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由心生,不假外求

耶路撒冷王 2024-09-06 05:00 8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這句話出自王陽明的心學:“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意思是說“所謂聖人,就是自己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不需要求助於別人(摘自百度知道)。首先聲明一點,我未曾有幸拜讀王陽明先生的大作,因此理解可能略有偏頗。但即便如此,對心學和心學的兩句至理名言還是如雷貫耳的。即:“知行合一”和“道由心生,不假外求”。

而這兩句,權作揣測。暫且把它定義為方法論。何為“道由心生,不假外求”。我的理解是:一個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個“道”指的是我們所遇到問題背後的道理,而這個道理是基於認知奇點向外推演出來的。

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認知奇點的由來:認知奇點是指我們在自己的世界觀內,不斷通過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並對答案繼續提問,做“奇點下移”,最後找到的那一個無法繼續提問的答案,就是我們的認知基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前提假設”。認知基點是我們世界觀的基礎,具有普遍適用性。

因此,一旦我們掌握這種認知方式與思考方式後,再處理任何問題時,都能夠做到“道由心生,不假外求”,通過內求於心,來找到問題的本質,設立前提假設,形成穩定的認知根基。而基於認知基點,來推演事物原本應有的樣子。這時,隻要你的前提假設不被推翻,那麼你推演的事物就具備邏輯上的穩定性。而你看到的,也將是與世人相異的另外一個世界。

但是,即使我們擁有瞭上面的能力,最終我們仍會受到我們認知局限性的限制。相當於我們基於目前可驗證的人類文明,能夠認知的也存在極限,而要想打破這個極限,就要推翻目前世界觀建立的前提假設,並證明其正確性與恒定性。

知行合一:知者知行,不知者不行;知者不行,行者不知。第一句話:“知者知行”是說,隻有真正理解瞭自己所做之事背後意義的人,才會主動、堅持的去做自己所知道的事。並且不需要刻意而為,一定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直到滿意為止。“不知者不行”是說,不知道自己所做之事背後意義的人,不會去做或無法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是有意為之也無法堅持到最後;“知者不行”是指,知行不是不可以,而是不應該合一。基於現在當下社會的社會結構,已經明顯出現分工協作的協同效應。知者思想所能達到的高度,處於行者階段的人是無法達到的。如果讓知者去做行者的事,則會造成智力浪費。一個是人生觀,一個是社會觀。二者雖放在一起,但不可同理釋之。這並不是說知者就幹坐在那想不用去做任何事瞭,行者就悶頭做事不需要想瞭。知者要去做知者該做之事,行者按照知者的方向把事情落地。如此分工協作,每個人對社會履行自己的社會價值。最後,如果你想不明白一個知者該做的事是什麼的話,那說明你還是一個行者。

聲明:未經作者本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