之,揮於亭外。媼讓翁曰:“兒恨爾,爾素督責其讀書過切;我則保持之,雖長,未嘗一日離諸懷也。爾姑退,我獨求之,伊當憐念我。”媼復入,此子怒詈益甚。媼大哭,以錢擊其面,觸亭而死。翁見媼久不返,往視,見媼死,亦大慟,以首觸地死。此子轉呵斥坊甲勾引,坊甲亦強項不服。此子竟揮騶從去。乃作天雷雨狀,而此坊甲者冒雨至亭下,見有披發跪者,乃雷殛死人也。視之,則前之貴官,右手持錢二百,左手持血書。坊甲乃大聲數其罪而責之。此即張處士鬱恨而死,仁龜得陰譴之所演也。鬱恨而死,淋漓演出,改自縊為雷殛,以悚懼觀,真巨手也。

以上是《花部農譚》中的文字。另外我看到《遠山堂明曲品》(明代祁彪佳著)一書中有這樣簡短一段:“《合釵》,秦鳴雷(著)。調不傷雅,而能入俗。《清風亭遇子》一出,宛然當年情景。弋優盛演之。後半稍淺略,為強弩之末。”

祁彪佳,浙江山陰人,生於明萬歷三十年(1602),卒於清初乙酉年(1645)。他看過這戲,並寫到“弋優盛演之”。可見這戲是明代編寫的,在當代就流傳上演瞭。《綴白裘》十一集卷二有《趕子》一折。其中所有的唱通寫為“批子”,有些專傢們對這“批子”唱的是什麼?也有不同說法。

一個劇目明代開始演出,一直流傳下來,這是很不容易的。從京劇來講這出戲有它的藝術特點和獨有的風格。因為它調動瞭戲曲中的一切表現手段,有一些形體動作已形成瞭對稱、和諧、規范,達到舞蹈化的程度,但它又能使觀眾感到真實可信。這雖是戲曲表演應有的特點,但更重要的是前輩在這戲中做瞭一番精心的安排設計和創造。

(本文轉自網絡)

一>京劇名段精選500首mp3+名傢CD典藏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