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筆記】狄爾泰

甜涩 2024-04-05 02:48 17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威廉·狄爾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德國哲學傢、心理學傢、歷史學傢、社會學傢。

生命哲學與精神科學

精神科學的基礎無關概念,而關系到生命。但是,精神科學現在卻脫離瞭它們的基礎,成瞭無根之物。“生命”概念不是狄爾泰的發明,但是卻有獨特的含義,它和生物學及宇宙論無關,生命是原初的和基本的人文實在,就此而言,它是一個徹頭徹尾經驗的實在,而不是一個先驗的觀念。生命實際上就是人類社會文化的歷史過程,歷史性和時間性是生命的基本范疇,生命就是歷史,它具體表現為人類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哲學、文學、宗教、政治制度、神話、價值系統等等。

精神科學是我們認識和把握生命的途徑。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同是我們心靈對事物的態度不同,精神科學的經驗方式是“內在的經歷”,自然科學的經驗方式是“外在的感覺經驗”。狄爾泰認為任何科學都是經驗科學,人類的經驗分外部和內部,由此出發,分別產生自然科學和精神科學這兩種不同的認識。

知識論與描述心理學

在狄爾泰看來,我們的知識不是先驗形式演繹的結果,而是經驗的產物。內在的經驗是人對自身的意願、認知、推理、決心、目標和評價等意識狀態和過程的認識,內在經驗是人的生活經驗,是精神科學的對象。人的經驗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因此,知識總是發展的,絕對的確定性隻是一個一廂情願的妄想。傳統知識論把外界當作對象,單一地憑借理性主義打量。“生命的觀點”是知、情、意合在一起來看世界,在這種觀點下,事物總與我們的生命相關。狄爾泰認為心理學就是為精神科學奠定基礎的基礎科學,狄爾泰提出的心理學不同於當時流行的心理學,狄爾泰認為,知識不能是抽象原則演繹的結果,而是經驗的產物。因此,本身作為經驗科學的心理學,是認識論的基本前提。心理學不能像當時流行的心理學那樣,隻是偶然地,或者機械因果地把孤立的、原子式的表象和感覺連在一起。心理現象聯系的基礎是我們體驗的內容和意義的結構整體,即心理結構。流行的心理學是個人的心理學,狄爾泰的心理學是社會和文化的心理學,必須歷史生命的內容。

他以個人的內在經驗為參照,通過三條途徑理解個人內在經驗的心理學轉化為研究社會文化現實的歷史方法:

  1. 第一條途徑是個人傳記的寫作。
  2. 第二條途徑是人際心理的移情式交流。
  3. 第三條途徑是內在經驗與歷史相同的時間結構。

釋義學轉向

但是心理學存在很多局限性,他後來放棄瞭將心理學作為精神科學基礎的立場,而轉向釋義學。他認為釋義學的基本活動——理解,才是精神科學的基本方法,釋義學,才是一切精神的基礎。狄爾泰的釋義學,以經歷—表達式—理解的三角關系整體為基本理論構架,而以人的歷史存在(生命)為真正對象。

生命是一個歷史的存在,它既是一個人文關系的總體,又是一個自身展開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它必然要表現為種種外在的形式,大到如語言、宗教、哲學、文學、音樂、藝術、社會政治制度、科學理論,等等;小到人的手勢、表情、文本、工具,等等。以理解生命為最終目標的釋義學,必然要以這些東西為理解的對象。這樣,釋義學就從單純的文本解釋理論變成瞭歷史存在的解釋理論。這種解釋理論,它的起點是經歷,它的對象是表達式,它的方法是理解。

他把這些表達式分為三類:(1)科學和理論判斷;(2)實踐行為;(3)經歷的表達式。藝術作品是第三類生命表達式的典型,它具有獨特的揭示生命的功能。藝術的內容來自生命,它表達生命,它是生命的再現,藝術用非常生動直觀的方式將生命的意義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藝術是理解的工具,藝術的最終判斷標準是真理而不是美。

理解不是像自然科學那樣純理論的知識,理解追求的是實踐的智慧,終究還是為瞭生活。理解完全不是用概念進行的邏輯操作,它是前反思的精神活動,是生命理解自己的活動。我們要理解生命本身,必須理解它的這些表達式;要理解這些表達式,就要對生命有所理解。由於生命是一個歷史過程,所以理解無始無終。理解不能不是個循環。但這不是原地打轉的循環,而是不斷豐富的循環。

世界觀學說

世界觀是對我們全部經驗的總體性解釋。世界觀當然不是純粹理論、科學或哲學,而是經驗、反思和解釋的結合。世界觀不是知識和理論,而是我們基本的信念系統。它不是產生於我們對事實的把握和認識,而是我們認識和把握事實的前提。它不是任何個人意識的構造,而是歷史的產物。時代的風氣、文化氛圍,以及傳統與民族性等,加上個人在世界上的種種關系,合力產生瞭世界觀。

狄爾泰區分瞭三種哲學世界觀的類型:

  1. 第一種是自然主義。自然主義認定感性知覺中的物理世界是惟一真實的世界,精神受自然制約,但它又能控制自然。
  2. 第二種世界觀類型是主觀唯心主義,也叫自由唯心主義。精神高於自然實在,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
  3. 第三種世界觀類型是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將精神與自然視為一個有機整體。這種世界觀構成瞭傳統形而上學的大部分。

整理自:

  • 《西方現代哲學十五講》,張汝倫,2020,中信出版集團。
  • 《現代西方哲學新編》,趙敦華,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