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 ▲“ 梵器紫砂 ”,這裡有最專業的紫砂知識!

明代民間收藏之風盛行,尤其是富庶的江南地區,收藏傢輩出,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被譽為“明清以來八大鑒賞傢之首”的項元汴。

▲ 明 馬圖 項子京像

項元汴[1](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嚴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鴛鴦湖長、漆園傲吏等,浙江嘉興人。明國子生,為項忠後裔,為明代著名鑒藏傢。

明代以後,凡稍涉獵收藏者,沒有不知項元汴的。他的追隨者崇拜者,清有乾隆皇帝,今有眾多世界一流博物館。可以這麼說,當今世界的頂級書畫珍品,上面的收藏印除瞭清朝皇帝的,就數他的印記最多。他所收藏的明和明以前的中國書畫數量之大,價值之巨,當今沒有任何博物館可比!

▲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中項元汴的部分鈐印

項元汴出身名門望族世傢,富甲一方。他博雅好古,研讀文史,醉心翰墨,是一位鄙夷官場的風流人物。明萬歷年間,明神宗朱翔鈞聞其名“璽書征聘”,讓他去京做官,他卻無動於衷,而潛心收藏。項元汴也十分善於理財,開源方面,項元汴除瞭繼承傢業以錢生錢外,還大規模的進行書畫古玩等藝術品的買賣,既獲暴利,又沾風雅。

項元汴厭倦科舉考試,淡於仕途做官,而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鑒賞、收藏文物上。他收藏的古代書法名畫以及玉石,數量之多、質量之高,空前絕後。項元汴儲藏書法名畫豐厚,熏習既久,書畫自通,他的書法俊逸高古,神合臻境。他還著有《蕉窗九錄》,“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就出自書中。他的畫作有《壽星竹》軸,輯入《石渠寶笈》。創世作品有:《蘭竹圖》軸,輯入《參加倫敦中國藝展出品圖說》。

這樣的收藏大傢自然不會錯過紫砂壺,明代萬歷年間的紫砂名工巧匠,除時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三大妙手外,還大量湧現各懷絕技的制壺高手,大大提高瞭紫砂壺的制作技術,促進瞭紫砂市場的繁榮。

江南地區一些官僚士大夫,爭相定制紫砂文玩茶具,項子京就是其中之一。最為著名的有李茂林制僧帽壺,蓋內有“茂林”長方印記,壺底刻有:“萬歷丁醜子京先生索,文嘉銘。”有藏於香港茶具文物館的時大彬制印包方壺,壺底刻有“墨林堂大彬”五字楷書款。

▲李茂林 僧帽壺 蓋內有“茂林”長方印記

▲大彬款 印包方壺 現藏香港茶具文物館

不過此印包壺尚有疑點:項子京卒於1590年(萬歷十八年),而時大彬則生於1573年。從印包壺所呈現的高超工藝,再對照大彬其他早期作品來看,可以推斷此壺即便為項子京卒年所定制,大彬亦不過十七歲,很難相信十七歲的時大彬就有如此剛柔並濟、韻致怡人的作品呈現。

吳山莊編《中國紫砂辭典》記載,“傳項子京(墨林)定其壺式,世稱天籟閣壺”。可知項子京不僅定制壺、收藏壺,而且如同兩百多年後的陳曼生一樣,已經參與到紫砂壺造型設計之中,為紫砂壺註入瞭人文氣息。

▲墨林壺

墨林壺,此壺身桶飽滿大氣,圈足直頸簡潔有力,蓋面穹起與壺身渾然一體,鈕為乳頭狀,挺拔而實用,長圓直圈把與短流彎嘴相呼應。整壺呈現出簡勁、大氣、雅致的明代典型審美風格。壺底刻銘文:“煮茶亭長項氏子京墨林”。遺憾的是未見制作者刻款或印記。

翻閱著有《陽羨名陶錄》的清代著名文士吳騫另一著作《桃溪客語》,發現這樣的一條記載:“蔣時英:明萬歷十年至崇禎十四年間(1582年~1641年)人,原籍江西婺源。時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後客於陳繼儒時改名時英。凡所制作,堅致不俗,其壺為項子京定式,世稱‘天籟閣壺’。”因項子京離世時蔣時英年方八歲,如何為其定壺式?吳騫此語至多可解為蔣時英所制壺式多為項子京當年所設計。

那麼,如此精彩而堪把玩的砂壺還能出自誰之手呢?在那個紫砂壺草創時代,能入收藏大傢項子京之眼的人不多啊?時大彬尚年少,供春離去已久,而四名傢(董翰、趙梁、袁錫、時朋)皆制大壺,且除董翰始造菱花式而追求工巧之外,三傢多古拙,都與此壺簡勁雅致之風難符。除此之外所剩選項隻有李茂林瞭。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記載:“李茂林,行四,名養心。制小圓式,妍在樸致中,允屬名玩。”從正德至萬歷,藝人所制多大壺,李茂林始制小圓式,實為紫砂小壺之鼻祖。而墨林壺的尺寸正堪把玩,若非李茂林所制,與項子京同時之人還有誰制紫砂小壺呢?且“妍在樸致中”似乎就是為墨林壺所下的斷語。

墨林壺若果為李茂林所制,不知在項子京眾多頂級藏品裡是否得意?據《項子京歷代名瓷圖譜》載,他還收藏有兩款能變色的供春壺。但李茂林亦非泛泛之輩,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就贊揚他“壺藝在時大彬之上,為供春勁敵”。然而,項子京死後不足六十年,清兵入嘉興,項傢累世所藏盡皆散去,隻留下瞭書畫、文玩上他的一方方印記。又過百年,連他忠實的崇拜者乾隆帝南巡至天籟閣遺址亦寫詩感嘆:“槁李文人數子京,閣收遺跡欲充楹。雲煙散似飄天籟,明史憐他獨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