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形勢比人強

更木剑八 2024-06-13 05:24 17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做主子的,要給下面的人賞賜,上下關系才維持的牢。西周末年,天子窮瞭,原本該給的賞賜,比如青銅祭器,都是臣子自己花錢買的銅,自己出工錢,讓天子的工匠鑄造瞭,假裝賞下來。這樣,諸侯就不會那麼賣力拱衛京師。不管烽火戲諸侯的事是不是真的,諸侯眼睜睜看著狄人打過來,不救天子,肯定是載入史冊的真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充其量也就是給諸侯找瞭一個借口。所以,春秋時期的君主,都明白瞭這個道理,隻要用得著臣子瞭,賞賜很大方,多少雙白璧,多少黃金,外加采邑。做臣子的,收入一方面固然可以靠官俸,但相當部分的收入,還是來自上面的賞賜。但是,到瞭帝制時代,這種情形有點變化。總的來說,賞賜部分越來越少,成為象征性的,而作為臣子的主要收入,則來自於職務。俸銀俸米之外,撈多撈少,都跟職務有關。從某種意義上,皇帝給瞭官職,就等於給瞭一個弄錢的機會,所以,賞賜就可以免瞭,如果有的話,也是額外的恩典。

  得瞭這樣額外的恩典,做臣子的當然沒有不高興的道理。即使隻是象征性的,也代表著某種難得的榮耀。皇帝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賞賜除瞭物品之外,還有字畫,所謂的秀才人情,皇帝親筆的字畫。如果能得到皇帝賜的匾,掛在傢裡的大堂之上,出來進去讓人看著,那可多有牛。正因為如此,連西太後這樣的不怎麼識字的人,也經常要給人賜“福”字,賜梅花,自己寫不過來,就找代筆的代勞。但是,即便在晚清君權已經衰落的時節,有心籠絡人的西太後,也從來沒有想過賜人之所欲,臣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無論賞什麼,都是按規矩來,接受的人,大抵也隻能感激涕零,在日記裡怎麼的,也會記上一筆。

  一個王朝,在盛期的時候,皇帝是絕對不喜歡臣子們結成朋黨的,更不喜歡某個權臣擁有一大堆黨羽。但是,這樣的事,從來都免不瞭。中國人但凡出瞭傢鄉,沒有朋黨,就沒法子活瞭。如果說,在王朝的盛期,皇帝的禁令還有人理會,那麼到瞭王朝的末期,人人都在找出路,朝廷裡的“黨”或者說集團,就愈發興盛瞭。

  袁世凱就是晚清最大的一個黨,北洋集團的首領。這個集團,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叫做北洋團體。這個集團,有文有武,集中瞭當時中國最優秀的人才,每個成員,都跟袁世凱關系密切。袁世凱慧眼識人,當年曾國藩派遣幼童留美,半途而廢,那麼稀缺的人才,回國之後,讓人傢從水兵幹起。朝廷不用,袁世凱用,好些人都歸到瞭他的帳下。新政之初,開經濟特科,有人進瞭讒言,特科取瞭士,朝廷居然不用。朝廷不用,袁世凱用,特科的前三甲,梁士詒、楊度和張一麐,都成瞭袁世凱的人。

  西太後死後,上臺的滿人親貴曾經刻意鏟平北洋集團,可是,即使趕走瞭袁世凱,也沒法弄散北洋。袁世凱的影響力,不是像人說的那樣,是因為對北洋六鎮的精神教育,供袁世凱的長生牌位,教育北洋軍人隻知有袁宮保,不知有皇帝。這種授人以柄的事,袁世凱其實根本就沒幹過。士兵念袁宮保的好,是他從不克扣軍餉,而軍官和其他人念他的好,則是他出手大方,肯賞人,而且賞到點子上。隻要袁世凱有心籠絡誰,誰都會動心的。

  阮忠樞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期的文案,筆頭功夫瞭得。一次,他跟袁世凱說,他看上瞭天津一傢妓院的妓女小玉,想要納她為妾。袁世凱沒有說什麼,阮忠樞覺得他的這個東傢看來是不會幫他瞭,也就死瞭心。過瞭幾天,袁世凱拉阮到天津辦事,將他引到一個小院,一進門,隻見紅燭高照,分明是座新房,裡面一個麗人端坐裡面,定睛一看,原來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小玉姑娘。原來,袁世凱聽瞭阮忠樞的話,馬上暗中派人給小玉贖身,並買瞭這個小院送給阮忠樞做新房。

  袁世凱做瞭總統之後,一次土匪出身的張作霖前來見他。這個張作霖,手下的隊伍挺能打,東北的新軍都怕他。袁世凱破例把張作霖迎入裡間的辦公室,兩人聊的時候,他發現張作霖的眼睛一直盯著多寶閣上的四塊打黃金表,待到張作霖告辭,回到住所的時候,這四塊金表就已經在房間裡瞭。從此之後,張作霖在袁世凱在世的時候,從未有心反叛過。張伯駒是袁世凱至親,也是親信張鎮芳的兒子,才情很高,眼高於頂,誰都看不上。但第一次見瞭袁世凱之後,回傢看到袁世凱的賞賜,居然有他想瞭多年沒得到的白狐皮坎肩,不禁心裡大受感動。

  晚清能人很多,但沒有一個人能做到袁世凱這樣,對部下或者他想籠絡的人,能如此體貼入微,撓到人的癢處。北洋集團能夠做大,一統天下,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即便如此,袁世凱稱帝之後,昔日服服帖帖的部下,卻一個個都不完活瞭,眼睜睜看著討袁軍一天天勢力壯大,一個省份,接一個省份獨立,二陳湯(指相繼獨立的四川督軍陳宧,陜西督軍陳樹藩和湖南督軍湯薌銘)活活毒死瞭袁世凱。

  個人關系再好,也抵不過天下大勢,抵不過個人小圈子的利害。一個個當日的忠誠部下,在袁世凱做瞭總統,尤其是打敗國民黨之後,都成瞭一個個的地方諸侯,自己都有瞭自己的小圈子,自己的小集團。如果袁世凱皇帝做的好,當然他們會跟著,如果做的不好,天下大亂,自然沒人樂意跟著一起殉葬。到什麼時候,都是形勢比人強,形勢比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強。辛亥革命之後,皇帝沒有瞭,基於皇帝的綱常倫理,也跟著搖晃,單憑賞賜收買建立的忠誠,沒有大道理作為基礎,怎麼說,也是不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