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世界著名效應

一艘船 2024-10-08 05:44 8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1、安慰劑效應

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癥狀得到舒緩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安慰劑效應”。

2、海馬效應

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或者場景,在某一瞬間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好像以前在某時某刻某地真實經歷過一樣。這就是著名的“海馬效應”,也叫“即視現象”。

3、踢貓效應

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4、黑天鵝效應

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的現象,被稱為“黑天鵝事件”,也叫“黑天鵝效應”。

5、霍桑效應

意識到自己被觀察或者被研究,從而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被稱為“霍桑效應”。告訴我們①善意的謊言和誇獎可以造就一個人;②你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6、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指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7、巴納姆效應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瞭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我們把這種心理學現象稱為“巴納姆效應”。

8、吊橋效應

在吊橋上,由於危險的情境,人們會不自覺地心跳加快,如果這時候碰巧遇見一個異性,人們很容易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這就是著名的“吊橋效應”。

9、暈輪效應

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暈輪效應”。

10、飛輪效應

為瞭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沖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這就是著名的“飛輪效應”。

11、內卷化效應

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層面、沒有發展增長、沒有任何變化和改觀、水平穩定、不斷重復,對即將到來的變化缺乏應變能力,這種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為,被稱為“內卷化效應”。

12、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傢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系的影響,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13、近因效應

在有多個意義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現的場合,印象形成的決定因素是後來新出現的刺激物。例如介紹一個人,前面先講他的優點,接著“但是”,講瞭許多缺點,那麼後面的話對印象形成產生的效果就屬於“近因效應”,即最新出現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14、蘑菇效應

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隻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註,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瞭。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蘑菇效應”。

15、拆屋效應

魯迅先生曾於1927 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傢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瞭。”

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

16、破窗效應

如果有人打壞瞭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應”。

17、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越熟悉的事就越有好感,隻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這種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曝光效應”或“多看效應”。

18、21天效應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19、蝴蝶效應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20、青蛙效應

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試驗”。他們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裡,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瞭出去,並安然落地。後來,人們又把它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裡,任其自由遊動,再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等後來感到熱度難忍時已經來不及瞭。這就是著名的“青蛙效應”,也叫“煮蛙法則”或“溫水青蛙效應”。

21、鳥籠效應

如果一個人買瞭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傢的客廳裡,過瞭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隻鳥回來養。即使這個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並不別扭,但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麼回事兒,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終於他不願意忍受每次都要進行解釋的麻煩,隻能選擇丟掉鳥籠或者買隻鳥回來相配。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22、羊群效應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旁邊可能有的狼和不遠處更好的草。

這就是著名的“羊群效應”,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容易使人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23、牛蠅效應

林肯少年時在肯塔基老傢的農場裡耕地。耕地的牛很懶,經常磨洋工,林肯對此無可奈何。然而,有一段時間牛卻走得飛快。林肯開始大惑不解,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有幾隻碩大的牛蠅叮在牛背上,它的叮咬使牛身上發癢,於是它走得比任何時候都快。

林肯從中悟出一個道理:要想讓牛走得快,必須有刺激物給予它足夠的刺激。這就是著名的“牛蠅效應”。

24、鱷魚效應

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越掙紮,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機會就是犧牲一隻腳。

這就是著名的“鱷魚效應”,也叫“鱷魚法則”。

25、鯰魚效應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帶活沙丁魚回港。雖經種種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在中途窒息而死。後來,有人在裝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瞭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沙丁魚見瞭鯰魚四處躲避,這樣一來缺氧的問題得到解決,大多數活蹦亂跳地回到瞭漁港。

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常被應用於企業人才或技術引進中,是企業領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26、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

27、瓦倫達效應

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隻想做好當前的事情,從不考慮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取得成功的現象,稱之為“瓦倫達效應”;把不專心致志於做某件事本身,而是一再考慮做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 從而患得患失的心理現象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28、酸葡萄效應

當自己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為瞭緩解內心的壓力和挫敗感,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從而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說得不到的東西是“酸的”,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酸葡萄心理”,也叫“酸葡萄效應”。

29、俄狄浦斯效應

俄狄浦斯效應來源於古希臘戲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指的是一種預言成真的心理現象,即預言本身是假的,但它被說出來、被相信,以至於最後預言成真。

30、詹森效應

有一名運動員叫丹·詹森 (Dan Jansen) ,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人們借此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