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晉H)

唐国明 2024-09-08 03:00 9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忻(xīn)州市,山西省地級市,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長城與大同、朔州為鄰,西隔黃河與陜西、內蒙相望,東臨太行與河北接壤,南屏石嶺關與太原、陽泉、呂梁毗連,總面積25157.64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忻州市常住人口266.3萬人。是山西省版圖最大的市。下轄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2個縣。

忻州市擁有佛教聖地五臺山,“九塞尊崇第一關”的雁門關等知名旅遊景點;擁有“摔跤之鄉” 、"中國八音之鄉" 、“中國雜糧之都”、“雙擁模范城”、“中國觀光旅遊投資競爭力百強城市”、“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代縣”、“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遊示范城市”、“國傢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 。

2021年,忻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4.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7.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79.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47.8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290元。

2019年6月16日,忻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並審議瞭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確定忻州市市樹市花的報告》。會議決定“國槐”為忻州市市樹,“丁香”為忻州市市花。

名稱由來—相傳漢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脫圍時大軍南撤,到忻口方擺脫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軍欣然如歸,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建置沿革

康熙十年(1671年),復置雁平道。

雍正二年(1724年),升忻、代、保德3州為直隸州。

清末廢雁平道。

中華民國

初年廢州。屬雁門道,後分別屬山西第一、第二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置忻縣專區,專署駐忻縣,轄忻縣、代縣、寧武、靜樂、五臺、定襄、繁峙、崞縣、陽曲等9縣。1952年將原興縣專區所屬興縣、保德、河曲、偏關、神池、五寨、岢嵐、嵐縣等8縣劃入忻縣專區。

1958年底,忻縣專區與雁北專區合並為晉北專區。

1961年,復設忻縣專區,專署駐忻縣。原晉北專區所屬忻定、寧武、原平、繁峙、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保德、偏關等11縣劃歸忻縣專區。恢復1958年屬晉北專區時撤銷的忻縣、定襄、代縣、嵐縣(駐東村)、岢嵐、神池等6縣;撤銷忻定縣。忻縣專區轄16縣。

1970年,忻縣專區改稱忻縣地區,地區駐忻縣。

1971年,將興縣、嵐縣劃歸呂梁地區,忻縣地區轄14縣。

1983年,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忻縣改為忻州市,地區行署駐忻州市。

1993年,原平縣改為原平市。忻州地區轄代縣、繁峙、五臺、定襄、靜樂、岢嵐、保德、五寨、河曲、偏關、神池、寧武12縣,代管忻州、原平2市。

2000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忻州地區和縣級忻州市,設立地級忻州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忻府區。忻州市設立忻府區,以原縣級忻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忻府區的行政區域。

2022年9月14日,與大同市等共同發起的文旅康養城市聯盟宣告成立。

行政區劃

忻州市現轄1區1市12縣和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忻州、原平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區:忻府區,1市:原平市,12縣:定襄、五臺、代縣、繁峙、寧武、靜樂、神池、五寨、岢嵐、河曲、保德、偏關。

①忻府區:隸屬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北中部,東連定襄縣,西鄰靜樂縣,南靠陽曲縣,北依原平市,總面積1980平方公裡。 2021年,忻府區常住人口57.8萬人。

2021年,忻府區地區生產總值223.45億元(不包括開發區),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6.8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2.84億元,增長8.5%。

名稱由來—《清一統志》引《魏土地記》稱:“漢高祖出於城之圍,還軍至此,六軍忻然(按,忻、欣同義),故名。”又據《元和郡縣志》,忻縣,以要塞忻口為名。境內有忻口山。

風景名勝

忻口戰役遺址,位於忻州市忻府區。忻口的地形總體來說是“兩山夾一口,滹沱中間流”,是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保護太原的重要屏障,與雁門等雄關險隘一樣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

地方特產

忻州糯玉米,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忻府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春溫高於秋溫,夏季過後秋高氣爽。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7.7小時,適宜玉米生長。忻州糯玉米,皮薄無渣,口感細膩,鮮嫩黏香,軟滑甘甜。忻州糯玉米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酸及膳食纖維等。

孫傢灣香椿是“不剪不發旺,多剪也不發旺”,剪一朵香椿必須連“頭”折斷的才能正常生長,由此孫傢灣流傳瞭香椿被玉帝頒旨“砍頭”的神話傳說。孫傢灣香椿葉厚芽嫩,色澤綠油潤、香味濃鬱,綠葉紅邊,營養豐富,品質獨特。

忻州香瓜,山西省忻州市特產,中國國傢地理標志產品。甜瓜,因味甜而得名,又稱甘瓜或香瓜。據測定,甜瓜除瞭水分和蛋白質的含量低於西瓜外,其他營養成分均不少於西瓜,而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則明顯高於西瓜。具有“消暑熱,解煩渴,利小便”的顯著功效。

②原平市:山西省下轄縣級市,由忻州市代管,地處山西省北中部,東臨五臺縣,西靠寧武縣,南與忻府區、定襄縣毗鄰,北和代縣、朔州市朔城區接壤。全域總面積256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原平市常住人口為41.39萬人。

原平市是山西省首批轉型綜改和擴權強縣“雙試點”、省直管財政縣,擁有“國傢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國傢衛生城市”等國字號名片。京原鐵路、同蒲鐵路、朔黃鐵路、大西高速鐵路穿境而過,108國道、33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靈河高速公路、忻阜高速公路、忻保高速公路、大運公路縱橫交錯。

地名由來—原平,因地形“原隰寬平”得名。

野莊古村,位於原平城區東北方53.5千米處,丘陵半山區地貌。其東至虎嶽背與五臺桑園村、白雲村交界,北與代縣康傢灣、韓傢灣為界,在古東峪鎮東。2021年12月24日,蘇龍口四十裡溝的野莊古村順利通過瞭專傢組評審,成為國傢AAA級景區。

③代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12°43′—113°21′,北緯38°49′—39°21′,東臨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臺,北毗山陰。滹沱河由向西南橫貫全境。南北長60千米,東西寬約40千米。總面積1721.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代縣常住人口為17.9萬人。2020年,代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1.6億元,同比增長6.6%。

代縣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畫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④繁峙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山西省忻州市。北靠“五嶽”之一的北嶽恒山,與應縣、渾源縣相接,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東鄰靈丘縣及河北省阜平縣,西界代縣。繁峙縣總面積2368平方千米,轄13個鄉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3℃,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無霜期130天。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繁峙縣常住人口為25.1萬人。繁峙縣始建於春秋時期,歷史悠久,繁峙從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得名。

名稱由來—據明朝於慎行《遷城記》:“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於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

五臺山—中國佛教及旅遊勝地。位於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和“世界五大佛教聖地”2008入選《2008中國文化品牌報告》歷史年鑒一書五臺山景區圖。2008年12月山西五臺山榮獲“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之首。在人民網舉辦的“改革開放30周年30個最受關註”的系列評選中,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再次榜上有名,成為改革開放30年來最受關註的30個景區之一。

平型關—坐落在橫澗鄉平型關村的瓶形嶺上,屬國傢保單位。始建於明代,有明清都進行過不同程度的維修。平型關四周群峰挺拔,關口狹窄,地勢險要,為古今兵傢必爭之地,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15 師在這裡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激戰,殲敵千餘人,取得抗戰以來的第一大勝仗。

⑤靜樂縣:別稱鵝城,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管轄,位於山西省晉西北黃土高原,忻州市西部、太原市西北。國土面積2058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靜樂縣常住人口為11.9萬人。2020年,靜樂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7.2億元,年均增長9.23%。

東部與忻府區、陽曲毗鄰,南接婁煩、古交,西鄰嵐縣、岢嵐,北靠寧武、原平。太佳、忻保、靜興三條高速橫貫縣境,忻黑線、寧白線、康北線網絡分佈,鐵路有寧靜鐵路運營,靜靜鐵路開工建設,竣工通車後,南連太興線,北與北同蒲線、朔黃線相連。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傢級園林縣城。 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旅遊景點

靜樂縣擁有1處國傢4A級旅遊景區天柱山、1處汾河川國傢濕地公園、3個鄉村振興示范村、5個省級鄉村旅遊示范村、5個“黃河人傢”、1個產業基地、1項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靜樂剪紙)。全縣擁有天柱龍泉、神煙風洞、巾巖瀨雨、文峰凌霄、懸鐘神韻、顯宇佛崖、太子靈蛇、千佛凈居“靜樂八景”,有國保單位2處,省保單位2處,市保單位9處,縣保單位47處。

⑥定襄縣:隸屬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北中部。三面群山環抱,境內四水貫流。全縣地形由東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將軍山五臺山餘脈與原平市、五臺縣毗鄰,東南以文山、系舟山與盂縣、陽曲縣接壤,西與忻府區相鄰。定襄縣東西長48千米,南北寬36千米,總面積865平方千米。定襄縣政府駐城關鎮。忻州至河邊的支線鐵路、忻州至阜平的幹線公路橫穿全境。定襄地處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忻州市糧食主產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定襄縣常住人口為19.4萬人。

定襄縣歷史悠久,擁有屬龍山文化的西社、橫山、白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縣城西、南殘垣斷壁,為西漢陽曲古城遺跡。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傢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定襄縣為2019年國傢衛生縣城。2022年9月,定襄法蘭入選“首批省級重點專業鎮名單”。

名稱由來—據《史記正義》,按古代謚法,“辟地為襄”,“辟地有德,襄”。把和林格爾一帶名為定襄,表示這個新建制的地區安定瞭。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位於定襄縣城西2.5千米的西河頭村是與河北冉莊、北京焦莊地道齊名的我國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戰遺址之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教委命名為德育基地,1998年被省委國際委員會命名為國際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人際辦命名為人民防空教育基地。

定襄蒸肉—蒸肉傳統名吃蒸肉,已有千年歷史。為宮廷禦膳秘方配置,歷代宮廷禦苑將它視為珍品。

定襄木雕—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⑦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屬土石山區,東與河北省以太行山脊為界,面積2865平方千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臺縣常住人口為21.7萬人。2020年1月一11月,五臺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35.7億元,同比增長-0.9%。

五臺縣境內的五臺山,山巒重疊,地形復雜,東,由東、西、中、南、北、五臺組成,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縣位置偏北,地勢又高,氣候寒冷,素有“華北小興安嶺”之稱。年均氣溫5℃,一月零下11℃,七月21℃。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90—150天。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傢園林縣城。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五臺縣退出貧困縣。

名稱由來—據《元和郡縣志》,五臺縣以境東北五臺山得名。

五臺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縣境東北隅。繞周250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各有其名,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南山寺—祐國寺、極樂寺、善德堂的合稱。在臺懷鎮南3千米山腰。元元貞二年(1296年)創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將三寺合並,改稱今名。民國初年又予擴建,全部聯成一體。寺區背山面水,林蔭蔽日。各殿簷下坎墻或墀頭下肩上,裝置各種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圖案,內容有神話傳說、戲劇人物、歷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義范疇。

⑧神池縣:忻州市轄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地跨東經111°—112°18′,北緯38°56′—39°24′之間。轄區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始建於春秋時期,歷史悠久,東北隔內長城與朔州為鄰,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寧武縣為界,西與五寨縣毗連,北與偏關縣的大部分和平魯區的部分接壤。神池縣是典型的農業縣,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養殖等。鄉鎮企業和工業基礎薄弱。主要產品有煤、水泥、鋁礬土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神池縣常住人口7.6萬人。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神池縣退出貧困縣。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神池縣為2019年國傢衛生縣城。

名稱由來—漢為樓煩縣,北周置神武縣。明代置神池堡,因神池為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神池縣,屬寧武府。據明《文昌祠記》:“寧武北距黃花嶺,皆祟嶺疊嶂,烏道虯盤。逾嶺而下,自巔抵麓十五裡,地少平,有水一浤,生於源,去無跡,旱不涸,雨不盈,魚藻不生.名曰神池。”此神池水,實為地下泉水,故冬夏不涸。

燉羊肉—神池羔羊肉味將羊肉切成塊狀,放大蔥、大蒜、鮮薑、精鹽、花椒和整體紅辣椒等佐料,大火燒開文火燉熟。其特點是:色澤紅潤、氣味純正、香而不膩,鮮嫩適口,無絲毫羊膻氣,獨具神池地方風味。

⑨五寨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西部,總面積1387.6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硯城鎮。地勢東南高,西部低。東南為石山區,主峰蘆芽山海拔2736米,為縣境最高峰。中部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 五寨縣境內主要河流是朱傢川河及其支流清連河。年均氣溫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20天。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寨縣常住人口為10.1萬人。2020年,五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1.42億元,增長3.3%。五寨縣是山西省的富水區之一,境內的河流眾多,有“坐在水庫”上的縣之稱,南山生態自然旅遊區被人們稱為北方的“五寨溝” 。有蘆芽山等景點。

銀盤蘑菇—盛產於蘆芽山荷葉坪風景區的茫茫原始森林中,在濕潤而涼爽的空氣中叢生簇長的銀盤蘑菇,菌蓋傘形,菌肉細嫩,從根到頂都是乳白色茹體潔白如銀,體大如盤,故稱“銀盤”。蘆芽山銀盤蘑菇與一般蘑菇不同,隻生長在蘆芽山上草叢裡的“圈道”上。清代傅山在其《蘆芽白銀盤》詩中寫到“蘆芽秋雨白銀盤,香簟天花膩齒寒”。

五寨粉皮—晉西北高原的五寨縣盛產優質馬鈴薯,幾百年前就有用馬鈴薯制作粉馬鈴薯與稻、麥、玉米、高粱一起被稱為全球五大農作物,營養成分齊全,易為人體吸收,在歐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稱號。

⑩岢嵐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3'~111°52',北緯38°29'~38°58'。總面積1984平方千米。 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岢嵐縣常住人口為6.9萬人。

殷商(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時,為冀州領域。2000年1月,地改市後,屬忻州市人民政府。岢嵐縣國道209線、省道岢大線貫穿全境,滄榆、呼北2條高速公路交匯,全縣公路通車總裡程941.734千米。岢嵐縣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主要景點有荷葉坪、鐘鼓樓、衛星基地等。

礦產資源—岢嵐縣境內礦產資源相對匱乏,是忻州市少有的無煤縣之一,但有花崗巖、白雲巖、石灰巖,品位較好。初步探明,花崗巖儲量約3億噸,品種有貴妃紅、芝麻黑,被中國石材協會認可具有世界石材品位,打造出“岢嵐虹”石材品牌;白雲巖儲量超過10億噸,氧化鎂含量在21%以上,宜露天開采 ,亟待招商開發;石灰巖儲量約20億噸,氧化鈣含量52%。

⑪偏關縣:為山西省忻州市下轄縣。偏關縣古稱林湖、始稱偏頭關、偏頭寨,五代置偏頭砦,元改偏頭關,清改稱偏關縣。偏關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邊陲,處於黃河南流入晉的交匯處。北依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接壤,西臨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南與河曲、五寨兩縣相連,東於神池、朔州兩縣(市)毗鄰。縣境東西長60千米,南北寬58千米,全縣總面積1685.4平方千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偏關縣常住人口為7.3萬人。

2020年,偏關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9億元,年均增長5.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億元,年均增長5.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3元,年均增長5.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年均增長9.85%。

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中華三關,是明代長城外三關之首,偏關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

名稱由來—偏關縣的由來,據《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 “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通黃河,與套虜僅隔一水,其地東仰西伏,故名。” 又據《偏關縣志》,城臨偏頭關,以關名縣。

老牛灣—偏關縣是黃河入晉第一縣,除瞭廣為人知的老牛灣,還有被《中國國傢地理雜志》稱為”百裡長峽中的最美回環”的乾坤灣。乾坤灣被中外專傢學者定義為太極八卦圖的天然發源地。該縣歷經3年將乾坤灣一個單純的自然景觀提升為凸顯陰陽、天地、乾坤為一體的有豐富內涵的旅遊風景區。

偏關八景—偏關歷史悠遠,景觀頗多,自古有古十二景、古十景、古八景。其中十分壯觀的古八景則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稱 道,據《偏關縣志》記載,明朝以來,在眾多文人騷客的審美篩選,《偏頭古八景》逐漸形成,其中有“偏河曲流”、“文筆凌霄”、“玉清真境”、“石沼興龍”、“金駝沙 埋伏”、“暖泉冬草”、“駝洞鬥蝶”、“溪洞流山”。

⑫河曲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忻州市西北部,地處晉、陜、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帶,被神府煤田、準格爾能源富集區、朔州工業區、河東煤田等大工業包圍,境內神朔鐵路、朔準鐵路、黃河龍口大橋、韓河公路、沿黃公路和府谷至河曲公路橋等便交通網絡,使河曲融入晉陜蒙金三角區域經濟板塊,是承接呼、包、鄂、榆、忻、朔經濟發展輻射力的樞紐帶。截至2020年7月,河曲縣國土總面積1323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曲縣常住人口為12.4萬人。

河曲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河曲縣地處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匯地帶,河曲民歌、二人臺藝術已列入首批“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曲縣碓臼墕村二月二燈盞會也得到介紹。

名稱由來—取“河千裡一曲”之義名縣。據《讀史方輿紀要》,縣城西瀕黃河,恰當河之彎曲處,因名河曲。

名優特產

開河魚—晉西北九曲十八彎河曲縣著名特色菜。開河魚不僅色澤明亮,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更有大補元氣、通絡發散之功效,其鯉魚更佳,為歷代上貢佳品。

⑬保德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全縣總面積997.5平方公裡,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保德縣常住人口為14.4萬人。

宋淳化四年,析憲州(即靜樂縣)置定羌軍。景德二年改保德軍(取民保於城,城保於德也)。1961年,撤銷晉北專署,分設忻縣、雁北專署,保德歸忻縣專員公署(今稱忻州)領導。保德位於晉陜蒙三省交匯,神朔鐵路、朱廟公路、韓府公路、沿黃旅遊公路、忻保高速穿境而過,全縣通車裡程達1063千米,公路密度達到112千米/百平方千米。2018年9月,保德縣入選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保德縣退出貧困縣。保德縣境內有飛龍山、陳烈女廟、故城石窟等風景名勝。

名稱由來—據《保德州志》,保德,城瀕黃河,扼山陜往還要沖,取義“民保於城,城保於德”。

保德紅棗—山西八大名棗之一,年產量達230萬千克,肉厚核小,酸甜適中,天橋石花鯉魚曾為進貢封建帝王的佳品。還盛產油梨、蘋果、沙果、海紅。

⑭寧武縣:又稱鳳凰城,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1°50′~112°40′,北緯38°31′~39°08′之間。總面積1987.7平方千米。寧武縣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截至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寧武縣常住人口13.6萬人。

漢朝,置樓煩縣。2001年起,屬忻州市人民政府管轄。寧武縣交通便利,北同蒲電氣化鐵路、寧岢鐵路、朔黃鐵路和寧靜鐵路共同構成瞭寧武縣的鐵路運輸網。寧武縣是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19年國傢衛生縣城。 主要景點有管涔山國傢森林公園、萬年冰洞、天池。

礦產資源—寧武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素有“地下黑色寶庫”的美譽。境內煤炭探明儲量290億噸,占全省2907億噸儲量的10%,有煤礦26座,設計總產能3241萬噸,其中生產礦井15座、生產能力2010萬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鋁礬土探明儲量2億噸,占全省16.3億噸儲量的13%。

生物資源—寧武被譽為“華北之肺”、“華北水塔”和“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一山兩水”(蘆芽山和汾河、恢河)的地理環境,自上而下構成瞭草原生態、森林生態、農業生態、河流生態的垂直生態系統。全縣林木總蓄積量4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5.1%。蘆芽山擁有66萬畝亞高山草甸、82萬畝原始次生林,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品相最好、功能最為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是“華北落葉松的故鄉”、“雲杉之傢”,棲息著包括國傢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在內的200多種珍稀動物,生長著100餘種珍貴藥材,是山西省重要的物種“基因庫”。

名稱由來—唐末於樓煩郡故治置寧武軍,取北魏廣寧、神武二郡尾字為名。

忻州市位置境域

忻州地區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北倚內長城與大同市、朔州市、內蒙古自治區為界,西臨黃河與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相望,東傍太行山與河北省接壤,南抵石嶺關與太原市、陽泉市、呂梁地區毗鄰。介於東經110°53'3″—113°58′,北緯38°6′5″—39°40′之間,南北長約170千米,東西寬約245千米,總面積25157.641平方千米,占山西省總面積的1/6,居山西省第一位。

氣候特征

忻州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在4.3℃—9.2℃之間。年降水量為345毫米—588毫米。

風味小吃

定襄蒸肉—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漢族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風景名勝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境內,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千米,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臺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

雁門關—“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以“險”著稱。“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地勢險惡,高居勾註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千米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雁門山,古稱勾註山。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

管涔山—位於寧武縣東寨鎮,含五寨、神池、岢嵐、靜樂等部分縣區,由大石洞、秋千溝、馬傢莊、高橋窪、閻傢村和懷道林場的部分區域組成,南北長42千米,東西寬22千米,總面積4.423萬公頃,森林面積2.27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為管涔林區的40%,約為208萬立方米,覆被率73.7%。公園內有旅遊景點50多處,動植物資源豐富,被稱為“雲杉之傢”和“華北落葉松故鄉”,棲息著褐馬雞、金錢豹、梅花鹿、金雕等國傢一類保護動物。

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