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詳解“山茱萸”

奋进号 2024-09-20 00:22 2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一,性味功效

《神農本草經》

味酸,平。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味酸,平、微溫,無毒。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腦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輕身,明目,強力,長年。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味甘酸,微溫無毒,入肝、腎二經。主通邪氣,逐風痹,破癥結,通九竅,除鼻塞,療耳聾,殺三蟲,安五臟,壯元陽,固精髓,利小便。去梗用。

山茱萸大補精血,故入少陰、厥陰。六味丸用之,取其補腎而不傷於熱耳。若舍是而別求熱劑,以為淫欲助,猶棄賢良而搜佞幸也,愚乎哉?

《本草經解》葉天士

氣平,味酸,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去核)

山萸氣平,稟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氣味俱降,陰也。

心下脾之分也,脾之邪,肝木之邪也,肝木血少氣亢,則克脾土,並於陽則熱,並於陰則寒矣;山萸味酸入肝,益肝血而斂肝氣,則心下之寒熱自除也。山萸味酸收斂,斂火歸於下焦,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所以溫中。

山萸氣平益肺,肺主皮毛而司水道,水道通調,則皮毛疏理,而寒濕之痹瘳矣。三蟲者濕熱所化也。濕熱從水道下行,則蟲亦去也,久服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肝者敢也,生氣生血之臟也,所以身輕也。

《長沙藥解》黃元禦

味酸,性澀,入足厥陰肝經。溫乙木而止疏泄,斂精液而縮小便。

二,歸經

《雷公炮制藥性解》

歸肝、腎經

《本草經解》

歸肺、肝經

《長沙藥解》

歸肝經

三,別名

山萸、山茱、萸肉、棗皮

《神農本草經》

蜀棗

《本草經集註》

雞足、思益、鬾實

四,應用(常用方)

常用方

《本草經解》葉天士

山萸同人參、五味、牡蠣、益智,治老人小便淋瀝及遺尿。同菖蒲、甘菊、生地、黃柏、五味,治腎虛耳聾。同杜仲、牛膝、生地、白膠、山藥,治腎虛腰痛。同生地、山藥、丹皮、白茯、澤瀉、柴胡、白芍、歸身、五味,名滋腎清肝飲,治水枯木亢之癥。同杜仲,治肝腎俱虛。

《長沙藥解》黃元禦

《金匱》八味丸,方在地黃。用之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其斂精液而止疏泄也。

水主藏,木主泄,消渴之證,木能疏泄而水不能蟄藏,精尿俱下,陽根失斂。久而陽根敗竭,則人死矣。山茱萸酸澀斂固,助壬癸蟄藏之冷,收斂攝精液,以秘陽根,八味中之要藥也。八味之利水,則桂枝、苓、澤之力,非山茱萸所司也。

五,使用註意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去梗用,蓼實為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六,來源產地

來源產地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生漢中山谷及瑯琊、宛朐、東海承縣。九月、十月采實,陰幹。今出近道諸山中大樹,子初熟未幹,赤色,如胡頹子,亦可啖。既幹後,皮甚薄,當合核

《中藥大辭典》

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10~11月間果實成熟變紅後采摘,采後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後,取下果肉,再曬幹或用文火烘幹。宜放置陰暗幹燥處,以防黴蛀變質。

雜生於山坡灌木林中。有栽培。分佈陜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產浙江、河南、安徽、陜西、山西、四川等地。

七,加工炮制

《雷公炮炙論》

雷公雲:凡使,勿用雀兒蘇,真似山茱萸,隻是核八棱,不入藥用。

凡欲使山茱萸,須去內核。每修事,去核瞭,一斤,取肉皮用,隻秤成四兩已來,緩火熬之方用。能壯元氣,秘精。核能滑精。

《長沙藥解》黃元禦

去核,酒蒸。

《中藥大辭典》

山萸肉:洗凈,除去果核及雜質,曬幹。

酒山萸:取凈山萸肉,用黃酒拌勻,密封容器內,置水鍋中,隔水加熱,燉至酒吸盡,取出,晾幹(山萸肉每100斤,用黃酒20~25斤)。

蒸山萸:取凈山萸肉,置籠屜內加熱蒸黑為度,取出,曬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