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第33篇原創走心科普

(如需轉載,請加運營微信:zhubaoj01)


采金為絲,妙手編結。

雍容華貴的花絲鑲嵌,代表瞭貴金屬制作工藝的巔峰境界,從舊時專供宮廷,到如今傳於民間,已經有不少人接觸、佩戴過花絲鑲嵌制品,並為其精致繁復的工藝所折服。

上一期文章,我們介紹瞭花絲鑲嵌的工藝流程和真偽鑒賞,今天我們來繼續介紹一下花絲鑲嵌工藝的傳承和發展。

一、傳承

早在漢代,巧手工匠們就已做出瞭成型的花絲鑲嵌制品。

↑↑↑ 東漢·掐絲嵌寶石金避邪、天祿/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

盛唐時社會繁榮,萬國來朝,唐代的金銀器不但雍容精美,還吸收瞭很多外來文化的元素。此時女性開放而自信,服飾華美,妝容靡麗,花絲技藝也被更廣泛地運用到瞭首飾制作上。

↑↑↑隋·嵌寶石金項鏈/李靜訓墓出土

宋元時期,花絲工藝已經相當成熟,做出的首飾即使以現在的眼光去看,也會擊節贊嘆。

↑↑↑元·金花步搖/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曲寺村出土

明代花絲鑲嵌達到巔峰階段,集傳統花絲、鏤雕、鏨刻、鑲嵌技術之大成,極盡奇巧細致。下面這隻樓閣金簪,在方寸間營造出多棟樓閣,飛簷、廊柱,還能看到仙人在其中奏樂起舞。簡直是把價值連城的不動產直接變成動產頂在瞭頭上。

↑↑↑明·樓閣金簪/益莊王墓出土

而現今存留於世的最著名的花絲鑲嵌制品,非明代萬歷皇帝的金翼善皇冠莫屬。這頂金冠由0.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出花紋,薄如輕紗,整個金冠重僅826克,綴有遊龍戲珠圖案,一個接頭也無,可謂真正的“天衣無縫”。

↑↑↑明·萬歷皇帝金絲翼善冠/出土於明定陵

清代,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花絲鑲嵌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全行業分為實作、鑲嵌、鏨作、攢作、燒藍、點翠、包金、鍍作、拔絲、串珠等11個專業。

↑↑↑清·累絲宮燈形金耳墜/北京石景山區

↑↑↑昭儀翠屋仿制品

↑↑↑清·金座累絲嵌寶鑲紅珊瑚盆景

辛亥革命後,宮廷藝術散落民間,金店、銀樓紛紛開張。據統計,僅北京就達百多傢,花絲鑲嵌行業極為興旺。新中國成立後,北京花絲鑲嵌廠成立,將花絲鑲嵌作為贈送給外賓的國禮和重要出口創匯產品。

↑↑↑民國金累絲鳳紋嵌核雕“珠江市井”卡扣手鏈

現代,受市場需求不暢、款式陳舊、年輕工匠不足等因素影響,一些花絲鑲嵌工藝作坊的經營現狀並不樂觀,花絲鑲嵌工藝一度瀕臨失傳。加上很多旅遊工藝品打著花絲鑲嵌的名義,出產大量粗糙、劣質、假冒產品,破壞瞭傳統花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印象。

不過自從2014年北京工美集團制作的“繁花”花絲手包成為APEC國禮之後,花絲鑲嵌又重回大眾視線。

↑↑↑APEC國禮《繁花》花絲手包

在今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采用雕漆、花絲鑲嵌、京繡元素制作的《和合之美》捧盒套裝,也再次作為國禮,讓世界認識中國傳統工藝的美好。

二、發展

由於材料珍貴、工藝復雜,許多非遺打從誕生之日起就隻屬於小眾,不論是花絲鑲嵌,還是緙絲、金漆鑲嵌、螺鈿點漆等,在古時是皇傢禦用,在現代也是奢侈品。

因為這是一門追求極致的手藝,隻有帶著一顆安靜的心的工匠才能做到。這種與工業化流水生產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恰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

北京工藝美術大師趙春明創作的大型花絲作品《黃鶴樓》,按54:1的比例耗時3年半設計、制作而成。

長198厘米,寬122厘米,高142厘米,實用純銀近 70公斤。每一個細部,陰瓦、瓦當、花紋、門窗、懸龍腕,都是花絲鏤空制作、手工編織,每根銀絲0.27毫米,比頭發絲略粗一點。整個作品要由幾萬根銀絲組成。

↑↑↑大型純銀花絲嵌鑲擺件《黃鶴樓》獲得2009年“工美杯”金獎

↑↑↑《黃鶴樓》的創作者趙春明,北京工藝美術大師

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白靜宜及其工作室歷時十個月,仿制再造瞭清代貂皮嵌珠皇後朝冠。由總重量為2781.56克的22K黃金打造。總共鑲嵌珍珠542顆,並且在原本鳳冠頂尖處以及金翟鳥的背部鑲嵌裝飾以玻璃種翡翠。底座配以景泰藍工藝,精美絕倫,富麗堂皇。

國傢級工藝美術大師程淑美將花絲鑲嵌形容為金與火的藝術,她最擅長觀音塑像。極細致的花絲編織成觀音法袍,衣袂翻飛,如禦風而行,不是親見難以想象剛硬的金屬會有如此柔媚的展示。

↑↑↑程淑美大師作品《楊柳觀音》

當然有人說,這些作品雖可傳世,但難免曲高和寡。為瞭推廣花絲鑲嵌技藝,更多的人走向瞭不同的路子。

  • 一是用銀、銅等材質,降低成本,千元左右就可以擁有一件精美的花絲首飾。
  • 二是增加新鮮元素,讓傳統工藝煥發出新的設計感。
  • 三是一種討巧的方式,借鑒花絲的元素制造出更適合大眾消費的產品。

比如故宮借鑒花絲造型推出瞭雍正款金累絲花囊還有鏡子,精細的鑄模技術讓金屬材質的花囊呈現出條理分明的花絲紋理,與真正的花絲很相似。

在萌萌噠故宮大ip/網紅雍正加持下,這款隻賣60元錢的花囊和鏡子,收到網友熱烈追捧。

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花絲鑲嵌,是曾經活躍於紫禁城深處的記憶,如今皇傢不在,金絲軟帶流落民間,然而它更加需要傳承,尤其是新一代年輕人的傳承。

本文“珠寶匠”原創,如需轉載,請加微信:zhubaoj01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