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有一用齋 05-05 06:21

看全球風雲

原題:遠去的歷史:“28個半佈爾什維克”的最終歸宿

夏厚鋒 總字部隊子弟

中共黨史上著名的"28個半佈爾什維克",指的是以下29個人 :

王明、秦邦憲(博古)、 張聞天 (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澤民、陳昌浩、張琴秋、何子述、何克全 (凱豐)、 楊尚昆、夏曦、孟慶樹、王保禮、王盛榮、王雲程、朱阿根、 朱自舜、孫濟民、杜作祥、宋潘民、陳原道、李竹聲、李元傑、汪盛荻、肖特甫、殷鑒、 袁傢鏞、徐以新。

二十八個半佈爾什維克舊照

Image

1929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學舉行大會,聽取並討論學校支部局的報告,由於分歧很大,會議最後隻好進行投票表決,結果大多數學生反對這個報告,隻有29個人支持,其中的徐以新因為年紀小、個子低、態度也不堅定,還隻是個團員,被稱為半個。據參加過這次大會的毛齊華(曾任浙江省政協主席)回憶,"28個半佈爾什維克"的提法是中大學生餘篤三(曾任紅四軍政委,1933年被張國燾殺害)為瞭挖苦這些人而叫出來的。以後的王明宗派集團就是從這29個人發展起來的。由於當時沒有記錄,29個人的名單並不確定,後來流行的29人名單中的有些人(比如王明)並未參加那次大會。不過,王明宗派集團的主要成員基本上都包括在這個名單裡瞭。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

Image

"28個半佈爾什維克"有4名女性,即孟慶樹、張琴秋、朱自舜、杜作祥。

在這些人中,有的人存在著特殊關系,如 :沈澤民和張琴秋當時已是夫妻 ;孟慶樹當時是王明追求的對象,回國後也成瞭夫妻 ;朱自舜是孟慶樹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最好的朋友。

"28個半佈爾什維克"回國後,隨著形勢的變化,其個人命運也發生瞭巨大變化。

王稼祥到達中央蘇區後, 堅定不移地支持毛澤東擔任紅軍領導工作,在遵義會議和反對"左"傾軍事路線的鬥爭中做出瞭重大貢獻 ;

張聞天也站在正確路線一邊,在長期的工作中對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瞭重大貢獻 ;

秦邦憲在"七大"上做瞭誠懇的自我批評,在領導 《解放日報》、新華社以及同國民黨談判的鬥爭中,做出瞭卓越貢獻 ;

楊尚昆、張琴秋也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為黨做瞭很多工作 ;

何克全 ( 凱豐 ) 在遵義會議時仍堅持不改,但最終糾正瞭錯誤 ;

夏曦在一次戰鬥中犧牲, 被追認為烈士 ;殷鑒則在唐山煤礦時被捕犧牲 ;

李竹聲、王雲程、孫濟民、 盛忠亮、汪盛荻、朱阿根等人回國後,脫離瞭革命隊伍, 成瞭中國革命的叛徒 ;

還有一些人,回國後表現平平淡淡,如王保禮、李元傑、肖特甫等人,遠不如當年那樣"領風氣之先";

而教條宗派頭頭王明與其妻孟慶樹,對自己的錯誤始終不思悔改,一錯到底。

1938年國共合作時期駐武漢的中共領導人,左起:周恩來、博古、王明、葉劍英

Image

這29個人都走完瞭各自的人生之路,其歸宿各不相同,大致分為四類,簡要介紹如下:

第一類 開國元勛

●楊尚昆(1907—1998)

【楊尚昆】28個半中的很多人雖然曾經一度輝煌過,但後來的結局都不大美妙,隻有楊尚昆是個異數。除瞭文革期間一段外,他基本上是一帆風順,直至最後成為國傢主席。究其原因,大概是楊的性格比較平和之故。他回國沒多久就擔任中宣部長、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等高級職務,其時正是王明路線猖獗之際,但他並沒象其他人那樣滿口教條、滿腦宗派、驕橫跋扈。遵義會議後投向毛澤東,任三軍團政委時甘當彭德懷配角。抗戰時當北方局書記,後來當軍委秘書長、中辦主任,仍舊不事張揚,踏踏實實幹自己的事。大概就是這種性格得到瞭毛鄧的賞識而得以重用。1980年代成瞭中國共產黨、國傢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之一,是中共八大元老之一。至於晚年形成楊傢將勢力並最終受挫,主要是乃弟的關系。

1933年,(左起)葉劍英、楊尚昆、彭德懷、劉伯堅、張純清、李克農、周恩來、滕代遠、袁國平等人在福建合影

Image

左起陳雲、楊尚昆、彭真、周恩來

Image

●張聞天(1900—1976)

Image

【張聞天】曾化名洛甫。洛甫是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理論水平極高。不過,早期的他由於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學理論有些食古不化,思想觀念充斥著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對毛澤東符合實際的政治軍事路線缺乏瞭解,他一度支持張國燾,批判毛澤東的正確路線,態度非常激烈,用詞也非常尖刻。在遵義會議上出任中共名義上的領袖,會議後雖然與博古分道揚鑣,但教條主義宗派主義觀念仍未從思想上真正得到認識,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對四方面軍的態度就是新形勢下的新表現。一四方面軍的分裂張國燾應負主要責任,但洛甫博古等人會師之初的簡單粗暴態度也有相當責任。後來要把總書記職務讓給張國燾也證明瞭他的不成熟。不過,從此以後,洛甫基本上是有功無過瞭。一直擔任中共名義領袖直到194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外交部副部長。廬山會議上的表現更是達到瞭讓人欽敬的高度,明知毛澤東對他心有芥蒂,明知支持彭德懷可能會身敗名裂,但為瞭捍衛真理,為瞭國傢和人民的利益,毅然站出來表明態度,可歌可泣。

●王稼祥(1906—1974)

Image

【王稼祥】王稼祥是個典型的書生。終其一生,書生本色不變。他到中央蘇區最早,曾以"搖鵝毛扇子"(陳伯鈞語)的身份,參與任弼時顧作霖對毛澤東的圍剿,但一旦認識到毛澤東路線的正確,就第一個從王明宗派陣營中殺出來,毅然站到毛的一邊。這時,任弼時、顧作霖、鄧發、項英、劉伯承正在寧都會議上對毛大加撻伐,博古的臨時中央也是在一年後才來到蘇區。這就是書生本色,隻認理不認人。後來,王在遵義會議上把毛推上瞭領導崗位,自己也被選為中共軍事負責人之一,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多年。又在1938年帶回共產國際的指示,擊敗瞭王明的挑戰,對毛來說,可謂功莫大焉。毛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因此一直重用王,長期擔任軍委副主席,王在七大落選中委後毛專門為他說情,十大時又安排他進中委。王稼祥的性格內向,善思考不善交際,擔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多年,除軍團級的領導認識外,對軍師級的幹部竟然都不認識,不免給人一種孤傲的印象,七大中委落選,這是重要原因之一。毛澤東瞭解他的性格,在延安曾安排他擔任中央國際政策研究室主任,但他對這件工作沒興趣,也不認真抓。毛那句名言"抓而不緊等於不抓",就是批評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外交部副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於1974年去世。

1931年蘇區中央局成員合影,右一為王稼祥

Image

1956年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王稼祥與毛澤東、鄧小平商討工作

Image

●陳昌浩(1906—1967)

Image

【陳昌浩】陳昌浩這個人在28個半中比較另類。首先,他是唯一一個真正指揮軍隊的統帥;其次,他的功大過也大。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壯大他功不可沒,西路軍的毀滅他也罪責難逃。他精明強幹、英勇善戰,對敵鬥爭堅決,他冒著風險坐飛機向黃安城裡敵人扔手榴彈的故事很一直為四方面軍的人津津樂道;但張國燾為瞭清除異己,殘殺紅軍將領,他又是重要幫兇。28個半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宗派思想嚴重,但表現形式前後不同。早期是從中央到各根據地當欽差大臣奪權,打擊當地老幹部;後期則是在各自獨立的根據地形成新的宗派。一四方面軍會師後這一點特別明顯,洛甫、博古、凱豐等(甚至包括李德)為瞭維護中央派的利益,對四方面軍大加打擊;陳昌浩則站在新宗派一邊,對中大的一幫老同學充滿敵意,關鍵時刻不顧大局,追隨張國燾南下。在這方面,洛也好、陳也好,眼光顯然都比毛澤東短淺,不知道大敵當前,聯合禦侮是第一位的,可惜當時毛澤東還不能完全控制局勢,結果釀成瞭一四方面軍分裂的悲劇。西路軍受挫後,陳昌浩性格變化極大,晚年膽小怕事,豪氣全無,文革時更是選擇瞭自殺之路。這一點和李立三很相似,李立三也是早年大權在握時狂得沒瞭邊,飽受挫折後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文革初以自殺瞭斷,但陳昌浩人品不如李立三。

【張琴秋(女)】戰爭是殘酷的,對男人如此,對女人尤甚,敢於直顏面對這種殘酷的女性都是偉大的,張琴秋就是位偉大的女性。張琴秋不是那種花瓶似的女性,她曾經擔任過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婦女獨立師長,還親自指揮打過仗,這種經歷在中共女革命傢中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後來沒有離開軍界,她很可能會成為55將軍中唯一的女中將。張琴秋長得漂亮、能歌善舞,但經歷坎坷。1904年11月15日生,浙江桐鄉人。1924年4月,經楊之華和中共上海地委負責人徐梅坤的介紹,張琴秋加入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於同年11月轉入瞭中國共產黨。1925年11月,張琴秋與沈澤民舉行瞭新式婚禮。1925年11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1926年5月,張琴秋生下瞭女兒張瑪婭。由於生孩子,張琴秋留級一年,與博古、楊尚昆、李伯釗等成為同學。1931年5月任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婦女獨立師長。1932年紅四方面軍西征,張琴秋身為師政治部主任,不得不離開她的丈夫沈澤民,而且這一離開就是永訣。到川陜後,她和曾中生等人與張國燾的錯誤路線做鬥爭,遭到瞭張國燾的打擊報復。1936年7月,在第三次過草地之前,張琴秋與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結婚,婚後不到一年,又趕上西路軍失敗,孩子在戈壁灘一出生就死瞭,然後又被馬傢軍俘獲,吃盡千辛萬苦,顛沛流離,直到抗戰爆發才被周恩來營救出來。好不容易回到延安,又受張國燾牽連被粗暴批判一通。不久,陳昌浩赴蘇聯,由於蘇德戰爭的爆發而無法回國,第二次婚姻再告結束。後來與老戰友、原四方面軍總醫院院長蘇井觀結婚。1949年10月任紡織工業部部長。1964年,身為衛生部副部長的蘇井觀因病去世。不久文革爆發,張琴秋因不堪凌辱,於1968年4月22日跳樓身亡,以死抗爭。1979年4月,平反昭雪。回顧這位奇女子一生,真如古人所言,紅顏命薄呀。

紅軍最高女將張琴秋

Image

張琴秋與茅盾(左1)等合影

Image

●凱豐(1906—1955)

Image

【凱豐】原名何克全。凱豐這個人很有意思,盡管他曾經貴為政治局委員,但知道他的人並不多,中央臺曾演《延安頌》,很多人看完後,疑問這個政治局開會時頻頻露面的凱豐是幹什麼的?凱豐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他在遵義會議上指責毛澤東"不懂馬列、隻讀過《孫子兵法》"(其實當時毛還沒有讀過《孫子兵法》)。當時,博古下臺已定,凱豐依然堅定的支持博古,是很講義氣的行為,不過,這種義氣此時並無積極意義,實質是頑固的宗派主義觀念,對黨和紅軍是有害的。不久,他改正錯誤,長征路上在與張國燾路線錯誤的鬥爭中,凱豐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態度堅決。黨的七大上,凱豐本是中委候選人,但伍修權發言揭發他在遵義會議上的表現,並反對他做候選人,結果凱豐被擼瞭下來,這也說明他並不是多麼有代表性的人物。凱豐對敵鬥爭還是很堅決的,曾被敵人逮捕坐牢,堅貞不屈,不久被營救出獄。長江局時期,凱豐對王明的做法是不滿意的。還有,著名的《抗大校歌》就是他寫的,他還主持過延安文藝座談會。曾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總書記,1955年在中宣部副部長任上病故。

凱豐(前排左2)與中央領導合影(1937年)

Image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凱豐同志

Image

【徐以新】16歲時就追隨周恩來參加過南昌起義。從蘇聯回國後分配到鄂豫皖根據地,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鄂豫皖蘇區的外交委員會主任,年僅20歲。到川陜蘇區後負責與楊虎城部的統戰工作,與楊簽定互不侵犯協議,派武志平建立秘密交通線。後因反張國燾被關押,直至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才被釋放。延安時期先後任魯藝政治部主任、中直機關黨委書記兼中央管理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建國後任駐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長等,文革後任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1994年逝世後錢其琛曾撰文悼念。

徐以新陸紅夫婦及孩子在延安窯洞前

Image

1945年中共"七大"代表徐以新(左一)、蔡暢、陳賡合影

Image

●王盛榮(1907—2006)

Image

【王盛榮】1907年生,湖北武漢人。1926年5月參加革命,7月參加共青團,任童子團團長,從事青年工人工作,參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5月轉為中共黨員,同年調武漢任中共湖北省委交通員。同年9月到上海。11月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文化班學習。1930 年10月回國,任共青團上海滬西區委副書記,1931年11月至1933年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蘇區中央局委員、少先隊總隊長。當時同在團中央工作的陸定一、張愛萍晚年回顧往事時對王當時的左傾宗派行為都頗有微詞。王盛榮曾於1931年當選為中革軍委15位成員之一,按說他跟軍隊沒什麼關系,這點讓人不解。1937年11月任漢口八路軍辦事處高級參謀。1938年起歷任新四軍第八團政治委員、中共河南省豫南特別區委員會書記、新四軍挺進支隊政治委員、中共豫南省委委員、中央管理局秘書長。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底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嫩江省工委委員、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兼衛戍司令部政治委員。1950年3月至11月任重工業部副部長,中南工業部副部長,兼有色金屬管理局局長。1952年"三反"運動中受迫害,1953年至1957年任中南工程局企業處副處長。1957年任湖北省冶金廳副廳長。1959年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9年徹底平反。2006年9月1日13時50分在傢鄉武漢去世,終年99歲,中央政治局委員俞正聲專程前去看望。

左一王盛榮,左二吳溉之,左三曾國華,左四徐文烈。1948年在齊齊哈爾軍政大學。

Image

2006年王盛榮百歲壽辰留影

Image

第二類 革命烈士

●秦邦憲(1907—1946)

Image

【博古】原名秦邦憲,王明的摯友,王明去蘇聯之後的中共領袖。兩人的思想觀點、作風都很接近,都是嚴重的教條主義者、宗派主義者,所以王明逃跑時把中共中央放心的交給瞭隻有24歲的博古。兩人的區別在於王明更自負,對黨、祖國更缺乏責任感。而博古因為到瞭中央蘇區,親眼目睹瞭戰爭的嚴酷性,自己不懂軍事,知道隻靠背馬列教條解決不瞭現實問題,因而缺乏自信,於是先把希望寄托在李德身上,後發現李德不行,壓力沉重,湘江失敗後曾想自殺,遵義會議中失勢(仍是黨的領導人),雖不大情願,但還是把總書記的位置交瞭出去,說明他還是有一定責任感的。遵義會議後,二十八個佈爾什維克也解散,雖然他的宗派主義思想大大弱化(並未消除,長江局時代又有所表現),但教條主義思想仍根深蒂固。在延安主持解放日報時,辦報方針仍然充斥著黨八股。所以毛澤東針對這些教條主義者搞延安整風,整頓黨風學風文風是非常有必要的。現在有些人想否定延安整風,是不對的,整風後期康生搞搶救運動、肅反擴大化是錯誤的,但不能因此抹殺前期思想整風的重大意義。總體而言,博古對中國革命的貢獻遠遠低於洛甫王稼祥,而對革命事業的破壞則甚大。1946年在重慶飛往延安的飛機失事中死亡。

Image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博古同志

Image

●沈澤民(1902—1933)

Image

【沈澤民】茅盾的弟弟,張國燾紅四方面軍的部下。資格很老,中共還未成立時他就是黨員瞭,是上海小組的成員之一。參加革命後一直從事文學創作,雖然天資聰穎,革命熱情很高,但他這類人小資情調比較嚴重,理想主義色彩較濃鬱,而對中國社會的基本情況缺乏深入的瞭解,往往患有嚴重的左派幼稚病。一旦掌權,必然好心辦壞事。他到鄂豫皖後是張國燾排斥異己、打擊老幹部的重要幫手。張國燾率四方面軍西征後,他率25軍堅守根據地打遊擊。剛打個勝仗,形勢略有好轉,就又忘乎所以,再次左傾盲動,結果使部隊遭受重大損失,無法在當地生存,隻好北上長征。他也於1933年11月病逝於紅安。他對革命事業的忠誠是無庸置疑的,但對革命事業的傷害也是很大的。由於他的表現,中央對他的評價一直沒有明確,直到1963年他的遺骨重新安葬,名字後頭才加上瞭"同志"二字。

沈澤民與張琴秋新婚合影

Image

1963年4月15日,張琴秋(右)和女兒瑪婭出席沈澤民遺骨移葬儀式。

Image

●夏曦(1901—1936)

Image

【夏曦】早年參加新民學會,1921年入黨,後到毛澤東主辦的湖南自修大學任教。大革命時期在湖南與郭亮齊名,當過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中共五屆中央委員。由於他在1933年到1935年間在湘鄂西蘇區三次"肅反"的過程中造成瞭紅二方面軍4萬人以上死亡(包括洪湖紅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段德昌和毛澤東詩詞中"我失驕楊君失柳"中的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在長征中落水無人救助而死。因為他是在長征中死的而得以成為"烈士"。他也算個老革命瞭,其閱歷和王明這幫書生完全不同,真搞不懂他怎麼會和他們攪到一起。按理說,把夏曦放到革命烈士一類裡實在是太抬舉他瞭,因為他對革命事業造成的破壞比國民黨幾十萬人的圍剿都厲害。要是當初不是把他派到湘鄂西,而是派到中央蘇區,有毛澤東這位老大哥鎮著他,可能他不至於變得那麼瘋狂。我懷疑夏曦後來殺人殺得都心理變態瞭,後來溺水而死算他運氣。夏曦的罪惡表現讓我們看到,不受監督的權力實在是可怕。

紅六軍團長征途中攻克湖南省新化城後部分幹部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王震,第四人夏曦,第五人肖克。

Image

●陳原道(1902—1933)

Image

【陳原道】回國後先後任河南省委組織部長、順直省委組織部長、江蘇省委常委。1933年被叛徒出賣被捕,在南京雨花臺壯烈犧牲。其妻劉亞雄也是蘇聯留學生,曾任順直省委秘書長,解放後任勞動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劉亞雄之父劉少白更是傳奇人物,他曾是山西的大地主、省議員,後受女、婿感召,追求進步,遣散傢財,參加中共,是和李鼎銘齊名的兩大開明士紳,解放後任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劉亞雄的兒子劉紀原是遺腹子,曾任國傢航天局長,中共中央委員。紀原的意思就是紀念陳原道。

Image

●宋潘民(1909—1933)

【宋潘民】又稱宋盤民、宋盤銘,張國燾紅四方面軍的部下。從蘇聯回國後,分配到湘鄂西根據地工作,曾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少共中央分局書記,紅叁軍九師政委。地位和鄂豫皖的陳昌浩相同,但命運卻大相徑庭。他因不滿肅反擴大化,被同為28個半的夏曦作為改組派抓瞭起來,後賀關(賀龍和關向應)趁夏曦不在把宋釋放,夏回來後,又把宋抓瞭起來並於1933年12月公審槍斃。

●殷鑒(1904—1937)

Image

【殷鑒】1931年任中共順直省委書記,在華北唐山煤礦進行工運時和薄一波一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關在北平軍人反省院(即著名的草嵐子監獄),為所謂"61人叛徒集團"的成員,在薄一波等人被營救前病逝於獄中。

●何子述(1901—1931)

【何子述】湖北應山人。早年考入武昌高級師范學院,1922年加入中共。曾任中共武昌高級師范學院支部書記,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政治部黨務科科長兼湖北省黨務訓練班訓育主任、代理校長。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任中組部幹事,中共北方局工運負責人。曾與王明博古王稼祥一起反對立三路線,受到李立三處分,被派往天津工作。1931年6月因叛徒出賣在天津被捕,1932年被國民黨處決。六屆四中全會上,因米夫的壓力,何子述等四人的處分被撤消。

第三類 可恥叛徒

●王明(1904—1974)

Image

【王明】原名陳紹禹,二十八個佈爾什維克的領袖人物,1931年在前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出任中共領袖,就此依助外力爬上中共最高位,從此完全唯蘇聯人馬首是瞻。毛澤東曾評價他是:對別人(蘇聯)的事考慮得太多,對自己(中國)的事考慮得太少。屬於老一代的香蕉。為人專橫跋扈,心胸狹窄,又嚴重缺乏自知之明。寫的歪詩不過是順口溜的水平,卻自視甚高,還出版詩集。1931年到1937年在蘇聯,其間毛澤東取得對中共的領導權,批判王明的路線。王明回中國後與毛澤東展開爭論失敗。1956年赴蘇治病,中蘇關系破裂後,站在蘇聯一邊批判中共,與中共為敵,1974年病死於莫斯科。客觀的說,王明在建國初期對國傢的法制建設還是有一定貢獻的。

毛主席、謝覺哉和王明

Image

王明書籍

Image

●孟慶樹(1911—1983)

Image

【孟慶樹(女)】安徽壽縣人,婦女運動領導人,王明夫人。一個非常霸道的女人,王明也讓她三分。1926年3月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五期女生隊,曾任中共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兼資料室主任。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為中山大學第三期學生。1930年回國,被分配到上海滬東區委,在婦委會做女工工作,11月與王明成婚。1932年王明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孟慶樹隨往。1937年11月回國。1983年病死於莫斯科。

Image

王明與孟慶樹合影

Image

●李竹聲(1903—1973)

Image

【李竹聲】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1931年1月回國。1931年9月,被王明指定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博古(秦邦憲)指定為中共上海中央執行局書記。1934年6月被中統逮捕,特務向他勸降時辯不過他,後派高級理論特務勸降成功,遂叛變,並供出盛忠亮地址,使其隨後被捕。後任中統科長,成為國民黨反動派骨幹。解放後被抓獲,1973年病死獄中。

●盛忠亮(1907—2007)

Image

【盛忠亮】又名盛嶽。1923——1926年間,曾在北京法政大學讀書,從事學生運動,任中共北京地委宣傳部秘書。1926年10月,被選派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秋,被派赴蘇俄遠東地區工作,1932年8月調回莫斯科,1932年底回中國,曾任中共上海中央局宣傳部長。1934年6月李竹聲被捕後接任上海局書記。1934年10月被李竹聲出賣後被捕,由其女友秦曼雲(關向應曾經的夫人,也是叛徒)勸說,遂變節,當瞭中統特務。1937年後參加抗戰,1943年任中國國民黨駐印遠征軍特別黨部書記長,協助鄭洞國轉戰印緬戰場;1945年,留任國民政府外交部,並出任民國政府駐烏拉圭大使、伊拉克大使;解放前夕逃往海外,之後移居美國。1984年楊尚昆曾以莫斯科中山大學校友身份邀請盛忠亮訪問大陸。2007年在美國病死。盛忠亮曾撰寫瞭關於二十八個佈爾什維克的回憶錄《莫斯科中山大學與中國革命》,全書共十五章,記述瞭中山大學從籌辦到結束的全過程,以及該校的體制、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生的食宿和業餘生活,描寫瞭該校與國民黨、共產黨和蘇共的關系,寫瞭馮玉祥、宋慶齡訪蘇的情況,還寫瞭中山大學反托派鬥爭和有關"28個半佈爾什維克"的問題,以及中共"六大"的有關情況等等。現在最流行的28個半的名單就是出自他的這本書。

盛嶽(右)與妻子秦曼雲合影

(一對善終的夫妻叛徒)

Image

Image

●王雲程(1905—1969)

【王雲程】又名王雲成。曾任中山大學支部局組織部副部長。1931年任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長,中共江蘇省委書記,1932年2月任團中央書記,後兼任上海局常委。1933年被中統逮捕,遂叛變並加入中統,使羅登賢廖承志等被捕。解放後被人民政府公安司法機關依法逮捕法辦,長期監禁。1969年11月被處決。新版中央委員大辭典說王雲程是六屆中央候補委員、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王藎仁的別名。

●孫際明

【孫際明】又名孫濟民,曾任團中央組織部長,與王雲程同時被捕叛變。

●朱阿根

【朱阿根】又名朱志遠,朱琪。上海工人。曾任中山大學支部局組織部副部長。1931年1月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滬西區委書記,1933年6-11月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並擔任全總上海執行局職工部長。同年冬,赴中央蘇區,參加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執委委員,後任全總蘇區中央執行局副委員長,1934年7月任委員長。同年10月參加長征,遵義會議後,奉命和羅明一起留在貴州開展工作,未及開展工作即被黔軍猶國才部逮捕,旋因證據不足先於羅明獲釋。據《羅明回憶錄》載:羅明夫婦獲釋後到上海找黨,再次被捕,朱琪已成為叛徒,指證羅明為共產黨員。後來當瞭國民黨特務。解放後曾與胡均鶴一起被上海公安局揚帆使用,以特反特。高饒事件後與胡均鶴等一起被捕。

●汪盛荻

【汪盛荻】又名王勝弟、汪輝,從蘇聯回國後擔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長,是江蘇省委書記王明的得力助手,後因叛徒出賣而變節。1949年配合程潛為湖南和平解放做瞭不少工作,1950年被錯誤處決,1983年平反。

第四類 其他

●杜作祥(1907-1997)

【杜作祥(女)】又名杜綽強,也稱杜作強,湖北秭歸人,陳昌浩的第一任妻子。1925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師范學校,1927年加入中共,同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1928年與陳昌浩結婚。1930年回國後,任中共上海中央局婦女部部長兼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部長。1934年6月在上海法租界被捕入獄,1936年9月獲釋,被迫脫黨。新中國成立後,曾在杭州公路工程處、浙江醫藥公司、浙江省稅務局工作。1957年被定為"叛黨分子",開除黨籍。後任杭州工業學校、杭州商業紡織學校、杭州化工學校俄文教員。1965年退休。1982年撤銷叛黨結論,恢復黨籍。1997年2月1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0歲。

●袁傢鏞(1905—1991)

Image

【袁傢鏞】又名袁孟超、宋三。1933年曾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後任全總黨團書記。1934年6月與李竹聲等16人被中統逮捕,1934年11月保釋出獄,改名嚴英。後在中統監視下,主編《世界文化》《中蘇文化》雜志。1947年8月任上海法學院教授。為革命做過一些有益工作,參加反蔣活動,營救地下黨員。1949年5月,先後在上海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任教授兼任馬列教研室主任。1958年支邊到吉林省長春市,任吉林財貿學院教授、科學研究室主任、論史教研室主任。因受饒漱石案牽連而被捕,被認定為中統特務。1978年釋放後,任吉林財貿學遠財經教研室主任、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全國財經院校《資本論》學會顧問。1986年平反,恢復黨籍。1991年逝世。

著名經濟學傢袁孟超

Image

●朱自舜(1909-1996)

【朱自舜(女)】又名朱自純、朱子純,孟慶樹的好友。原籍四川省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浙江省臨海縣(今臨海市)東塍鎮絢珠村李敬永妻。1925年加入共青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在重慶從事學生運動和婦女運動。1927年被派往武漢江岸鐵路工人區區委工作。1928年受黨組織派遣,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共產國際秘密通信學校學習。1928年六大期間,朱自純與鄧穎超、劉伯承、陳學熙(臨海人)、瞿景白、孟慶樹、陳紹禹、沈澤民、何叔衡、劉伯堅、徐特立等49人被列為指定參加及旁聽代表。又參加共青團"五大"秘書處工作,後又到共產國際東方部做黨的機要工作。在莫斯科朱自純結識瞭李敬永,二人志同道合,相互鐘情。1931年黨派二人回國一起作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的絕密通信工作,由此結為伉儷。1933年由於叛徒出賣,朱自純與李敬永一同被捕,乘即將臨產之機借包衣服取下作警報用的窗簾佈,保護瞭組織。因叛徒不知其真實身份,又即將臨產,遂允其假釋就醫,意在放長線釣大魚。不料朱自純卻機智地甩掉特務跟蹤,跳車逃脫,當夜離滬到杭州面見夫兄李瑾侯設法營救李敬永,因此早產,落下重病。1937年,同李敬永一起找到黨組織,被派往敵人內部做情報工作。後再度與黨失去聯系。雖重病纏身,環境險惡,始終積極找黨。新中國成立後,朱自純在高等教育部等單位從事新中國的教育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後,當終於對她作出瞭政治歷史清楚的結論,並從新回到瞭黨組織中。(可想而知此前是什麼一種狀況)評價她"一生熱愛黨,以黨的事業為重,工作勤奮,任勞任怨,為革命事業做出瞭畢生的貢獻"。(可說是蓋棺論定吧) 1996年,朱自純在北京病逝,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李元傑

【李元傑】淡出政治、平淡生活。

附不同聲音:

李敬永(1902-1987),浙江省臨海縣(今臨海市)東塍鎮絢珠村人,李瑾侯之胞弟。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25年3月加入共青團,是臨海乙醜讀書社首任主席,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上海市徐傢匯區區委委員。1926年受黨委派秘密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校中兼任翻譯,先後擔任過本年級(13個班)的中共宣傳委員,全校學生公社教育委員會主席、翻譯班黨組長等職。1929年,與秦邦憲(博古)、黃文傑等一起考入莫斯科共產主義科學院中國問題研究所研究生。1931年,被派到共產國際秘密訓練班學習無線電通信和密碼,任中國組組長,年底回國後,曾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秦邦憲的機要員,負責上海中共中央的機要工作,以及黨中央、共產國際和中央蘇區三者之間的絕密通信聯系。與朱自純結為伉儷。同時兼任中央宣傳部幹事,以史琪、泗琪、樂思等筆名為黨報《紅旗》、《鬥爭》寫文章。1933年3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叛徒隻知李敬永是留蘇的中共黨員而不知其工作職務,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始終沒有暴露真實身份。其間,在黨組織和其其親屬的積極艱難和多方營救下,終於保釋出獄。(保釋就是交保釋放,是要履行一定手續的,至少是有人替他畫押簽字瞭的)1934年出任臨海縣海門東山中學代理校長,與該校美術教師、中共黨員陳叔亮等秘密開展黨的地下活動。1937年,李敬永找到黨組織,經組織委派進入國民黨空軍,任前敵總指揮周至柔俄語翻譯,兼任空軍上海通信器材修造廠廠長。1948年策動陳芳允等留在上海不去臺灣,自往大夏大學任教授。受黨組織派遣策動舟山蔣軍柳際明起義未成。1950年4月調往北京,歷任教育部翻譯室主任、中蘇友協總幹事、高等教育部專傢工作室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審室主任等職,1961年反右傾,下放河南百泉農專任教授、教務長,一年後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殘酷批鬥,1978年後平反昭雪,作出瞭政治歷史清楚的結論以及"該同志熱愛黨,忠於革命事業"的評價。離休後安排杭州生活,1987年病逝於杭州,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在有新的資料出現之前,說這位曾任本年級(13個班)的中共宣傳委員,全校學生公社教育委員會主席、翻譯班黨組長等職,與秦邦憲(博古)、黃文傑等一起考入莫斯科共產主義科學院中國問題研究所研究生的李敬永就是李元傑,應該是李冠李戴。這樣,東塍人就可以自豪的說:二十八個半,我們東塍鎮就占瞭一雙。

李瑾侯(1898–1991),曾用名拱衡,浙江省臨海縣(今臨海市)東塍鎮絢珠村人,李敬永之胞兄。1916年12月畢業於省立六中,1923年畢業於北京法政大學,1926年去廣州,出任虎門要塞司令部主任秘書(要塞司令王萼鄰村嶺根人,與蔣介石保定同學,因為蔣出主意制造中山艦事件而獲職)。同年北伐開始,出任北伐軍東路軍總司令部軍法官(東路軍指揮何應欽)。1927年至1938年期間分別任金華、建德地方法院首席檢察官,福建省會公安局主任秘書等職(局長同村同族人李進德,臺州中學同班畢業同學)。1939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回鄉與地方縉紳創辦戰時東塍補習中學,出任校長。1946年至1948年出任江蘇省高等法院檢察官,審理漢奸案件。1950年11月為臨海縣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代表,1956年起為縣政協一至七屆委員,又由於和周至柔的小學同窗(中學高周二屆)好友關系,任縣七、八、九屆人大代表,政協六屆常委,三屆社會聯絡組副組長,縣歸僑聯合會副主席。

瑾侯先生一生的最大失誤是在營救瞭胞弟李敬永以後,沒有設法將其送到蘇區。致使胞弟失去瞭一個成為楊尚昆式大人物的機會而受冷落抱恨終生。

●王保禮

【王保禮】又名王寶禮。蘇州工人,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花瓶性質)。後淡出政治、平淡生活。

●肖特甫

【肖特甫】淡出政治、平淡生活。

附錄: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簡介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

Image

1920年5月決定建立莫斯科東方大學(全稱: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招生對象是蘇聯遠東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的革命青年。瞿秋白、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肖勁光、王一飛、柯慶施、彭述之等首批去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東方大學中國部改名為孫逸仙大學,又叫中山大學。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由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選送一批人去中山大學。張聞天、葉劍英、王稼祥、秦邦憲、羅亦農、許光達、楊尚昆、伍修權、烏蘭夫、廖承志、劉伯堅、譚平山、蔣經國、屈武、谷正綱等都在東方大學或中山大學學習過。1923年以後,朱德、鄧小平、趙世炎、王若飛、陳延年、聶榮臻、李富春等從西歐轉到莫斯科東方大學。1926年中山大學在校生340人, 1927年達到800人。到中山大學1930年關閉止,留學生總數當在千人以上。另外,1922年聯共(佈)遠東局在滿洲裡開設政治學校,畢業後分送蘇各大學續讀,共接收中國學生310人(廣州180,上海、北平、天津共100,湖南、雲南、黃埔軍校各10人) 。

莫斯科中山大學

Image

莫斯科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