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開府制度

魏昆 2024-05-24 00:24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全文-張欣:

《秦漢官制史稿》;

《中國歷代職官辭典》;

《漢書》;

《潛夫論箋校正》;

《通典》;

《後漢書集解》;

《三國志》;

《漢魏晉軍府制度研究》;

一、關於開府之概念與開府制度起始之時間

1.開府概念的討論

關於開府,《中國歷史大辭典》定義為:“開府指開設府署,辟置僚屬。 始於漢代,通常隻許三公開府。東漢獻帝初平三年 (192年),又許車騎將軍開府。 魏、晉、南北朝時期,常以此作為對高級官員的優待。”《中國歷代職官辭典》:“開府,官名。 漢代三公、大將軍等高級官員可立府署,自辟僚屬,故謂‘開府’。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援照三公成例),‘開府儀同三司’遂漸成官銜……”這些界說揭示瞭開府制度的若幹特質,然細究之後,恐不無問題。

漢獻帝之前兩漢史籍中之“開府”似不具有官制的含義,一般以為《後漢書》所載獻帝初平三年李傕“遷車騎將軍,開府”,為制度史意義上開府之始。然細考之後,知早於李催開府數月,呂佈為奮武將軍之開府,實為史籍所見最早開府制度。

《中國歷史大辭典》等將漢代其他時期公府辟除掾史亦視為開府,嚴格意義上開府概念似與這種看法相左。其一,獻帝以前兩漢史籍中並無稱公府辟除掾史為開府者。其二,若以車騎將軍設府署、辟除掾史為開府之始,則這一情 況至遲在西漢後期已存在,如《漢書·匡衡傳》:“會宣帝崩,元帝初即位,樂陵侯史高以外屬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辟衡為議曹史,薦衡於上。”《漢書·雲敞傳》:“敞時為大司徒掾,自劾吳章弟子,收抱章屍歸,棺斂葬之,京師稱焉。 車騎將軍王舜高其志節,比之欒佈,表奏,以為掾,薦為中郎諫大夫。”是車騎將軍具有掾史,如議曹等。與車騎將軍相近的衛將軍亦辟除本軍府之掾史:“大司馬衛將軍王商辟宣,薦為議郎。”然此時衛將軍、車騎將軍並不稱開府。 由此可見開府並非僅以辟除掾史為標準。

開府似有廣、狹二義,狹義的開府是指東漢末年開始,一般將軍如車騎將軍、後將軍、右將軍等,取得與三公類似地位、設置官署、辟除掾史。強調辟除掾史對開府制度出現的重要作用,亦不能忽視將軍“位同三公”的重要性,這點可能正是制度史意義上的開府在東漢末年才出現之原因。東漢末年車騎將軍等相繼開府,取得與三公相近地位,所以後世也籠統地稱三公、大司馬大將軍等公府為開府,但這僅是從廣義的開府概念得出的認識。嚴格說來,三公、 大司馬大將軍等,並不稱開府,至少在漢代未有稱開府者。開府制度的出現,與東漢後期政局動蕩,將軍等武臣執權柄、控制政局,一般將軍地位得到提升有很大關系。所以開府之本義,蓋本有公府,再開一府。

2.開府制度起始之時間

《通典》等以魏景初三年(239年)黃權任車騎將軍為開府之始;《後漢書集解》校補載黃山等以為明帝時東平王蒼任 驃騎大將軍為後漢開府之始;《中國歷史大辭典》主張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車騎將軍開府說。三說相同之處,皆以任用某將軍為開府之始,區別之處在於所任將軍不同及時間上存在先後。

《三國志》等史料顯示黃權僅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並未開府。《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景初三年)“冬,十月,以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正始元年)“夏,四月,車騎將軍黃權薨”。《三國志·蜀書·黃權傳》:“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黃) 權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明年卒,謚曰景侯。”若僅以黃權任儀同三司為開府,則早在東漢延平元年(106年) “拜(鄧)騭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始自騭也”。史載鄧騭並未開府。未知《通典》《晉書》等言黃權為車騎將軍開府何據。退一步講,假設黃權曾開府,《三國志》等史料失載,而在東漢獻帝初平三年 已出現開府之制,為何不以其作為開府制度之起始時間?若以獻帝時開府為臨時之制,而在曹魏明帝時,已出現不少開府者。 如《三國志·魏書·陳群傳》載明帝即位(226年) 鎮軍大將軍陳群與“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開府”。為何不將此時諸大將軍視作開府?綜合言之,《通典》等以魏景初三年(239年)黃權任車騎將軍為開府之始,恐非允當之論。

《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卷》 以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車騎將軍開府說,然未舉例證,張軍《漢魏晉軍府制度研究》 舉李傕開府為例,以其為”’開府’名目之最早見者”。按,初平三年開府者並非李催為最早。《後漢紀·獻帝紀》載:

(初平三年)夏四月辛巳,帝有疾,既瘳,大會群臣於未央殿。卓置衛,自其營至於掖門。士孫瑞使騎都尉李順將呂佈親兵十人,偽著衛士服於掖門。卓將出,馬敗不進,卓怪之,欲還。佈勸之,遂行。 入門,衛士以戟刺之。卓衣內有鎧,不入,傷臂墜車,大呼曰:“呂佈何在!”對曰:“在此。”佈曰:“有詔。”趣兵斬之。卓罵曰: “庸狗,敢如是邪!”遂斬之…… 於是以呂佈為奮武將軍,假節、開府,如三公。

呂佈奮武將軍開府事應在刺殺董卓後不久,應是對其功勞之褒獎。 呂佈所任之將軍,稱奮武將軍或奮威將軍。奮 武將軍至遲西漢元帝時已設,然此時未見開府之事。曹操亦曾於獻帝初平元年(190年) 行奮武將軍,然似亦未開府。

范嘩《後漢書》記作:“允以佈為奮威將軍,假節,儀同三司,封溫侯。”未載呂佈開府事,且作奮威將軍,然假節,儀同三司與《後漢紀》所載相近。《東觀漢記·呂佈傳》:“呂佈以奮威將軍如三事。”亦作奮威將軍,如三事,與《後漢紀》“如公”相近。《唐六典·尚書吏部》開府儀同三司條註文:

又呂佈有平董卓之勛,開府如三司;魏黃初三年,黃權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自此始也……

其中“開府如三司”,或可斷句為“開府,如三司”,三司即三公,這與《後漢紀》“開府,如三公”幾同,印證《後漢紀》所載當系實錄。值得註意的是,《唐六典》 註文並未將李傕等開府舉出,而首舉呂佈之開府,頗具卓識。奮武將軍重要,但非漢代以來常置之將軍,在其位次之前有多種常設將軍。然而奮武將軍在東漢末特殊局勢下,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開府如三公”,與司徒王允一道“共秉朝政”,此當為開府最初出現之具體情況。所以黃山等將開府之設立,僅視為擴大的將軍幕府,似未中其肯綮。開府不但擴大原幕府機構,甚至是新設機構,但更為重要的是開府者取得與三公相近似地位,在政局中處於重要地位,而非僅實施一般將軍之職責。而《後漢書》及《三國志》本傳等未記其開府,而言其假節,儀同(或比)三司,或系失載。

關於初平三年(192年)車騎將軍李傕之開府,《後漢書·獻帝紀》載:

(初平三年)五月丁酉,大赦天下。丁未, 征西將軍皇甫嵩為車騎將軍。董卓部曲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反,攻京師。 六月戊午, 陷長安城,太常種拂、太仆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並戰歿,吏民死者萬餘人。李傕等並自為將軍。己未,大赦天下。 李傕殺司隸校尉黃琬;甲子,殺司徒王允,皆滅其族。 丙子,前將軍趙謙為司徒。

(初平三年)九月,李傕自為車騎將軍,郭汜後將軍,樊稠右將軍,張濟鎮東將軍。濟出屯弘農。甲申,司空淳於嘉為司徒,光祿大夫楊彪為司空,並錄尚書事。

又《後漢書·董卓傳》載:

(初平三年)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 汜後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並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

綜合比觀,知李傕當於初平三年九月由雜號將軍(揚武將軍)遷為車騎將軍並開府,郭汜(揚烈將軍)、樊稠(中郎將)等僅升至將軍而未開府。 興平元年(194年)李傕、樊稠“始相猜疑。 猶加稠及郭汜開府,與三公合為六府,皆參選舉”。此時郭汜、樊稠亦開府,亦證此前二人為右將軍、後將軍時並未開府。興平元年當系右將軍、後將軍開府之始,且開府將軍地位當有很大提升,幾至與三公並立為六府,甚至權傾三公。李傕之開府,遲於呂佈開府數月。史料所見開府制度之始,應為初平三年四月呂佈任奮武將軍之開府,並非李傕等之開府。李傕等開府乃繼承、擴展呂佈開府之制。 《後漢書集解》校補載黃山雲:

今案以儀同三司及開府名官,雖或如《晉志》自鄧騭、黃權始,而其事則已具見於前。蓋漢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亦名三司。司馬主兵,即太尉,又稱三府,掾屬皆得自辟召。 至開府儀同三司,則將軍制也。前漢武帝亟 用兵, 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兼大司馬位。 光武中興,吳漢亦以大將軍為大司馬,均在三司之中,故不另開府。及明帝以弟東平王蒼為驃騎大將軍輔政,置長史掾史員四十人,位在三公上,開東閣,延英雄。班固奏記說王:一則曰幕府新開,廣延群俊;再則曰宜及府開,以慰遠方,是為後漢開府之始。 然儀凌三司,固不必下同三司也。章帝建初三年,令舅車騎將軍馬防與九卿絕席,班同三司,是又即為後漢儀同三司之始。既同三司,自得開府辟召,故明帝並令防置掾吏十人,歲舉吏二人。 騭之以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明即用防故事。 觀黃權雖實開府,而《蜀志·權傳》仍止雲“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而已,固不待明言“開府”也。

黃山以為,明帝時東平王蒼任驃騎大將軍為後漢開府之始,理由是之前大將軍等即為三公,無需另開一府。從漢明帝時驃騎大將軍東平王蒼,“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重”,“居宰相之位”,及辟除掾史等記載看,確實符合後世將軍開府的一些重要特征。然東漢獻帝及以降將軍之開府,與此又有所區別:一般開府將軍,位次在三公之下,通過開府取得與三公相近之地位。而東平王驃騎將軍之開府,位次在三公之上:“及(漢明帝)即位,拜為驃騎將軍,置長史掾史員四十人,位在三公上。”東平王蒼執政時間不長, “(永平)五年(62年),乃許還國,而不聽上將軍印綬”,驃騎將軍府機構亦發生變革,“以驃騎長史為東平太傅,掾為中大夫,令史為王傢郎”。永平七年由京師洛陽歸國,已非復“居宰相之位”,似亦不再直接辟除掾史。班固奏記東平王蒼所言“幕府新開,廣延群俊”、“宜及府開,以慰遠方”等,以及“永平初,東平王蒼以至戚為驃騎將軍輔政,開東閣,延英雄”指明為驃騎將軍幕府,幕府新開,與開府似仍有一定區別。一般開府有幕府公府化趨勢,而東平王蒼“幕府新開”等,更多地承接以往將軍幕府制度,辟除掾史,參與政權,二者實有區別。黃山已指出東平王蒼之驃騎將軍“儀凌三司,固不必下同三司”,其實已指出二者區別,然未意識到此點正是“幕府新開”與開府不同之所在。

黃山按語又認為儀同三司亦標志開府制度出現: “既同三司,自得開府辟召”,《三國志·蜀書·黃權傳》“固不待明言‘開府”’。 儀同三司有多種類似表現形式,如班同三府、班同三事、儀比三司,官屬依司空,官屬依太尉等,通過多種途徑,依照三公具有的禮儀制度,對高級官僚之禮遇進行適當安排。《通典》等皆將儀同三司起始時問分述,儀同三司在前, 開府在後,知二者並不相同。 儀同三司的將軍,當是幕府機構擴大,地位提升,而非成為近似於公府者。如車騎將軍馬防“班同三府,置掾吏十人”,在若幹方面如朝位等方面,與三公相近,同九卿地位相當或略高,但在實際地位上當與三公仍有一定距離。或許可以把將軍儀同三司等視作開府的前身。事實上,在呂佈稱開府之前,儀同三司及相近稱謂,未有稱開府者,即為明證。 黃山所雲,僅從辟除角度推斷是否開府,似不盡符合當時事實。

二、漢魏開府制度之演變

前輩學者對開府制度的研究,多為籠統概括敘述,以動態發展視角,系統梳理開府制度出現後如何變化和完善的論著則不甚充分。其實,漢魏開府制度的演變亦有較為豐富的內容待深入考察。東漢獻帝時期呂佈等將軍相繼開府,而三國時代,魏蜀吳皆有開府者。在獻帝時期開府制度基礎上,有不少變化。魏蜀吳三國開府情況亦有所不同,其中一些特征為晉代及後世沿襲。

1.三國時代之開府

(1)曹魏將軍之開府

《三國志·魏書·陳群傳》載:

帝征孫權,至廣陵,使群領中領軍。帝還,假節,都督水軍。 還許昌,以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帝寢疾,群與曹真、司馬宣王等並受遺詔輔政。明帝即位(黃初七年,226年),進封潁陰侯,增邑五百,並前千三百戶,與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開府。頃之,為司空,故錄尚書事。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又載:

(黃初七年)十二月,以太尉鐘繇為太傅,征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為驃騎大將軍。

曹魏明帝時之開府,與東漢末之將軍開府有異。前為一般將軍,明帝即位之初(當在黃初七年五月之後不久,至該年十二月之間)短暫出現數種大將軍開府。遷轉之後,諸顧命大臣大司馬曹休、大將軍曹真、驃騎大將軍司馬懿等是否繼續開府,似尚無直接證據。

按漢制,大將軍、大司馬等位在三公之上,具有類似公府結構。 而鎮軍大將軍陳群遷至司空後,已成為公府,無需再言是否開府。當時蓋無開府之一般將軍。諸大將軍開府時間極短,所以《三國志》言鎮軍大將陳群升至司空用“頃之”一語。此時開府者為握有實權者,並非虛號。至於為何不另立公府 (不自為三公,而假大將軍之名開府),當與西漢以來,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有一定關系。這些任大將軍者不願降低身份為三公,又要操縱政治,則出現 大將軍等設立類似三公府之類機構。因此開府制度,或可視為具有一定將軍制色彩的公府,而非所謂漢代以來公府 的幕府化。

當時似並無虛封某人為開府之例 ,如後世追授開府之例,《三國志》等史料未有此類記載,這也表明三國時代 (大部分時期 )開府制度與後世有所差異。此時開府制極為重要,開府者皆為皇權授予,或假皇帝之名授予。皇權不願過多將權力分與三公之外更多之人,如獻帝在權力被架空情況下,呂佈、李傕等武將權臣相繼執政時出現開府,而當曹操這一有魄力而又握有實權的執政者出現時,並未記載開府之制。在明帝即位之後,皇帝幼弱,顧命大臣相繼開府,而又很快取消開府,應與皇權重振有一定關系。亦即在皇權強盛之時,開府者出現較少,或被抑制,而在皇權稍弱,如魏晉之際,再次出現開府,與酬褒功勞有關,更與此時皇權相對低落有聯系。

開府之制,使一般將軍這類非常設機構制度化、常態化,此或即開府之意義所在。《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載:

(甘露二年,257年)六月,乙巳,詔:“吳使持節都督夏口諸軍事軍將軍沙羨侯孫壹,賊之枝屬,位為上將,畏天知命,深鑒禍福,翻然舉眾,遠歸大國。雖微子去殷,樂毅遁燕,無以加之。 其以壹為侍中車騎將軍、假節交州牧吳侯、 開府辟召儀同三司,依古侯伯八命之禮,袞冕赤舄,事從豐厚。"

此蓋為曹魏開府辟召儀同三司之始見。其開府是對孫吳宗室降將之優待,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義。開府之制在初期是執政地位與辟除制並重,並非如後世所理解的,開府即為辟召,開府制設立初期(三國時代大部分時期),開府者具有近乎三公的權力,此點當不可忽視。如“依古侯伯八命之禮,袞冕赤舄”,盡管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其中,但仍可見對開府者授予的極高禮遇。 《晉書·阮籍傳》載:

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 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 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臺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 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

此似為曹魏較早稱太尉為開府者,然此文出於阮籍之口,奏記之文,非詔書稱謂,恐難作為確證。

(2)蜀漢之開府

蜀漢早期稱丞相開府,中後期大將軍開府,與曹魏相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載:

建興元年(223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 頃之,又領益州牧。 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蜀漢以丞相開府,當是較早稱三公為開府者。與後世廣義上對開府制度理解相似,但與漢獻帝時期、同期曹魏開府有異。然開府者在執政地位,並無不同,蜀漢丞相諸葛亮是當然的執政者。稱丞相為開府,當對後世直接將三公 稱為開府,具有一定關系。 此時丞相諸葛亮是實際的執政者,所以會有“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且辟除諸多掾史。其地位當高於東漢三公。諸葛亮之後,皆大將軍執政,《三國志·蜀書·蔣琬傳》載:

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延熙元年,詔琬曰:“…… 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又命琬開府,明年就加為大司馬。

延熙元年(238年)蔣琬以大將軍開府,及稍後的費禕大將軍開府又回到大將軍開府之制,與曹魏開府制度相像。開府之後,緊接著是辟除,“以忠為門下督”,“辟琬為東曹掾”。從這些史料中或可窺知當時記載此事者對開府的理解。

(3)孫吳之開府

《三國志·吳書·孫慮傳》載:

(孫慮)黃武七年,封建昌侯。後二年(230年),丞相雍等奏:“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比方近漢,宜進爵稱王。”權未許。久之,尚書仆射存上疏曰:“……輒與丞相雍等議,咸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權乃許之,於是假節開府,治半州。

孫吳開府者,似僅見此事例。鎮軍大將軍開府,與曹魏明帝初年一度的名號大將軍開府相類,且從裴註引《吳書》孫權詔“授(孫慮)以上將之位。至以殊特之榮,寵以兵馬之勢,委以偏方之任”看,孫吳開府者,權力頗大,地位較高,可獨當一面。

2.魏晉之際開府制度的變化

(1)贈開府

魏晉之際,開府制度重要變化之一是,出現開府作為贈號。曹魏時期贈三公、大將軍者皆有之,然似未有贈開府者。

《三國志》載:(陳群子陳泰)景元元年(260年)薨,追贈司空,謚曰穆侯;——陳群

是歲(景元二年,261年)基薨,追贈司空,謚曰景侯;——王基

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咸熙二年(265年),贈彧太尉;——荀彧

文帝踐阼,遣使即拜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追贈(公孫)康大司馬;——公孫度、公孫康

黃初六年(225年),尚疾篤,還京都,帝數臨幸,執手涕泣。尚薨,謚曰悼侯。(裴註引《魏書》詔:“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雲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腹心,出當瓜牙。 智略深敏,謀謨過人,不幸早殞,命也奈何 !贈征南大將軍、 昌陵侯印綬。”)——夏侯尚

至遲在晉武帝時已出現將開府贈予去世高官者, 如《晉書·盧欽傳》:“(盧欽)入為尚書仆射,加侍中、奉車都尉,領吏部”,咸寧四年(278年)卒,詔曰:“欽履道清正,執德貞素。 文武之稱,著於方夏。入躋機衡,惟允庶事。肆勤內外,有匪躬之節。不幸薨沒,朕甚悼心。其贈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有與三公相近地位及辟除掾史二重內涵,盧欽既已去世,則所贈開府,應是贈予其與三公相近禮遇。

追贈開府者,以生前重臣居多,如羊琇“累遷中護軍,加散騎常侍。 在職十三年,典禁兵,豫機密,寵遇甚厚”,卒後“追贈輔國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杜預曾為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行次鄧縣而卒,時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成”。賈模曾為賈後親黨,散騎常侍、侍中,卒後“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成”。羊玄之為惠皇後父,尚書右仆射、侍中,卒後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華廙“歷位尚書令、太子少傅,追贈光祿大夫開府”。太原成王輔,監並州諸軍事,“太康五年(284年)薨,追贈鎮北將軍。 永平元年(291年),更贈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等。

(2)光祿大夫開府

從現有史料看,開府制度在東漢獻帝時出現,開府者主要是部分高級武官——將軍,然在魏晉之際這一制度得到發展,文官如光祿大夫、尚書令仆等亦開府。尚書令仆與光祿大夫聯用開府,單獨開府者似少見。

《漢書·百官公卿表》《續漢書·百官二》載光祿大夫秩級皆為比二千石,位次並不顯著。然在《魏官品》已位列第三品,與尚書令仆、中書令監同列,且在九卿之前。原為光祿勛(郎中令)屬官的光祿大夫,此時反躍居其上。

起初光祿大夫開府者同時為尚書令仆,之後,僅光祿大夫一職亦開府。《晉書·武帝紀》載:

(咸熙二年,265年)九月戊午,以魏司徒何曾為丞相,鎮南將軍王沈為禦史大夫,中護軍賈充為衛將軍,議郎裴秀為尚書令、光祿大夫,皆開府。

又《晉書·裴秀傳》載:

武帝既即王位,拜尚書令、右光祿大夫,與禦史大夫王沈、衛將軍賈充俱開府,加給事中。

兩條史料可互相印證。 《晉書·武陔傳》載:

泰始初,拜尚書,掌吏部,遷左仆射、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這些例子中,開府的傳主既為尚書令仆同時又為光祿大夫。然之後不久,僅光祿大夫即開府。 《晉書·張華傳》載:

楚王瑋受密詔殺太宰汝南王亮、太保衛瓘等,內外兵擾,朝廷大恐,計無所出。 華白帝以“瑋矯詔擅害二公,將士倉卒,謂是國傢意,故從之耳。今可遣騶虞幡使外軍解嚴,理必風靡。”上從之,瑋兵果散。 及瑋誅,華以首謀有功,拜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金章紫綬。 固辭開府。

王隱《晉書·張華傳》所載張華開府事略同:“華以建策,加華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固辭不受府。 詔聽。”又如石鑒“久之,拜光祿勛,復為司隸校尉,稍加特進,遷右光祿大夫、開府,領司徒”。傅祗“倫篡,又為右光祿、開府,加侍中”。華廙“後年衰病篤,詔遣太醫療病,進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等等。這表明,光祿大夫等文官亦取法武官將軍,開始開府。開府者之群體不斷擴大,選拔制度的混亂使官吏群體良莠不齊,官僚自利化趨勢 得到一定體現。

(3)名號大將軍開府者比重增多

魏晉之際部分常設將軍仍舊開府,名號大將軍開府比重增大,數量、類別上有超過前者趨勢。 驃騎將軍開府之例較多,車騎將軍、征西將軍等都曾開府。

(扶風武王駿)太康初,進拜驃騎將軍,開府、持節、都督如故;

(秦獻王柬)及惠帝即位(290年),來朝,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錄尚書事,進位大將軍;

(淮南忠王允)會趙王倫廢賈後(301年),詔遂以允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都督如故,領中護軍。 允性沉毅,宿衛將士皆敬服之;

至洛,拜撫軍大將軍,領左軍將軍。頃之,遷驃騎將軍、開府,復本國;

及趙王倫起事……推崇旂為車騎將軍、開府;

武帝受禪,封瑯邪郡王……及之國,行東中郎將、宣威將軍。咸寧中,改封於趙,遷平北將軍、督鄴城守事,進安北將軍。元康初,遷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關中;

開府諸常設將軍亦多為諸王所執掌,而諸王中任將軍而未開府者,竭力為開府爭奪:《晉書·齊獻王攸》攸子蕤在齊王同輔政時(永寧時期,301—302年),“詔以蕤為散騎常侍,加大將軍,領後軍、侍中、特進,增邑滿二萬戶。又從同求開府,囧曰:‘武帝子吳、豫章尚未開府,宜且須後。’“權臣未開府者,亦心懷怨恨:“(孫)秀本與張林有隙,雖外相推崇,內實忌之。及林為衛將軍,深怨不得開府。”

蜀漢時期費禕、蔣琬以大將軍開府,承襲丞相諸葛亮的開府。在魏晉之際興起眾多征鎮等名號大將 軍,亦逐漸開府,進一步擴大開府者之群體。曹魏之初已出現名號大將軍開府。《三國志·魏書·陳群傳》:“帝征孫權,至廣陵,使群領中領軍。帝還,假節,都督水軍。還許昌,以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帝寢疾,群與曹真、司馬宣王等並受遺詔輔政。 明帝即位(226年)……與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開府。頃之,為司空,故錄尚書事。”鎮東大將軍、征東大將軍、中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顧命大臣分別開府,將東漢末時局板蕩之措施,設為制度。諸大將軍開府,似未持續太久,由於職位遷轉,是否繼續開府,囿於資料,難 以詳論。孫吳亦出現鎮軍大將軍開府,如孫權以孫慮為鎮軍大將軍,“假節開府,治半州”。但曹魏及孫吳大部分時期名號大將軍開府事例較少,未鋪展開來。曹魏後期至西晉出現諸多名號大將軍開府之例:

晉國建(咸熙元年,264年),立(司馬炎)為世子,拜撫軍大將軍,開府、副貳相國;——司馬炎

咸寧初,羌虜樹機能等叛,遣眾討之,斬三千餘級。(扶風王駿)進位征西大將軍,開府辟召,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如故;——司馬駿

(咸寧)三年(277年),徙封汝南,出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開府、假節;——司馬亮

瑯邪武王伷,字子將⋯⋯入為尚書右仆射、 撫軍將軍,出為鎮東大將軍、假節、徐州諸軍事, 代衛瓘鎮下邳。伷鎮禦有方,得將士死力,吳人憚之。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封瑯邪王,以東莞益其國;——司馬伷

平吳之役,率眾數萬出塗中,孫皓奉箋送璽綬,詣伷請降⋯⋯頃之,並督青州諸軍事,加侍中之服。進拜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伷

奮既舊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見寵待。遷左仆射,加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胡奮

倫誅,詔復(吳敬王)晏本封,拜上軍大將軍、開府,加侍中;——司馬晏

倫篡(301年),遷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欲以寵安之;——司馬冏

(新野王歆)趙王倫篡位,以為南中郎將。齊王同舉義,移檄天下,歆未知所從。……以勛進封新野郡王,邑二萬戶。 遷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歆

趙王倫之篡也。 進征北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司馬穎

乃遷晞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領青州刺史,進為郡公;——茍晞

孝王略……懷帝即位(307年),遷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尋進開府,加散騎常侍。永嘉三年(309年)薨,追贈侍中、太尉;——司馬略

南陽王模……遷鎮東大將軍,鎮許昌。進爵南陽王。永嘉初,轉征西大將軍、開府,都督秦雍梁益諸軍事,代河間王顒鎮關中;——司馬模

這些名號大將軍多由司馬氏諸王所擔任,少數為外戚或重臣任職。多位尊權重,專制一方。

三、開府制對漢魏辟除制度之意義

在探討漢魏辟除制度問題時,註意到開府制度與辟除制度具有一定的關系,但將開府等同於置掾或辟除掾史是偏頗的。漢魏辟除制度,是指官僚機構主要負責人依據一定規則自主選任機構掾史的一種選官制度,其構成要素為辟除 主體與辟除對象。辟除制度淵源於戰國秦的除吏、置吏制度,秦漢之際已經出現,漢武帝時期已在制度得以確立,魏晉時期在穩定基礎上又有所發展。 而嚴格意義上的開府制度,據前文所論,產生於東漢末年。這是兩種制度產生時間上的差異。辟除制度包含多種層次,高層次的辟除如公府、諸卿辟除掾史,低層次的辟除如郡縣長吏辟除掾 史。而嚴格意義上的開府,僅限於處於政治中樞掌控政局的將軍的辟除。開府辟除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辟除形式。但東漢末出現的開府,確實在辟除制度演生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漢武帝中期辟除四科產生之後,辟除制在制度層 面,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基本未出現新的制度或機制。辟除制度在辟除四科指導下具體運行,在各機構掾史選任層面推動官僚機構持續有效地運轉。但漢魏之際開府制的出現,為辟除制度發展增添生機。

1.擴大高等級辟除主體之種類

作為辟除制構成重要一方面的辟除主體即具有辟除權力的官長。辟除對象主要為行政機構各種掾史。漢代高等級辟除,主要指公府辟除,以三公辟除為主。開府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辟除掾史,皇帝詔令制定辟除掾史、數量類別。在若幹將軍開府之後,辟除主體中高等級辟除主體群體增大,突破瞭漢獻帝以前高等級辟除主體局限於三公等的限制。武官特征鮮明的將軍,作為位高權重的開府者,為辟除制度在魏晉以降的發展增添變量。

2.為辟除制度發展提供新的可能

開府制度為六朝時期辟除制度的發展,提供瞭新的增長點。六朝軍鎮繁榮,辟除制度隨著軍鎮開府而興盛。漢至西晉時期開府者群體呈增多趨勢。 盡管在漢魏時期不甚繁榮,但開府制度的許多特點已經出現,在六朝得到繼承發展。

魏晉以降三公位尊而非實權者,漢晉時期開府將軍,或執政中央或獨當一方,其升府將軍之辟除有逐漸超過三公辟除之趨勢。又魏晉以降,官私文書將三公亦稱為開府,從這方面看,廣義上開府者包括三公。這為軍鎮取得與三公相近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辟除對象不再局限於掾史,辟除制度的地位亦因之得到實質提升。因此,開府制度 的出現,對辟除制度在魏晉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