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衣阿佤簡介:

《佤族》是一個在祖國西南邊疆分佈較廣的民族之一,也是雲南臨滄特有的少數民族。除阿佤山中心區的滄源和西盟兩個自治縣外,在德宏州梁河、保山市的騰沖、普洱市的瀾滄、孟連和臨滄市的永德、鎮康、鳳慶、耿馬、雙江等縣,都有佤族群體分佈。

​臨滄耿馬大寨黃衣阿佤標志、黃衣阿佤圖標、黃衣阿佤商標、黃衣阿佤統一logo

然而,聚居在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簡鄉大寨村約四千多人的佤族, 是中國佤民族中唯一一支穿黃衣服的佤族群,他們居住的山頭,峭巖挺拔、枝繁葉茂、風光秀麗、地傑人靈,他們身著自己手工織佈制作的黃色衣服,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黃衣阿佤”。黃佤村距離國傢一類開放口岸孟定鎮18公裡,距離緬甸北部重鎮戶板、滾弄分別為15公裡和24公裡,到緬北重要商品集散地臘戍161公裡,到緬甸首都仰光1136.9公裡。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歷史記載:

據史料記載,耿馬勐簡鄉大寨村佤族是由軍烈遷徙到此的一支佤族支系,另一支是清朝乾隆年間隨宮裡雁前來悉銀廠護礦,從緬甸佤城波龍山一帶遷來的“桂王遺種”,兩支佤族部落合在一起形成瞭現今的勐簡大寨佤族,由於和當地傣族交流頻繁,他們除瞭自己的宗教習慣外,也信奉小乘佛教,和傣族一樣每年過潑水節。 獨特的飲食文化和人文景觀,吸引瞭不少國內外專傢學者前去探究,尤其是他們與勞動生產息息相關的傳奇式愛情和婚俗,成為當今永恒感情和愛情的見證,被國內外媒體廣為流傳。後一支有傳說的成分,也許是貼心的戰將,也許是人老珠黃的妃子、妻妾,也許是伺馬的下人。永歷黃帝從緬甸敗北後逃竄到大寨,當地人救瞭他,為表送感謝送下一件皇帝的黃馬褂。後來,當地的人們服飾都選黃色面料,“黃衣阿佤”由此得名。

據大寨楊姓、張姓、李姓、龔姓四位佤族老人講述,大寨黃衣阿佤是與 “班莫”佤族(“根據地”或“原始村寨”之意)一起遷徙來的,即由佤族中心地北上遷徙。有一次大傢一起北上打戰,打完戰後大傢又返回原途,途中當他們來到一處名叫“門歇”的地方休整時,部分弟兄要清洗戰刀,先走的弟兄對他們說會留下路標,如以拴草、砍芭蕉樹或刻樹皮等作為標記。而隨後跟來的佤族弟兄(即:大寨佤族先人們),看見前人所砍的芭蕉樹已長出瞭好大一節時(因芭蕉心長得特別快),就誤認為前邊的人已走得很遠,無法趕上他們,也無法和遠走的弟兄們再相互聯系瞭,於是就決定停留在一個叫“耕細噢”(幹塘子)的地方,從此就在這裡開疆破土定居下來。經幾位老人回憶,原來那個“耕細噢”地名就是後來的“幹塘子組”,也就是現在的“永定”即“大寨”的所在地。至於為什麼會演變成現在的地名,據說是由於當年寨子人口猛增,曾居住著上千戶人傢而得名。

後來,定居在“耕細噢”(幹塘子)的佤族同胞英勇善戰,曾被其他民族譽為“不怕死的佤傢尖刀”。隨著人口的不斷發展,大寨村曾有“千寨戶”的說法。據說,這裡有一位名叫“新爺”或“西野”(“雷神爺”之意)的佤族頭人,由於常年帶兵打戰,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周邊的傣族、漢族、拉祜族等村寨都要尊重或讓他三分。隨著勢力的強大影響,大寨佤族影響力逐漸擴充到鎮康的軍賽、木場,甚至到永德的崇崗、大山等地。這裡還曾有“漢、傣官傢佤傢兵”的說法,意思是說不論是漢族還是傣族,雖然得事做官有錢,但他們需要招兵買馬,特別需要佤族兵來武裝和保護自己,因為佤族先天擅長於串山打獵,已鍛煉出野外伏擊或獵殺各種動物的潛在本領,他們具有頑強殺敵的鬥志和毅力,是其他民族無與倫比的保貴財富。這裡曾居住著8種少數民族,但各民族之間保持著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尊重信任,彼此互不侵犯和共同鑄就“世代相互支援”的友好情誼。每當遇到戰時,佤族同胞敢於沖鋒陷陣,不怕任何外來強敵,大傢一起“同呼吸、共患難、心連心”地一致對外抗敵,共同書寫瞭民族團結和諧的壯麗詩篇。隨著他們長期的繁衍生息,大寨佤族人口不斷增長,目前大寨佤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85%,占全鄉總人口的22%,已成為勐簡鄉的主體民族之一。解放以後,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許多佤族人傢漸漸往壩區,或靠近城鎮和公路的地方定居下來。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早年間,大寨是總管,大寨的歷史比耿馬縣長。古代叫“犀牛大寨”俗稱“千傢寨”,寨子和緬寺建在色樹林的山頂背面,很有威望,(現有遺址痕跡)。傳說,若幹年前,逢年過節每次打鼓的鼓聲都傳到孟定壩和耿馬壩。鼓聲傳到哪裡哪裡的傢畜、傢禽的聲音嘶啞、生病;且孟定壩和耿馬壩還會出現旱災。鼓的聲音“別奔”、“別奔”。“別奔”的是傣語,漢語大意是:“別”是贏的意思;“奔”是人傢或他們的意思;“別奔”——就成為瞭“幹贏他們”的意思瞭。為此,耿馬頭人和孟定頭人就來到大寨,向王子請求。要求大寨王子將寨子和緬寺的地址降下來。這個請求被大寨“王子”重視,後來就召集相關的頭人商議,最後同意瞭耿馬頭人和孟定頭人的請求,將寨子和緬寺的地址搬遷到“色林”的下面(現大寨的居址)。從此以後,孟定的雞、豬、狗的叫聲就恢復瞭正常,耿馬壩也不會缺水瞭。經過若幹年代大寨歷史的變遷、發育、發展、壯大,由一個大寨子逐步發展分離成為小街子、大寨、中寨、緬寺腳、沙壩街、甘塘子、小寨、茶廠等八個小寨子,統稱為“大寨”。1958年,國傢開辦合作社,開發壩子後,有部分農戶為瞭方便生產、生活,就搬到壩子裡居住,後形成瞭怕亞組、弄怕組、石壩組、戶等組、倉庫組、電站組、蘆篙壩組、膠廠組、勐簡組等小自然村組,統稱為“勐簡壩”,神奇美麗的邊境小鎮耿馬縣勐簡鄉大寨村就這樣溯源瞭。

二、黃衣阿佤的語言:

“黃衣阿佤”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和其他地區的佤族語言相去甚遠。由於黃衣阿佤大寨地處傣文化包圍圈,無論是語言結構還是詞匯,都深受傣族語言影響。就是信仰這等事,也與傣族一樣信奉小乘佛教,每個寨子裡都有緬寺,緬寺裡面都有僧人,每當節日人們都會去緬寺跪拜,希望得到神靈的保佑。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臨滄黃衣佤族寨老人

三、黃衣阿佤的服飾:

眾所周知,佤族崇尚黑色,自古以來都將黑色作為自己的象征。“黃衣阿佤”卻崇尚黃色,他們的傳統服飾以黃色為基調。

由於大寨黃衣阿佤喜歡穿著自己手工縫制的黃色服飾,因而被人們親切的稱之為“黃衣阿佤”。這裡的佤族衣服完全靠手工織佈制作,有原始的紡織工具。過去這裡的佤族除瞭從事日常的農事生產活動外,還大量種植黃棉花,就是用來織佈做衣服。現在主要是到市場上買來棉線織佈制作衣服。棉線買來後再進行染色,染色用的染料是:黃土、玉米面、飯豆(一種豆類)和茶葉。先將這些染料放入燒開水的大鐵鍋裡煮透,然後再放入棉線,攪拌均勻,讓棉線著色均勻,棉線染好色後取出放在清水裡洗幹凈,掛到竹竿上晾曬幹後再理順就可以織佈做衣服瞭。衣服的工序復雜,衣領和邊角裝飾精致獨特,過去都是要到逢年過節時才穿黃色新衣服,每戶人傢都自己織佈做衣,但隨著改革開放,這種黃色佤族衣服漸漸流入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而且價格不菲,成為當地佤族人民眾創收的一個特殊的門路 。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臨滄黃衣佤服飾

過去,紡紗織佈是每個黃衣阿佤女人必須掌握的一項生活技能,全傢老少的衣服都要靠女主人親手紡紗織佈縫制而成。女兒出嫁時,娘傢必須陪嫁一臺織佈機,以滿足她婚後所用。當然,走出深閨的女子必須對織佈機運用自如,婆傢第一堂課就是從看兒媳織佈開始的。如今走進大寨黃衣阿佤村,很多農戶傢裡雖然都擺放著一臺織佈機,但很大一部分已停止使用,原因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學織佈瞭,雖然40歲以上的婦女大多掌握著織佈技術,但也因為織佈成本增加,隻有少數舍不下這門手藝的老人仍舊操持著織機,把對生活的愛全存進斜絲的佈裡。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臨滄黃衣佤服飾

一塊佈,總是佈滿黃衣阿佤女人最直接的體溫,是她們的去日、劫數與苦厄,也是她們的憧憬與寄托。每個黃衣阿佤都有一套自己織的禮服,在重大節日裡才穿,因此黃衣阿佤的節日差不多都成瞭賽裝節,那個黃衣阿佤女人甘於落後呢。但是愛美的少女,總是高興就穿起來瞭,腕間有悅耳的叮當聲,那一襲純棉的黃衣,每一粒銀泡都是悉心釘上的萬般風情。耳墜不再像年長的奶奶,講究地打個小孔,飾以精致的墜子,大小如一滴眼淚。如果那個女人身上還有老銀泡子,就可以判定她的出身和傢庭。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臨滄黃衣佤服飾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臨滄黃衣佤人工織佈

五、黃衣阿佤婚禮習俗:一生結三次婚少一次都不完美

“黃衣阿佤”婚俗獨具特色,一生要舉行三次婚禮儀式,即“吃小酒”、“吃大酒”、“割尾巴”。

黃衣阿佤青年男女戀愛自由,大寨黃衣阿佤小夥子串姑娘與其他地方的不同,耿直善良的佤族小夥子一旦看中自己心儀的對象,每天晚上都要去幫她做舂碓、拉磨、挑水等農活,伴隨著時光和歲月的流轉,彼此的感情在勞動過程中得到深入瞭解和融合,此間的過程時間長短不一,也許和婚姻和緣分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這段日子裡,也會有其他小夥子來串,這使得姑娘有充分的選擇餘地,經過漫長的時間的磨合和相互瞭解,姑娘選擇瞭品行端莊、身強力壯、勤勞勇敢的意中小夥子作為自己的對象,別的小夥子則自動友好地退出另外尋找其他傢的姑娘。兩個人再經過一段時間相處,當雙方感情成熟後,男方傢找媒人給女方傢送煙是第一道禮節,就像把男女雙方傢的路開通一樣,男方向女方傢送煙後,經雙方父母同意,即可殺雞宰豬請親戚朋友來吃“小酒”, 以示訂婚。吃小酒的當天晚上,男方傢要找個品行端正的人抱上一隻公雞在兩個媒人的帶領下,將公雞送到管護神樹林的人的住所,路上不能與遇到的人說話,第二天再去約管護神樹林的人殺雞看卦(占卜吉祥的意思)。吃小酒置辦酒席規模大小視男女雙方的經濟條件而定,如果女方傢困難,吃小酒後男方即可到女方傢與姑娘同吃同住同勞動,生兒育女。至此雙方可以說情有依屬,男女雙方在感情上必須忠於對方,都不得再串別人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結婚儀式

吃過小酒,男方即開始在姑娘傢做農活,在女方傢吃住,什麼時候吃“大酒”,關鍵決定權在女方父母,這要看女方傢庭的勞動力情況而定,如果女方傢庭勞動力強,那吃大酒的時間會快些,如果女方傢庭勞動力較弱,吃大酒的時間會等待很長時間,這主要因為,一旦吃瞭大酒,男方就可將妻兒接回自傢,不再在女方傢從事生產勞動。在吃大酒以前所生兒女還不能算男方正宗。按照當地佤族的傳統觀念認為“活是女傢的人、死是女傢的鬼”,吃瞭“大酒”,所生子女才可算男方的宗族。這種結婚方式,由男女雙方傢共同承辦,同樣要宴請親朋好友來祝賀。吃“大酒”這天,男方就不再向女方送禮瞭,這是因為到吃“大酒”時,男方已經在女方傢勞動瞭多年,這就算是送給女方父母的禮物瞭。 “割尾巴”又稱打“掃婚”事,是當地佤族一生中最後一次婚禮,時間一般在農歷八月至九月兩個月內舉行,舉辦這次婚事的日子,要根據當地佤族的推算法結合男女雙方的屬相和生辰八字來定,一般要在屬相和運勢強勢最佳時節舉辦。舉行割尾巴婚禮時,第一天為過禮,當日,女方必須在傢門外的岔路口搭建臨時簡易新房,距離的遠近自行決定。(也可將女方送回原來老傢,再去老傢迎娶,但這樣的做法,在這一年當中,男方傢不宜起房蓋屋,當地佤族習俗)。女方的臨時新房建好後,過禮這一天女方就得到新房裡住下,等待第二天男方去迎娶(迎娶新娘前需由當年的媒人先去說親,待媒人將事情商定後,男方才可正式去迎娶)。男方迎娶新娘當日,迎娶當日需有四個老人和一對未婚男女(陪郎陪女)。需帶兩塊肉,兩瓶酒,一斤谷子或者米,茶葉一包,黃豆半斤,錢湊足吉利數字,帶著這些東西去祭奠神林(每個佤族村寨都會有一大片面積很大,保護完好的樹林,稱之為寨子的“神林”,也就是寨子的保護神。樹林裡的樹任何人都不敢隨意砍伐,任意毀壞),祈求男女雙方平安幸福,傢庭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臨時搭建的新房必須待婚事過後方可拆除。在結婚儀式的當天,村子裡比較有威望的老人的婚姻祝福語中這樣唱到:“老鼠要有洞,小雀要有窩”。意思是“人一生要有個美好完整的歸屬”。 男方迎娶女方當日,需帶上相應的禮品,煙酒、肉、茶葉、四對蠟燭等。需請僧人念完兩次經書後,方可迎娶新娘回傢。在迎娶新郎回傢的路上,要向新郎新郎拋灑米花、茶葉、紅花,以示祝福和驅走不吉祥的東西。新娘娶回到傢後,新郎新娘先到寨子裡的寺廟滴水,一種傳統的祭祀形式,以示積德。然後新娘背上竹籃和砍刀到山上背一籃新柴回傢,以示女方勤勞持傢一生不變。相關婚禮儀式結束後,新郎和新娘必須同吃一晚同心飯和一塊同心肉,以示恩愛到老,致死不渝,這個場景使兩個能夠順利舉行最後一次婚禮的老人瞬間回憶起一起走過來的美好時光而熱淚盈眶,讓參加婚禮的人們從中體味當地佤族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百頭至老的純樸民風。念經一直到第三天,需在男女雙方的新房裡念。舉辦婚事的兩三天內,天天打歌,喝酒慶賀到天亮。在打歌過程中有歌詞唱到“打歌打到太陽出,吃飯吃完兩塊肉”。在佤族的這段帶有傳奇色彩的婚姻中,如果男女雙方都不在世,其子女同樣可以為他們舉行“割尾巴”婚禮,(但如果父母沒有舉行最後一次婚禮,子女則不能舉行最後一次婚禮),以示自己的父母在整個婚姻過程中,感情和睦,幸福美滿,白頭到老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大寨少數民族黃佤婚禮習俗

 世人皆知,自從盤谷開天地,大寨黃衣阿佤的顯著特征:穿土黃色服飾,女子未婚者穿褲子,婚後穿筒裙,耳墜大銀環;有本民族語言,沒有本民族文字,信印小乘佛教,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有著獨特的“黃佤文化”; 主食以大米主,無論男女都喜歡飲酒、喝茶,凡有來客必以酒相待,傢傢戶戶都會釀酒;飲食流傳吃“酸耙菜”、吃“紅生” 、“雞肉爛飯”等特色菜。凡大事、小事、傢事、村寨事都要算“雞卦”。現今,在婚姻方面,有部分傢族還保留“掃婚”的習俗。與其他少數民族相比,傳授漢文化比較早。這裡有著風采的歷史文化,主要有跳歌,也叫打歌,是一種舉行歌舞對唱的調子。

六、黃衣阿佤的飲食文化:

大寨黃衣阿佤與其他地方佤族在飲食上有很大的區別,這兒的佤族日常生活中的菜譜除瞭肉類外主要以野菜為主,任何一種野菜都會在他們智慧的頭腦和勤勞雙手的配合下變為一道可口美味的菜肴。飲食口味主要以麻、辣、酸、苦為在陶罐裡醃制酸竹筍是他們常年必備的菜。在每年盛產野竹筍的七、八月份,到山上結伴砍竹筍回傢醃制可算得上是村塞裡一項重要的活計,塞子裡相互幫忙,隻到每傢都醃制完成酸竹筍為止。 日常生活中,“酸耙菜”和“紅生”可以稱得上是當地佤族招待賓客最有名的菜。“酸耙菜”的制作非常簡單,將任意幾種蔬菜和適量醃制酸竹筍放在鍋中煮熟,然後再將備好的花椒、辣椒、野芫荽、醬油、味精等佐料放入攪拌好即可食用。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紅生”是當地佤族每年殺年豬或是平時宴請親朋友好友的一道最上等的菜肴。制作方法是,選好身體健康長得肥嫩的豬來宰殺,宰殺豬時要將大部分豬血堵在豬體內,少部分流出體外。再用幹稻草慢慢的烤燒,等豬皮烤燒至熟,黃嫩為止,用清水將烤過的稻草灰澆濕透,把濕透的稻草灰按厚度均勻抹在豬體身上,再讓溫度很高的濕稻草灰慢慢蒸烤整個豬體,十分鐘左右用清水將豬體沖洗幹凈後,即可用刀取下整個豬體黃嫩的豬皮,此時的豬皮已經在高溫下熟透瞭,放在嘴裡咀嚼,鮮嫩清香可口。這是“紅生”制作的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剖腹取出全部被蒸熟透的豬血(當地稱“豬槽旺”)在盆裡放好。再將豬胸膛骨(脆骨)取下,用刀在砧板上剁碎放到鍋裡炒脆,再用鹽桕舂細備用。第三道工序是將豬肝和豬腎用油炒熟透切細,將豬膽放在火炭上燒煳泡在開水裡,豬皮切成自己喜好的形狀(可細可粗)。全部佐料為:精鹽、味精、花椒粉、幹芫荽粉、炒過的幹辣椒面、野芫荽和香蠟療(一種植物)。 要進餐的時候將切好的豬皮、舂細的脆骨粉、切好的豬肝、豬腎和泡好的豬膽水,放入上述佐料和豬血攪拌均勻即可食用。食用過程中,飲上適量當地佤族群眾自傢釀造的玉米小甄酒,真可謂是人間一道上好絕頂的美食。常年飲用,據說可以達到壯陽補陰的理療作用。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七、黃衣阿佤獨到的茶飲習俗:

大寨黃佤村的茶文化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瞭,古茶樹圍繞著整個村莊,每片茶園裡的茶樹年齡都平均在幾百年以上,大寨黃衣阿佤茶文化宣傳負責人吳新海說,他小的時候那些茶樹就有碗口這麼粗瞭,到現在都已經過去幾十年瞭,那些茶樹一直屹立在那裡。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采茶的黃衣阿佤女子走進老茶園,她們有個習慣,開采之前先得唱首茶歌,除瞭感恩祖先留下的茶樹,還有欣喜的意思在裡面,幾百年來黃衣阿人民的古茶樹不打農藥不施肥,施肥隻施傢畜有機肥,幾十年的堅持著走無污染無公害之路,所以這裡的每一片茶葉不說讓你喝得返魂,也是回甘無限、健康生態。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指尖說過,“人類意識的覺醒源於對一片葉子的需求,如驚雷震蕩,葉子喚起瞭人類蒙蔽已久的羞恥心”。而神農在地球上存活瞭億萬年的樹葉裡,終是嘗出一片葉子,適合人類品飲,這就是茶葉。這些住在山上的黃衣阿佤,就這樣與一棵茶有瞭千年的依戀。茶葉作為黃衣阿佤人最喜愛的飲料,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入到瞭佤文化中,逐漸產生瞭一些茶俗、茶禮,演化形成瞭佤族特有的民族茶藝。

雲南臨滄古樹普洱茶批發、黃佤古樹茶零售、臨滄普洱茶產地供應吳經理:13698746778 QQ:463592055

黃衣阿佤的燒茶也叫“枉臘”,它的制作方法特別,連喝法也很別致。泡茶用水從山上取來,一定是沒有污染的清泉,之後用茶壺將水煮開,選一塊清潔的薄鐵板,上面放適量茶葉,拿到燒水的火塘邊烘烤。鐵板導熱快,需要有手上功夫,才能在滾燙的鐵板上將烤茶成色拿捏到位。輕輕抖動鐵板,讓茶在沒有伴湊中高蹈,騰空與落下之間茶葉受熱均勻,不糊不焦。待茶葉發出清香,葉色轉黃,這時茶就烤好瞭,此刻將茶葉傾入開水壺中煮。約3分鐘後,便可將茶置入茶碗飲用瞭。在黃衣阿佤的習俗中如果燒茶是用來敬客的,通常得由黃衣阿佤少女奉茶敬客,待客人接茶後,主人方才開始喝茶。而敬茶的少女立於一側,不全是對你尊重,還有對茶珍視與戀念。

<b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擂茶是黃衣阿佤一種古老的飲茶方法,即在茶葉中加入薑、鹽放在土罐內共煮食用。這已經跨越瞭茶飲本身的功用瞭,作為引子的薑與鹽,把原本的茶飲無形之中增加瞭除濕驅風,止痢平喘的功用。黃衣阿佤最喜歡喝的還是苦茶,那種古茶喝過之後你不用再喝什麼,苦澀之後的回甘把苦茶的曼妙之處表現得淋漓盡致。把大葉綠茶用鍋烤成黃色、烤出香味,再放入底大口小的小陶缸裡,約七成滿,然後註人清水,用炭火煎熬。第一次註入的水煎熬幹後,再加入清水。大致煎熬到隻剩一半水時,即可飲用。這種茶味釅而苦,故稱苦茶。黃衣阿佤不論男女,都喜歡喝苦茶,就連給剛出生的嬰兒開葷,父母也都會沾一小點苦茶水,給嬰兒吮吸。

在黃衣阿佤人的餐桌,涼拌茶是很常見的一道涼菜,它常出現在各種婚喪嫁聚的宴席,雖然算是小菜,卻很逗食者的胃口。將剛采收來的鮮嫩茶葉揉軟搓細,放在大碗中加入泉水,隨即投入大蒜、辣椒、鹽巴、味精等配料拌勻,便成為黃衣阿佤人喜愛的涼拌茶瞭。茶葉入饗不是今日發明,黃衣阿佤祖上都羅列瞭這些有茶參與的菜單。我想一定是看中茶葉解脂降膩的功能吧。

黃衣阿佤人對茶的眷戀,差不多把它推上瞭神壇。每年都有關於古茶的祭祀活動,一方面感恩神賜尤物,一方面重溫茶的好處。當然,黃佤大寨的茶葉的醇香與回甘為人所津津樂道,一是茶園所處位置沒有污染,二是茶農不濫施農藥化肥。

黃衣阿佤人熱情好客,隻要客人來到傢裡,再忙,男主人都會歇下手中的活,燒火煮茶,給客人敬上一杯香茶,然後才敬上水酒。由於佤族人民對飲茶的喜愛,婚禮中以茶為禮的風俗也在當地流傳至今。訂婚時,男方要向女方送三次訂婚禮,第一次送禮時,裡邊就得有茶葉;等到婚期確定,送結婚禮時,禮品中一定要有茶葉;到瞭舉行婚禮的時候,來喝喜酒的人,他們送的禮品中也需要有一包茶葉。而舉行喪事時,很多人傢都會將茶葉作為祭品,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八、色林:佛巫共存之地,黃衣阿佤的信奉

生活在這裡的“黃衣阿佤”一方面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一方面又保留著自然崇拜,“佛巫共舉”成為“黃衣阿佤”的主要信仰貫穿到他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樹上、水井、佛寺、中柱都有神的靈跡。萬物有神,對水不敬,就會跳出龍王找你理論;對樹不敬,就有斷臂的枝杈突然橫在你腳前。果報是每個黃衣阿佤人心裡的紀律,他們相信,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曾經的原因,而所有的好生活,也都是祖上積善積德的兌現。

當地老人也說不清小乘佛教是何時傳入的,似乎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時便有瞭緬寺,村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緬寺有長老、佛爺、和尚,每年前來賧佛朝覲的信徒很多。20世紀50年代以前,年滿8歲的“黃衣阿佤”男孩都必須到緬寺做和尚,除瞭念經學戒律外,還學習傣文以及歷史、歷法、文學等知識。小和尚終是凡胎肉身,遲早會卷鋪蓋走人,佛寺也不規定硬要留你大半生,佛祖薅去你的混沌,再讓你長一些知識,打一聲招呼的必要都沒有,該回去當新郎做買賣都成,隻要善根在心紮牢,就算造化。當然,這些還俗的和尚,還會常來佛寺聆聽大和尚的教誨,畢竟在佛寺的兩三年時間,還不可能完全徹底開啟心智。

長期居住在高山綠水之間的勐簡大寨佤族和森林結下瞭不解之緣,“有林才有傢,有林才有水”成為他們的生活古訓代代相傳。在萬物有靈的原始自然崇拜觀念支配下,他們把森林看作是和人一樣有意志、有情欲的存在,需要祭祀才能博取它的賜予和祝福,直到現在勐簡大寨佤族許多祭祀、敬神活動都是在森林中進行的。那片被他們賦予神力的森林位於村寨後山上,面積約200畝,漢語稱“為色林”,佤語稱為“Dai se”。勐簡大寨佤族認為色林中居住著“色勐”(又稱色勐老爺,佤語Jiao se),色勐是萬物的主宰,具有超自然的神力,它不僅能庇護和養育他們,還能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和願望。為保護這片色勐居住的神林,當地有一套森嚴的禁忌色林是大寨最神聖最不可侵犯的地方,懷孕女子及其傢人嚴禁進人色林。色林中嚴禁砍伐,嚴禁狩獵放牧,嚴禁在色林中大小便,嚴禁在色林中奷淫交媾,嚴禁動色林中一草一木,萇至一片落葉一根枯枝也不能拿走,如冒犯禁忌將受到村民的嚴厲懲罰。在當地人對色神的崇敬和畏懼下,這片森林得以完好保護,直到今天,林中古樹蒼天,枯枝遍地,甚至粗大的古樹枯死倒地也無人敢動。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臨滄黃衣佤族寨

色林裡樹藤交織,奇花異卉,都會讓進入者的靈魂吃驚不小。閑適的白鷺,板著臉孔的烏鴉,都在色林的樹梢翻曬著翅膀,留下足夠大的天空,讓雲飛渡。

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大寨的黃衣阿佤人,他們有小悲苦,不用同情。他們遵從自然的生活,你隻有心生羨慕的份。他們不用為首付愁心,也不用老掛記著還按揭,農事緊時他們披星戴月,農閑時焚香、拜佛,與神說說困頓的事情。

雲南黃衣阿佤介紹、臨滄耿馬黃衣阿佤村、雲南大寨少數民族黃佤、臨滄黃衣佤族寨

九、黃衣阿佤位置地理環境:

“黃佤”即大寨佤族地處半山坡,山上多漢族,山下壩子多傣族,且寨內也絕非單純地隻居住著佤族,而是與漢族交錯雜居,他們在生產、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大寨佤族居住於耿馬大青山中段,南汀河南畔,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寨子依山而建,北為大青山,南為老廠山、帕空山,西有斜靠山,東為草壩山,形成一個三角地帶;每個角都有一個水塘,北為小寨山水塘,南為甘塘子水塘,西為小街子水塘,塘水四季不幹。這樣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使得大寨成為一塊風水寶地,同時也因其險要而成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大寨佤族所屬的勐簡鄉,北與鎮康縣軍賽鎮隔南汀河相望,南與耿宣鎮相鄰,東接勐撒鎮,西為孟定鎮,隻要認真分析一下周圍四鎮人口的民族成分,就不難發現大寨佤族其實是處於一個漢傣包圍圈中。勐簡鄉自有傣族1907人,漢族6375人,其中大寨佤族為3052人,約為漢族的一半;而北邊隔河相望的軍賽鎮為漢傣雜居的地區;南邊耿宣鎮有傣族7548人,漢族18007人;東邊勐撒鎮有傣族4909人,漢族16068人;西邊孟定鎮是水傣(傣德)的聚居地,有傣族19780人,漢族8675人。總的統計下來,大寨佤族就處於34144人的傣族和49125人的漢族包圍6375人的佤族這樣的狀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想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單一性和獨立性是非常困難的,除非這個民族固步自封,閉寨鎖門;但佤族文化歷來都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以往都是由於居於偏遠山地才阻擋他們與外界交往的欲望,所以佤文化自身的屬性也決定瞭它不可能不受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大寨地區由於受孟加拉灣溫濕氣流和西南季風的影響,主要呈現丘陵壩區的南亞熱帶氣候。在這裡氣候炎熱,幹濕分明,四季不顯,濕度較大,日照長,高低溫差小,立體氣候突出,適應各種動植物的生長,其中尤以其祖先由緬甸帶來的“黃棉花”最為特別。黃棉花的種植使得大寨佤族從服裝顏色上就區別於其他佤族。 各民族地理人口分佈上的特點,即傣族居壩區,佤族、漢族等其他少數民族居住於周圍山區,使得民族間的交往影響成為一種客觀必然。 歷史紀錄著文化變遷的歷程,也是推動民族文化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因。而“黃佤”的文化之所以滲透著諸多傣文化的因子,和歷史上大寨佤族與傣族之間政治上的宗親關系密切相關;與此同時它所呈現出的漢文化特性,則與“桂王遺種”脫不瞭關系。

十、黃衣阿佤文化傳統:

勐簡大寨黃衣阿佤的節日文化豐富多彩,但和其他居住地的佤族節日存在一定差別,他們的傳統節日主要是潑水節(又稱堆沙節)、佤族過年、青苗節、關門節、開門節、中秋節、春節等。在眾多的節日文化中,潑水節和佤族過年是最隆重、最有特色的節日,也是最能集中體現勐簡大寨佤族傳統文化的重大節日。

佤族過年

勐簡大寨黃衣阿佤過年日期根據佤歷來測算,以365天為一年,每年根據今年過年日期進行推算,到第365天時便為過年。因而勐簡大寨黃衣阿佤過年時間是不固定的,時間大約是每年公歷的11月至12月底。過年是勐簡大寨佤族最為重大的節日之一,此時凡在外地的人,都要盡可能趕回傢祭祖吃團圓飯。大年三十這天,所有傢庭都要殺豬殺雞準備酒飯,並將飯菜抬到整個傢族中年齡最大的長輩傢共進晚餐,意為團圓飯,屆時還要請“來不來”到長輩傢的中柱前獻飯、美酒,為整個傢族成員念祝福語。晚飯後,傢族成員圍坐火塘邊,共同商討新一年的各項事宜,明確宣佈新的一年裡誰傢可以建房、誰傢可以“割尾巴”、娶妻、嫁女或修砍竹木等。夜幕降臨後,男女老少聚集起來打歌歡娛到天亮,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各傢自備酒飯請“來不來”到自傢中柱前獻飯、奠酒,為新的一年祈福。飯後,年輕人打陀螺、蕩秋千、打歌等,盡情享受過年的樂趣。大年初二,開始宴請客人,交流感情,新婚夫婦要帶上禮物到媒人傢拜訪,感謝他給自己帶來的美滿婚姻。

潑水節

勐簡大寨佤族潑水節,又稱堆沙節,是勐簡大寨佤族一年中最隆重和盛大的節日,也是最能集中展現勐簡大寨佤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節日。於每年清明節後4天開始,歷時8天。這時,旱季將逝,雨季將臨,因此,又是送舊迎新的節日。

註釋:

① 緬寺:指佛寺。

② 貢:指祭貢的意思。

③ 緬樹:是一種榕樹,喜濕潤肥沃土壤,亞熱帶氣候。

④ 小酒:指訂婚。

⑤ 大酒:指結婚宴席。

⑥ 割尾巴:又稱打“掃婚”事,一生中與同一個愛人結第三次婚,象征白頭偕老恩、愛一生一世、兒孫滿堂、幸福美滿。

⑦ 色林:指神林,山神土地爺的意思。

⑧ 中柱:立於屋內中間的頂梁柱,象征神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