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是組織?組織的開門七件事》一文中,我們曾用“開門七件事”的方式來回答“什麼是組織”這個問題。在本文裡,我們再從另外一種角度——組織模型來回答“什麼是組織”這個問題。

本文約5500字,閱讀需11-12分鐘。原標題:《什麼是組織?組織績效V模型》

每個高管都有看待組織的思維模式

在公司管理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挑戰:高管團隊談具體業務問題的時候,還能較好地達成一致,采取行動;但是談及組織問題的時候,會非常低效,或者難以討論,或者彼此傷害,陷於“政治”中,久而久之,高管團隊將“選擇性遺忘”組織相關議題的討論,直至組織問題積重難返。

每個高管都有看待組織問題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體現瞭高管個人在組織問題上的思維定式、偏好,反映瞭個體的經驗及偏見,而且很大部分都是無意識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從個體的角度看,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合理的,但每個人都沒有看到全貌。

圖1呈現瞭一種典型的看待組織的思維模式(姑且稱之為“三點式”組織思維模式)。秉持這種思維模式的領導者,自己都未必能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思維定式,但是旁觀者可以從觀察該組織管理者的管理決策行為發現端倪。在日常的管理中,這類領導者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調整戰略、調整組織結構,或者調整薪酬激勵方案。在他們看來,組織管理隻需要抓住“戰略”“組織結構”和“激勵”三個要素就差不多瞭。更有甚者,由於戰略是由領導者制定的,否定自己往往需要難得的坦誠和莫大的勇氣,所以有這種思維模式的領導者,對於調整組織結構情有獨鐘,對於改進激勵方案樂此不疲,但一般不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戰略選擇有問題。“組織結構”和“激勵”這兩個杠桿在簡單的、小型的組織中可能很實用,但隨著組織規模的增大,這種簡單的邏輯不僅無助於解決組織問題,甚至經常就是組織問題的來源。隨著組織發展進入新階段,組織領導者的思維模式需要升級蛻變。

圖1 “三點式”組織思維模式

你去看什麼,你就會看到什麼;你去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你使用的模型決定著你能發現什麼。組織管理方面經典著作《組織》的作者詹姆斯·馬奇認為,大多數問題組織對自身缺陷存在著“功能性盲區”,它們痛苦不是因為它們解決不瞭這些問題,而是因為它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問題。

不少組織管理專傢提出瞭他們看待組織的模型,也有一些優秀的企業在組織管理實踐中總結瞭它們的組織模型。例如,麥肯錫的湯姆·彼得斯和羅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介紹的7S模型;IBM使用的業務領先模型(BLM)後來也被引入華為,成為組織管理者鏈接戰略和組織的方法論;加爾佈雷斯提出的五星模型(Star Model);寶潔常用的組織績效模型(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model,OPM)等。這些組織相關的思維模型,為企業領導者提供瞭很好的借鑒。

在領導團隊中建立組織方面的“共同思維模式”,即“共同語言”,能夠提高領導團隊看待組織問題的系統性,有助於將組織問題轉化為組織議題,減少爭吵、傷害、政治,促使公司組織進化得更快、更好。

一個好的組織模型需要通過三個方面的“壓力測試”。首先,它要具備一定的系統性。組織問題本來就是個系統問題,如果模型本身有重大盲區,則事倍功半。其次,在保持基本的系統性的前提下,模型不能太復雜,太復雜的模型會影響可用性。最後,組織發展是個動態過程,對模型的動態性也提出瞭要求,即模型要能適用於組織發展的不同階段。

組織績效V模型是我們過去常用的模型。我們希望通過對一個組織模型的介紹,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回答“什麼是組織”這個問題。

組織績效V模型簡介

圖2 組織績效V模型:三個層次的成功

組織績效V模型與三個層次的成功

組織績效V模型將企業的成功分為三個層次,適用於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如圖2所示:

  • 第一層次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勇氣、行動、運氣,適用於行業初期及小組織(團夥);
  • 第二層次成功有三種可能,或在“目標及戰略”上比較好,或在“能力及文化”上比較好,或兩者都比較好,適用於行業發展中期、中等規模組織,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功能性、安全性要求不是很嚴苛的行業及階段;
  • 第三層次成功適用於行業充分競爭期、大規模組織,以及對產品和服務的功能性、安全性、缺陷率要求比較嚴苛的行業及階段。

第一層次成功(1.1)

圖3展示瞭第一層次成功的路徑(1.1)是從環境到結果,或者從環境到目標再到結果。

在這個層次上成功的典型特點是機會主義,根據環境要素的變化,依靠眼光、勇氣、行動、資源、運氣、個別能人、幾個好兄弟,達成“結果”(經常僅以短期的財務收益為目標)。這適用於行業初期及公司發展初期,離真正意義上的組織還有很遠的距離。

圖3 組織績效V模型第一層次成功(1.1)

第一層次失敗(1.2)

依靠機會主義小有成功後,如果不能實現目標和人才的匹配、從個人到團隊的進化,很多小老板做大、做強的夢想反而容易導致他們失敗。圖4展示的這個階段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在目標上好大喜功,在用人上寄望於通過找到“高人”來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

圖4 組織績效V模型第一層次失敗(1.2)

第二層次成功(2.1)

一些領導人在取得第一層次成功之後,進一步發揮瞭在目標和戰略方面(商業模式、投資策略、營銷手法)的天賦,就可以取得第二層次成功,如圖5所示。從目標到戰略的進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圖5 組織績效V模型第二層次成功(2.1)

但創始人還不會依賴人(除瞭極個別共同創業的元老親信)和組織,所有關鍵決策都由創始人一人把持。在這種情形下,創始人可能會過度使用自己戰略方面的天賦,“理想主義”甚至“冒進”,“沒有做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忽略現實風險,很可能曇花一現,砰然倒下。

第二層次成敗(2.2)

也有一部分企業領導人,在經歷第一層次成功之後,實現瞭從“個人能力&行為”到“團隊能力&普遍行為”的進化,其領導的組織也可以取得第二層次成功,如圖1-7所示。這些領導人往往是“精神領袖”,在“人治”方面有深厚的造詣。在他帶領下的企業,員工非常熱愛企業;公司發展對老板、高管、老員工的依賴嚴重;很難自我革命走向職業化,職業經理人也很難融入;容易走向人情化,最終發展速度受影響,規模大時事倍功半,可能會慢慢腐化直至衰亡。

圖6 組織績效V模型第二層次成敗(2.2)

第二層次成敗(2.3)

也有一些公司,不僅實現瞭從“目標到戰略”的進化,還實現瞭從“個人能力&行為”到“團隊能力&普遍行為”的進化,而且還能將“目標&戰略”和“能力&文化”通過“流程&機制”匹配起來。這樣的公司看起來已經非常像個組織。一般來說,達到這個水平的公司在行業裡面一定已經取得瞭一席之地,企業的領導人也可能成瞭領一時風騷的“梟雄”。

不過,在這個階段中,“目標&戰略”與“能力&文化”之間一般隻是用一些粗線條的流程及機制來連接,還沒有深入到系統層面。這種組織,在規模中等且還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的時候還可以,但是,一旦規模、復雜性進一步增大,外部環境挑戰性提高,其組織效率就會直線下降。圖7展示瞭這種組織,它們是第二層次成功的組織中的佼佼者。

圖7 組織績效V模型第二層次成敗(2.3)

第三層次成功(3.0)

對於組織績效V模型第三層次的組織,我們稱之為“深V型組織”,它們具備一流的戰略能力和一流的組織執行力,如圖8所示。要到達這個層次,最重要的進化是“目標&戰略”與“能力&文化”之間通過“流程&機制&系統”深度匹配。對於想取得第三層次成功的企業來說,其需要的關鍵進化是“系統”。流程、機制等都是系統的重要部件,但僅僅有流程和機制還遠遠不是系統。

圖8 組織績效V模型第三層次成功(3.0)

第三層次成功的組織可以及時應對“環境”的變化,產生適合的“目標&戰略”;“目標&戰略”可以通過“流程&機制&系統”轉化為“能力&文化”;“能力&文化”導致瞭“結果”。這樣的組織,其深層次的“毛細血管”已經打通,是真正“值錢”的組織,能夠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很多成瞭行業巨頭的公司,都做到瞭(至少階段性做到瞭)目標&戰略—流程&機制&系統—能力&文化這三者之間的匹配。

第三層次成功後的退化(3.1)

組織是需要持續更新迭代的。第三層次的組織成功一段時間後,也會出現退化的風險。

在深“V”階段享受瞭組織紅利之後,如果不能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對外部變化開始不敏感,或解讀能力弱化,或反應速度變慢,就會開始成功之後的退化,如圖9所示。當然,深“V”組織的紅利還可以讓組織吃點“老本”,一旦給組織輸入正確的目標及戰略,靠組織的“流程&機制&系統”,以及組織中沉淀的“能力&文化”,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高績效。但是,部分接近核心決策層的高層已經開始感覺到危險,可能會選擇“功成身退”或“改換門庭”。

圖9 組織績效V模型第三層次成功後的退化(3.1)

如果高層還不警醒,不能保持之前“創業的姿勢”,組織會進一步在“目標&戰略”層面蛻化,然後逐漸蔓延至組織“流程&機制&系統”層面的蛻化。到這種時候,中高層員工已經能夠普遍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雖然依靠既有的“能力&文化”還能維持一段時間,但是員工肯定事倍功半。

第三層次成功後的退化(3.2)

圖10展示瞭第三層次成功之後的另外一種退化方式。這些組織持續保持對“目標&戰略”的重視和敏銳,持續在“流程&機制&系統”層面組織建設進行投入,但是,可能是因為不想太依賴人,在“能力&文化”方面開始退化,最終“結果”與預計出現偏差。此時,高層開始不斷責怪中基層執行不力。之後如果不及時警覺,“能力&文化”方面的退化會進一步蔓延至“流程&機制&系統”層面的退化。於是,組織的思考力開始遠遠強於行動力,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就開始盛行。

圖10 組織績效V模型第三層次成功後的退化(3.2)

第三層次成功後的退化(3.3)

圖11展示瞭一種更慘的組織退化,不論是“目標&戰略”還是“能力&文化”,都乏善可陳。在這種情況下,看似有組織(實際上隻是一堆自圓其說的繁文縟節、規章制度),其實已經是烏合之眾。這樣的組織需要“扭轉”,一般的轉型升級已經無力回天。

圖11 組織績效V模型第三層次成功後的退化(3.3)

組織績效V模型的應用舉例:組織評估

組織績效V模型可以作為領導團隊在組織管理方面的共同語言。作為一個模型工具,它可以應用於組織評估、組織設計等組織工作場景。以下就簡單講講如何用組織績效V模型進行組織評估。

就像患者在就醫時需要進行身體檢查,再對癥下藥,組織評估就如同給組織做健康檢查,是向組織負責人說明,組織中哪些部分已失控、哪些部分運行良好的整個過程。在評估之後,根據具體情況,給出針對性的組織改進方案。用V模型進行組織評估有以下五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對比當前取得的“結果”是否滿足瞭“環境”要求。首先,羅列現在及未來一段時間,外部環境對組織的要求是什麼。其次,將組織當前取得的結果與之對比,找到差距。最後,可以運用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則)聚焦於最關鍵的沒有得到滿足的要求。

第二步:探究目前“結果”差距背後的“能力&文化”原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領導者、關鍵崗位人員以及關鍵序列員工的通用素質能力、專業能力、投入度;組織中的人員對組織所宣揚的使命、願景、價值觀的真誠度;客戶端交付能力;其他利益相關方端(投資人、員工等)的能力;工具/技術/設備/人工智能等帶來的能力等。和第一步一樣,也可以運用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則)聚焦於最關鍵原因。

第三步:分析組織“流程&機制&系統”層面的原因。例如,項目總是無法按照進度要求實現交付,可能是如下原因:項目的成功標尺和關鍵裡程碑不清晰;項目負責人沒有足夠的權力制定決策;強職能的組織架構使項目運行過程中無法實現橫向機制;項目負責人對項目人員的激勵沒有建議權;公司層面沒有機制將多項目運營節點信息顯化,並對進度滯後進行預警管理;過往項目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未能形成組織知識沉淀,新項目犯老錯誤走彎路等。這些都是“系統”層面的原因。

第四步:從目前“能力&文化”和“流程&機制&系統”的實際設置中,推斷整個組織的“事實目標&戰略”,而不是文字上或領導講話中說的“名義目標&戰略”。組織的領導人可能會有這種感覺:我想這麼做,我也說瞭要這麼做,我還寫瞭要這麼做,但這個組織實際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在那麼做。這就是事實戰略與名義戰略之間的巨大差距。

第五步:找到“事實目標&戰略”與“環境”之間的差距。最終組織的領導人會發現,之前設定的“目標&戰略”隻是空中樓閣,實際指揮組織的“事實目標&戰略”並不能滿足“環境”的要求。

組織模型是不是組織

通過以上對組織績效V模型的簡介,讀者應該對於“什麼是組織模型”有瞭一些直觀的感受。

類似組織績效V模型的這種組織模型是不是可以回答“什麼是組織”這個問題呢?

組織模型是對“什麼是組織”的簡單化、框架化表達,用以輔助和引導對組織問題的集體分析及解決。

這樣的組織模型,會比“組織就是為實現特定目的而人為創建的動態社會系統”這種全面而專業的定義更有實際意義。

當然,我們仍然不能說“組織模型就是組織”。但是,我們可以說,你認同的組織模型就是“你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