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二三十歲的人來講,最早接觸紅燒牛肉,是從一包方便面開始。我北方人,從小紅燒肉不少吃,燉牛肉也不少吃,但紅燒牛肉,似乎僅是方便面的一種口味。也因我媽廚藝粗糙,以至小時候我認為她做的很多菜,不如一包紅燒牛肉面好吃。

後來走南闖北,又從事餐飲行,意識到,紅燒牛肉,也可以是風土人情。比如江南地區的紅燒牛肉,會放甜面醬;四川地區呢,會加豆瓣醬;北方地區呢,會加黃豆醬或西紅柿醬。紅燒味系,本離不開發酵類醬,這個紅,可以來自糖色,也可來自醬油,或辣椒、或西紅柿。即便是僅加一包超市的燉肉料,燉一鍋牛肉,也可叫紅燒牛肉,像小時候方便面上的幾個字,我們不用糾結它是不是地道,自己喜歡的, 即是地道的紅燒牛肉。

紅燒牛肉的本質是燉牛肉,選什麼肉很關鍵。別選裡脊肉等純瘦肉,不適合大塊燉,盡量選肥肉多一些的牛腩肉。肥牛肥牛,肉類風味物質大多集中在脂肪裡,肥肉多,肉味足,且會提高口感的嫩滑度。

香料的搭配也得註意,八角和肉桂可以加,但得少加,比如一斤肉各加3克以內;洋蔥和牛肉是固定搭配,可用來代替大蔥;燉牛肉必加草果和花椒,想出色的話(甜香口)加一點良薑和陳皮。甜香口的紅燒牛肉盡量加甜醬和黃豆醬,辣口的加豆瓣醬。如果加豆瓣醬,良薑和陳皮是不能加的,換成山奈、白豆蔻和砂仁。

配菜方面,土豆胡蘿卜準是沒錯的,單加白蘿卜也沒問題。

今天寫一版紅燒牛肉,是我自創的,甜香口,味道一流,很多朋友喜歡。

看一下準備的食材,牛腩肉500克,洋蔥150克,薑四大片,老抽30克,生抽15—20克,黃豆醬30克,黃酒30克,草果一顆,良薑3克,花椒3克,陳皮3克,八角一顆,肉桂2克,土豆胡蘿卜各半斤。

註意,不需要用鹽,黃豆醬和生抽自有咸味,生抽是最後二十分鐘加土豆和胡蘿卜的時候加,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咸淡。

第一步,牛肉切三厘米見方的大塊,冷水下鍋煮沸撈出備用。

第二步,洋蔥切成碎末,熱鍋倒100克冷油,油溫130到150度左右放洋蔥碎慢炸,大約7到10分鐘炸成金黃色撈出。註意,這一點和鹵肉飯裡炸紅蔥酥很像,切記別把洋蔥炸成焦黑色,有苦味。

第三步,清洗炒鍋,大火燒兩分鐘,倒30克冷油,轉勻,下薑片、草果、良薑、花椒、八角、肉桂,再倒焯水後的牛肉塊,大火快炒2到3分鐘,倒黃酒熗鍋,繼續炒2分鐘。

第四步,轉中小火,倒30克老抽,慢炒5到7分鐘,為牛肉塊上色,再倒洋蔥酥和黃豆醬,翻炒均勻。

第五步,將炒鍋裡所有東西倒進砂鍋,加1.2升水,放陳皮,大火煮沸,蓋蓋,轉小火,慢燉2小時。註意牛肉必須燉夠2小時才夠軟爛,火一定要小,一定要蓋蓋,中間可看情況添水1到2次。

第六步,揭蓋,放胡蘿卜和土豆,酌情放一定量的生抽,再蓋蓋,繼續煮20分鐘。

最後一步,開蓋,大火收汁,盛出即可。

煮一鍋面,把牛肉連湯汁撈進去,就成紅燒牛肉面啦。也可以拿來下飯,肯定能多加一碗。

吃肉呢,得配酒。春暖花開,一鍋紅燒牛肉,來一瓶冰鎮的香甜的小麥啤酒特別合適,比如范佳樂小麥白啤,一方面麥香和果香與牛肉味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特別解膩。

我六年前開酒吧,第一批精釀啤酒裡即有范佳樂小麥白,即大傢熟知的教士啤酒,純正的巴伐利亞小麥酒,源自德國,堅守當地啤酒純凈法釀酒長達半世紀。

倒一杯,顏色金橙,活性酵母在瓶內二次發酵,令酒體渾濁而有質感,如液體面包一般,格外誘人。

與普通小麥酒不同的是,范佳樂小麥白小麥占比超過60%(普通小麥啤酒35%左右),又有24天的低溫發酵,口感更醇厚,麥子和水果的香味更加飽滿豐富,回味甘甜,令人心曠神怡。

不像很多小麥啤酒口味過酸、口感過稠,范佳樂小麥白水果和丁香交織的口味、清爽但醇厚的口感(一點也不寡淡),對大多人比較友好,在食物上也比較百搭,特別像今天的紅燒牛肉,再比如燉豬肘、紅燒肉等油膩的肉類菜,搭配范佳樂小麥解膩效果超群。

雨沐新春,花開盛夏,燉一鍋紅燒牛肉,配一瓶冰爽的范佳樂小麥白,得半日閑,抵三年塵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