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數字時代,節奏如電光火石般迅猛,似乎永不間斷,時間被打碎成瞭比特和字節。我們對廣度的熱愛超過瞭對深度的關註,註重反應速度卻不願深入思考。我們流連於事物的表象,滿足淺嘗輒止的片刻歡愉,卻幾乎從不久留。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爭先恐後,卻吝於用片刻思考目標或方向。我們事務纏身,卻又總是筋疲力盡。

大多數人僅僅希望竭盡所能,而當生活的要求超出能力所及,我們會著眼現狀提出權宜之計,或許在短期內會運作良好,而負面效應卻往往在長期過程中慢慢浮現。我們吝惜睡眠,用外帶快餐填飽肚子,用咖啡提神,用酒精和安眠藥放松身心。面對工作的無盡索取,我們變得暴躁易怒,註意力也難以集中。結束漫長的一天,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傢裡,又常常發覺傢庭也不再是歡樂和力量的源泉,隻是為超負荷運轉的生活又添一項負擔。

我們隨身帶著日程表和待辦事項清單,揣著掌上電腦和黑莓手機,即時通訊和提醒窗口佈滿電腦屏幕。這些都是原本旨在幫助人類更好管理時間的偉大發明。我們為一心多用的能力自豪,將長時間伏案工作視作榮譽徽章。“全天候”可以描述這個連軸轉的世界。“癡迷” “瘋狂”“崩潰”不再是心理學術語,如今已變成瞭日常生活的標簽詞。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的唯一辦法隻有在每一天裡最大程度地生擠硬塞。然而新的問題出現瞭,再高效的時間管理也無法確保我們有足夠的精力處理每一件事。

請思考以下場景:

● 你參加瞭一場長達4小時的會議,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廢話——但是剛到下半場你的精力就急劇下降,連集中註意力都變得極其困難。

● 你精心規劃瞭一天的12小時,但是到瞭中午你的精力就走向瞭負面,毫無耐心,焦躁易怒。

● 晚上你專門為孩子騰出時間,卻仍舊被工作的思緒煩擾,不能專心陪孩子。

● 日歷和掌上電腦都提醒你今天是愛人的生日,傍晚來臨時你卻因為疲倦失去瞭慶祝的心力。

精力,而非時間,是高效表現的基礎

這條理論革命性地刷新瞭我們對高效表現來源的認知,也極大地轉變瞭我們的客戶管理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每件事情——不管是與同事的互動、做出重要的決定,還是陪伴傢人,都需要精力。精力的重要性看似顯而易見,卻經常被人們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忽略。如果精力的多少、質量、集中程度和力度不恰當,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我們所有的想法、情感和行為都對精力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生命的終極質量並非由壽命衡量,而是由我們如何在擁有的時間裡投資精力決定。本書的基礎概念簡明易懂,我們每年為數千位客戶制定的基本培訓理念同樣如此:

有技巧的精力管理

是高度表現、健康和幸福的基礎

人們不可避免會遇到差勁的老板,糟糕的工作環境,困難的戀愛關系,以及現實中生活中的種種危機。盡管如此,我們依舊可以比現在更好地掌控精力。一天隻有固定的24小時,但精力的儲備與質量卻沒有定數。精力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我們越是本著負責的態度對待它,越能變得多產而高效。反之,越是怨天尤人,我們的精力會變得越是消極、質量低下。

如果明天早晨你醒來的時候,帶著對工作和傢人的積極、專註的精力,你的狀態會有多大程度改善?如果你是領導或經理,積極的精力和激情將會給公司環境精力帶來多大的價值?如果員工們擁有更多的積極精力,同事關系、客戶服務質量又會有多大的提升?

領導是組織精力的統籌人,在公司、機構及傢庭中均是如此。要想樹立威信,首先要依靠個人精力管理,然後才是調動、集中、投入和發展團隊集體的精力。依靠對個人和團體的有效精力管理,我們才能實現全情投入。

全情投入需要身體活躍、情感聯動、思維集中,並且達到超出個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它意味著你在早晨對工作充滿期待,晚上高高興興地回傢,能夠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間畫上清晰的界線。它意味著全心投入手頭的事務,不管是應對工作挑戰、管理團隊、陪伴所愛之人,還是娛樂消遣。全情投入會從根本上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根據蓋洛普公司2001年初的調查數據顯示,隻有不到30%的美國勞動者在工作時能夠“全情投入”,約55%的人“心不在焉”,還有19%的人“行為消極”,即不僅對工作不滿,還經常向同事訴說感受。消極的勞動力可能導致數萬億美元的損失,更糟的是,員工在企業的時間越久,對於工作的投入就越低。蓋洛普公司另一份調查發現,入職六個月後,僅有38% 的人還能全情投入,而入職3 年後,這一數字降至22%。想想自己的工作狀態吧,你在工作中能夠投入多少?你的同事如何?下屬又如何?

在過去十年中,客戶對精力的誤用和揮霍總能一再刷新我們的認知——不良的飲食習慣,無效的恢復和重振精力方式,註意力不集中等。我們希望在本書傳達的經驗已經過多次證明,在個人與團體方面均行之有效。隻要遵循書中精力管理原則和方法,你會發現,自己生活、工作、處事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表現會更好。我們數以萬計的客戶都曾親身經歷過,一旦不能全情投入,會立刻損害個人表現,並對他人帶來不良影響。學習如何高效、明智地管理精力,會為個人和組織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精力管理的四個基本原則

我們對精力重要性的認知始於對專業體育的案例研究。 30年來,我們公司與世界頂級運動員合作,精確剖析是什麼讓運動員在高強度競爭壓力下保持高水準的表現。前期我們的主要合作夥伴是網球運動員,超過80位世界頂尖選手都曾參與我們的研究,這當中包括桑普拉斯、考瑞爾、桑吉絲、古利克森兄弟、佈魯格拉、薩巴蒂尼和塞萊斯等。

這些運動員常常在陷入困境時尋求我們的幫助,經過我們的調整,他們的情況通常會有顯著好轉。與我們合作之後,桑吉絲首次獲得美國公開賽冠軍,單打、雙打世界排名均升至首位;薩巴蒂尼獲得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美國公開賽冠軍;佈魯格拉的世界排名從79位升至前十,並贏得兩次法國公開賽冠軍。我們陸續培訓瞭一批專業運動員,包括高爾夫選手歐米拉和艾爾斯,曲棍球選手林德羅斯和裡克特,拳王曼奇尼,籃球明星安德森和希爾。速滑明星詹森經過我們兩年密集培訓,摘取瞭職業生涯中唯一一塊奧運會金牌。

我們與運動員合作成功的秘訣並非在於技巧或戰略。人們通常認為,才華橫溢的人面對挑戰時隻要配備足夠技能,就能夠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卻並非如此。精力才是完全點燃才華和技能的正解。我們從不探究塞萊斯如何發球,歐米拉如何開球,希爾如何罰球,這些運動員在此之前已經具備瞭超人的才華,並已有所成就。相反,我們致力於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管理精力,以應對眼前的各類挑戰。

運動員是個要求嚴苛的群體。他們並不滿足於激勵口號或是有關表現的漂亮理論,他們需要的是可以量化的,持久的解決方案;他們關心擊球率、罰中數、聯賽勝利和年終排名;他們想在最後一局第十八洞前一桿入洞,在千鈞一發之際罰球命中,在哨聲響起前1分鐘突破重圍接到隊友的傳球。除瞭這些,其他都是空話。如果不能為運動員帶來預期效果,我們在他們的生活中存在的時間也不會長久,我們學會瞭為這些數字負責。

我們在體育界的成就有口皆碑,也接到無數請求,希望把培訓模式引入其他需要高效表現的領域。於是我們開始與聯邦調查局人質解救小組、法警、醫院重癥監護工作者合作。時至今日,我們的合作主體已廣泛擴展到高層管理者、創業者、經理人和銷售員,最近還增加瞭教師、牧師、律師和醫學院學生。我們的企業客戶名單包含《財富》世界500強公司,比如雅詩蘭黛、所羅門美邦、輝瑞制藥、美林證券、百時美施貴寶和凱悅酒店集團等。

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運動員的精力需求跟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精力需求相比簡直相形見絀。

這怎麼可能?

這一結論看似反常,其實大有深意。專業運動員通常90%的時間都在訓練,為瞭在剩餘10%時間裡取得結果。他們的生活圍繞著增強、保持和恢復精力的主題,為短期的高強度競技做準備。以實用為出發點,他們精確規劃的日常作息也為各方面的精力管理設定瞭嚴格的程序——吃飯睡覺,訓練休息,情緒控制,心理準備,保持專註,定期自查目標完成情況,等等。然而,大多數普通人從未接受過類似的系統訓練,每天仍需要做到8~12小時的最佳表現。

大多數專業運動員每年得以享受4~5個月的淡季休假。經過數月的高壓力、高強度的競技比賽,淡季休假是運動員休整、療傷和成長的重要時期。相反,普通人的“淡季休假”加起來也不過一年幾周的假期。即使在休假期間,你也不見得完全在休息和恢復,因為總需要抽出時間回復郵件、查收語音信息,思考下一步的工作。

最後,專業運動員的平均職業生涯為5~7年不等。如果財務管理妥當,基本可以保證一生衣食無憂,隻有極少數人會頂著壓力外出奔波再找一份工作。相比之下,你可能要面對40~50年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

在這樣冰冷而殘酷的現實下,我們如何才能保持最佳表現,同時又不損害健康、幸福和對生活的熱情呢?

你一定要全情投入

優秀表現的難度在於,它需要從各個方面更有效地管理精力,達到最終目標。這個過程由四條關鍵的精力管理法則驅動,它們是整個轉變過程的核心,對於建立高產出的、全情投入的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原則一:

全情投入需要調動四種獨立且相關聯的精力源:

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

人類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精力系統,全情投入也並非隻有一種維度。流過我們身體的精力同時需要體能上、情感上、思維上以及意志上的動力,每一種動力都很重要,而每一種都無法構成完整的精力,同時又對其他三種有著深刻影響。為瞭發揮出最佳表現,我們必須有技巧地管理這些互聯互通的精力維度。若從中抽掉任何一面,就不能完全調動我們的才華和技能,好似發動機的一個氣缸熄火就會噼啪作響。

精力貫穿生活的各個方面。體能精力有高有低,情感精力有正有負。這是我們最基本的精力源,若沒有優質的燃料,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下圖描述瞭體能由低到高、情緒從負面到正面的變化。精力越是消極、情緒越低落,表現就越糟糕;反之,精力越積極、情緒越高漲,表現也會越高效。全情投入和最佳表現隻可能存在於“高-正面”的象限。

心不在焉會導致嚴重後果時,全情投入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想象你是一位正要接受心臟手術的病人,你希望你的手術醫師屬於哪個精力象限?如果他踏進手術室時憤怒、沮喪、焦慮(高-負面),你會怎麼想?如果他帶著過度工作的筋疲力盡和抑鬱的情緒(低-負面)呢?如果他心不在焉、懶懶散散、甚至有點迷糊(低-正面)呢?毫無疑問,你一定會希望你的醫師充滿活力、自信滿滿又積極向上(高- 正面)。

想想每一次由於你因為沮喪而向別人大喊大叫,或是工作粗枝大葉,或是對手頭工作精神不集中,別人的生命可能就處於危險當中。通過管理精力,你很快就會從低落、魯莽和草率中走出來。我們有責任管理時間和金錢,也同樣有責任管理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的精力。

原則二:

因為使用過度和使用不足都會削弱精力,

必須不時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人們極少考慮我們消耗瞭多少精力儲備,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它能夠隨用隨取。事實上,不斷增長的需求逐步耗盡瞭我們的精力儲備——尤其由於我們不對隨著年齡出現的能力減退做任何補救。通過全方位的訓練,我們可以極大地減緩身體和思維的衰退,並切實地深化情感和精神的能力,直至生命的盡頭。

相反,如果我們按照高度單線化的方式生活,即消耗的精力超過恢復的總量,或是恢復的精力超過消耗的總量,我們最終會崩潰、衰退、萎縮、失去熱情、生病,甚至英年早逝。不幸的是,恢復往往被看作虛弱的表現而非可持續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導致我們對精力儲備的更新和擴充不甚在意,個人和團體層面均是如此。

要想保持生命的躍動,

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有節奏地

消耗和更新精力

最豐富、最快樂和最高產的生命的共通之處,是全情應對眼前的挑戰,同時能夠間斷地放松,留給精力再生的空間。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將生命當作一場永無止境的馬拉松,逼迫自己超過健康消耗的范疇。當我們不斷消耗精力,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恢復,情感和思維的躍動會變成一條沒有變化的直線;當我們沒有消耗足夠的精力,體能和意志的躍動也會變成一條沉悶的直線。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

回想一下長跑運動員的表情:緊繃,蠟黃,略顯陰沉,波瀾不驚。再想一下短跑運動員的表情,比如瓊斯和約翰遜。他們總是渾身充滿力量,似乎激情馬上就要噴薄而出,迫切地想要突破自己的極限。原因很簡單,不管面對挑戰是如何緊張激烈,終點線就在100米或200米開外,清晰可見。因此,我們也必須學會將自己的生活看作一系列短跑沖刺,在某些時間段全情投入,在另外一些時間段閑雲野鶴,更新精力儲備,以應對下一個挑戰。

原則三:

為瞭提高能力,我們必須突破自己的慣常極限,

模仿運動員進行系統訓練。

壓力並非是我們生活中的敵人,相反,它是我們成長的關鍵。為瞭增強肌肉的力量,我們會有針對性地向它施加壓力,使它爆發出超常水平的精力,造成肌肉纖維的微小撕裂,運動結束後幾乎喪失運作能力。但隻需24~48小時的休整,它會變得更強壯,能夠更好地應對下一次刺激。這種方式目前廣泛應用在體力訓練中,亦可用來鍛煉生活各個層面的“肌肉”——從共情和耐心,到專註力和創造力,還有正直和守信。身體的訓練系統同樣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簡化瞭我們跨越阻礙的方式,還帶來瞭革命性的理念。

我們鍛煉情感、思維和意志能力,采用的是與鍛煉體能相同的方法

通過突破極限和休整恢復,我們可以在各個方面獲得成長。肌肉在正常范圍內使用並不會增加力量,還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退。肌肉鍛煉的最大障礙是,大多數人在剛剛體驗到超出極限的不適時就退縮瞭。為瞭滿足生活對我們的索求,我們必須學會在能力不足時系統地訓練、增強肌肉力量。任何會導致不適的壓力都可能幫助我們提升能力——在體能、思維、情感和意志上都是如此——隻要事後得到有效的恢復。就像尼采說過的:“打不倒我們的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對“公司運動員”的要求比對專業運動員的更高,時間也更長,因此他們更有必要學會系統地訓練自己。

原則四:

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即細致具體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現的訣竅。

變革是艱難的。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大多數行為都是非自覺和潛意識的,每天重復上一天的行為。變革的難點在於,有意做出的改變常常無法堅持下去。我們的意願和自律性遠比我們想象的薄弱。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很可能不會長久堅持這件事。維持現狀對我們有莫大的吸引力。

逐漸成為自然的積極儀式習慣,

紮根於我們的深層價值觀。

“儀式習慣”指的是定義明確、具有高度計劃性的行為。毅力和自律將人們推向某種特定的行為方式,而儀式習慣自動會把人們拉向某條軌道。比如刷牙,你並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去做,它已經變成因健康觀念而自發產生的行為。人們在刷牙時通常切換到自動的模式,不需刻意的努力和主動意識。儀式習慣的優勢在於,確保我們在非必要情況下盡量減少意識精力的消耗,讓它可以節省下來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

回顧生活中那些積極而高效的時刻,你會發現背後少不瞭某些特定習慣的幫助。如果你飲食規律,很可能是采購食品的習慣和點餐的規律所致。如果你身體健康,很可能是因為每周都拿出固定的時間運動和鍛煉。如果你在銷售領域業績斐然,很可能已經習慣為撥打營銷電話做心理建設,在談話時即便遭到拒絕也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如果你的管理方式很有效,可能因為你的評價讓他人感覺到充滿挑戰而不是受到威脅。如果你跟伴侶和孩子關系很親密,說明你習慣經常抽出時間陪伴他們。如果你面對嚴苛的要求也能繼續保持積極的精力,說明你一定有可以讓自己從壓力中恢復的特定方法。我們發現,為瞭確保全情投入,建立良好的儀式習慣是精力管理的最有效方式。

管理精力的三個步驟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在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能力卻隨年齡衰退時,我們應如何產生並保持全情投入所需的多重精力?

我們發現,是三個步驟——目標-事實-行動,保證瞭變革的持久性,三者缺一不可。

變革過程的第一步是明確目標。面對自己的固有習慣,以及維持現狀的天性,我們需要受到啟發,做出改變。我們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依照我們最深層次的價值取向分配精力?”如今,人們像星際旅行一樣超速前進,結果既不願花時間思考自己最看重什麼,也不願把這些事情放在首要和中心的位置。多數人花費太多時間處理眼下的危機,應付他人的期望,而不是思維清醒地思考什麼最重要,並以此為指導做出謹慎的選擇。

在明確目標的階段,我們的任務是要幫助客戶梳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並引導他們在人生和工作方面構建切合實際的願景。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既為變革提供高純度的精力動力,也能如羅盤一般,指引人們安然度過生活的無常變幻和波譎雲詭。

制定變革的計劃離不開對個人現狀的清醒認知。變革的第二階段就是面對現實。我們首先向客戶提問:“ 當前你的精力管理情況如何?”逃避沉重而不愉快的真相是人的天性。我們常常低估自己的精力管理方式所帶來的後果,但又不能坦然地自食苦果。今天喝瞭多少酒,拿出多少精力面對老板、同事、伴侶和孩子,工作時是否專註又熱情。人們在面對自我時往往會戴上 “玫瑰色濾鏡”,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或者全然否認所做抉擇對精力的儲備、質量、力量和專註力所造成的深刻影響。

面對現實從可靠的數據收集開始。當客戶尋求幫助,我們會帶他們進行多項體能測試,細致分析他們的飲食,並提供一份詳盡的問卷,盡可能準確地評價他們管理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精力的方式。同時,我們會請他們最親近的5個人填寫一份相似的問卷。這些數據讓我們得以直觀地衡量他們當下的能力,找出阻礙他們全情投入的罪魁禍首。

變革的第三步是行動,用實際行動縮小“現實的我”與“理想的我”、“目前的精力管理方式”與“為達目標所需要的精力管理方式”之間的差距。在此過程中需要建立以良好精力儀式習慣為基礎的個人發展計劃。某些儀式習慣有所裨益,某些則純屬為瞭應急,這是人們的常態。“應急”的習慣或許能在短期內幫我們解決生活的難題,長期來看卻會極大損害我們的能效、健康和幸福。例如,靠垃圾食品瞬間提升精力,通過抽煙喝酒緩解焦慮,為瞭追趕進度盲目地一心多用,放棄更有挑戰性的長期目標而轉投看似容易的緊急事件,對私人生活不管不顧等。這些習慣的惡果隻會隨著時間慢慢顯現。

幸運的是,雖然不良習慣會損害生活質量,良好的習慣仍然能幫助人們提升自我,煥發出新的面貌。創造並維持全方位的精力充沛是可行的,我們並非隻能被動等待精力隨著時間衰退下去。養成精力儀式習慣需要在具體時間發起明確的行動,由深層價值觀驅動。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

我們的客戶羅傑先生的案例生動說明,看似不經意的選擇是如何蠶食精力,影響表現,最後損害生活的全情投入。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們設計瞭一套模型和系統訓練,幫助人們更好地分配、管理、集中和更新自我及他人的精力。這套系統訓練為羅傑帶來瞭極大改觀,還幫助數以千計的人重燃瞭生活的熱情。我們希望它也能為你的生活帶來同樣的改變

你要記住這些要點

● 精力管理,而非時間,才是高效表現的基礎。高效表現源於有技巧的精力管理。

● 領導者正是團體精力的統籌人。他們首先要具備個人精力管理技巧,然後才能調動、集中、投入和維持團隊的集體精力。

● 全情投入是確保最優表現的最佳精力狀態。

● 原則一:全情投入需要調動四種獨立且相互關聯的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

● 原則二:因為使用過度和使用不足都會削弱精力,必須不時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 原則三:為瞭提高能力,我們必須突破自己的慣常極限,模仿運動員進行系統訓練。

● 原則四: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即細致具體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現的訣竅。

● 確保改變持久需要完成三個步驟:明確目標,正視現實,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