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風雨橋——侗族建築藝術的奇葩

晚风吻尽荷花叶 2024-10-03 02:00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風雨橋是侗族獨有的橋,又稱花橋,不僅可以連接交通,還可以避風雨,因此而得名。其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桿、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它們大多興建於唐代前後,結構嚴謹,造型獨特。

  風雨橋亦稱花橋、福橋,壯語叫“廳噠”。為侗族建築“三寶”之一。是壯侗瑤民族的一種交通風俗,是桿欄式建築發展及延伸,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建築物。

  這些極具民族風情的橋梁,整體不用一釘一鉚,隻是以質地結實的杉木鑿棒銜接,橋面鋪板,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兩旁還設立瞭長凳給往來的行人歇腳。雖然是全木質結構,但是其堅固程度一點也不亞於鐵橋和石橋。

  更有意思的是,風雨橋的橋壁上大都繪制有雄獅、麒麟、鳳凰等祥瑞之物,形象或詼諧,或灑脫,古香古色,寄托瞭先輩們鎮邪和祈求吉祥的心願,來往的行人在橋上歇腳的時候,還可以在廊壁上欣賞各種歷史人物或者神話故事的彩畫,實在是寫意之極。

  融貿易、旅遊觀光、休閑、交通於一體的風雨橋,是歷史古跡和建築藝術的完美融合,那深藍色的琉璃瓦,金黃色的二龍戲珠,各種明亮炫目的色調交織在一起,使得風雨橋在簡潔明快的設計中充分展示瞭侗鄉人民的藝術品位,夕陽下,各種色彩與夕陽互相交映,更是別有一番風采。

  坐落於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潯江河上的廣西三江風雨橋,全長398米,寬18米,擁有7個橋亭,長度和規模都堪稱世界之最,因此被世界吉尼斯紀錄收錄,被稱為“世界第一風雨橋”。

  伴隨著風雨橋的,是侗鄉獨特的鼓樓。三江的鼓樓幾乎和三江的風雨橋一樣被遊客們所熟知,夜幕下,綴以現代燈光藝術的鼓樓,更是別有情趣。

  除瞭廣西三江的世界第一風雨橋,在湖南湘西,也有很多很有特色的土傢風雨橋。其中,苗兒灘鎮撈車惹巴土傢風雨橋,獨特的“Y”字型造型,在國內風雨橋獨樹一幟。

  坐落於廣西三江林溪河上,始建於1916年的程陽風雨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橋兩旁鑲著欄桿,好似一條長廊,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橋,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以及羅馬的鋼梁諾娃上的沃橋齊名,是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在世界建築史都是一個奇跡,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