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人生的無意義感?

小三吧 2024-09-03 00:00 12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本文主要觀點來自《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第十一章。

我們應該深挖無意義感背後的動機

對於大部分抑鬱癥或有抑鬱情緒的小夥伴來說,經常想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這樣的問題並不好直接回答,但我們會發現,我們問這種問題時的動機常常是很復雜的,並不僅僅是純粹的對人生目的的發問。其中常見就是死亡焦慮,因對自由的向往,對孤獨的察覺而產生的焦慮,偽裝成瞭對人生意義感的焦慮。因此,當我們問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應該先仔細分析我們到底缺失的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需要意義?

我們為什麼需要人生意義?或者說為什麼需要明白自己的人生目的呢?

人總是傾向於對外界的事物進行規律化,結構化的組織,不論是科學工作者對物理世界的研究,小市民對神秘力量的迷信,都是一種組織信息的過程,這種過程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們地掌控感。但現實是,生活中往往充滿各種刺激和情景,是我們無法歸於自身已有的認知體系的,這時人就會產生焦慮,緊張,不滿。

為瞭進一步消除這種可能的不安,意義框架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它給我們提供瞭一個可追求的目標,比如佛教追求修行並解脫出輪回,某些科學工作者追求探索出物理世界的終極奧秘。在他們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就算有各種無法控制的事件,也可以將其歸於追求目標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最終都是為瞭目標而服務。

然而,如果我們自己去創造意義,那麼該意義的作用就不會那麼大,隻有我們相信自己的人生意義是“發現”而來的,才能起到作用。這勢必會帶來一個矛盾,在存在主義中,世界是無常,隨機的結果,世界從不保證向人類提供普遍的意義框架。這便使得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

“如何在沒有意義的世界裡,獲得意義感?”

人生意義受文化影響

對人生意義的疑問,常常會受到在特定文化環境中產生的偏見的影響。

比如現在世界普遍鼓勵創造,努力工作的意義,相信進步,相信人類的文明總是朝著令人期待的方向發展。但這其實是近代才發展出來的觀點。

更明顯的例子是東西對自然的態度有著很大的區別,西方人往往是分析性和客觀的,他們試圖通過分析分解自然,然後利用自然;而東方人則更註重體驗,和自然和諧共處。由於觀察方式的不同,從而會產生可能完全不同的人生目標。

16世紀約翰加爾文相信上帝的恩典決定瞭人要麼被挑選,要麼被詛咒;而被上帝挑選出來的特征之一就是積極參與世間的活動,並取得成功。他的思想對現代西方世界觀產生瞭很大的影響,使得人們相信人的努力必然有一個終點,一個需要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在東方世界中,就從來沒有假設生活需要一個目的。如印度智者羅傑尼希所說:

“存在沒有目標,而隻是純粹的旅程。生命的旅程如此美麗,何必為瞭終點而煩惱?”

生命隻是存在著,我們恰好投入其中,生命不需要理由。

處理無意義感的一些方法

1、超越日常活動

抑鬱狀態的人往往無法從日常活動中獲得滿足感,因此我們需要發掘出日常活動中細小事情背後的動機,從而找到超越這些事情本身的意義。尤其對於一些有創造性表達的事情,比如逛設計圖片的網站,看歌曲綜藝等等,可能代表當事人對藝術有著深層次的興趣。

2、從他人處獲得現成的意義

《活出當下的意義》的作者弗蘭克爾在做心理咨詢師時,面對有意義感缺失的人,往往采用主動幫助咨詢者設計具體人生意義的方法。比如強調人生意義在於完成挑戰,反抗命運等等。通過結合咨詢者的特點,為其提供特定的人生目標。

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有效果,但是在本質上它將人生的責任從咨詢者的身上轉移到瞭咨詢師的身上,這與現在很多公認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不符。

3、應對嚴重自我疏離感

很多人的無意義感的邏輯來源是:

”人總是要死的,死亡之後,我們生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重要。就算能夠傳宗迭代,或者留下著作,太陽系乃至宇宙也總有一天會滅亡,到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會有意義。“

面對這樣的對世界客觀觀察,所產生的嚴重自我疏離感,通常我們可以反問:

”如果一切都沒有意義,那你如此在意人生意義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而且我們發現,就算是叔本華這樣的對世界說”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的人,也在非常努力地著書立說,努力和黑格爾對著幹,他並沒有因為有這樣的世界觀而去自殺。

因此,在你不斷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不斷詢問人生意義感是什麼的時候,你就在做一些事情瞭,至少擁有探究這個世界的動力。

再者,由於以上觀點所產生的自我疏離感,其實隻有當我們從宇宙的角度去看人類活動的時候才會出現,而這種時刻其實僅僅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很多時候我們不會這樣看問題,而是在想同學是不是不喜歡我,同事是不是對我有意見,領導是不是認為我能力不行。

4、針對人生目標的轉移

有些人可能從小有著較為明確的大眾所給的目標,比如有個好學歷,賺大錢,有很好的社會地位等等,但是當他們獲得這些東西之後,或者在其奮鬥的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想要的並不是這些;有些人能夠發展出新的目標,比如寫作,繪畫等等,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認為自己浪費瞭人生的想法,認為留給自己新目標的不多瞭。從而產生嚴重的焦慮,或者使得自己沒有動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清楚,過去的經歷成就瞭我們的現在,但是不決定我們的未來。一個為傢庭生活瞭30年的傢庭主婦,想要成為一個作傢,那麼那30年的經歷就是她寫作的寶貴財富,在字裡行間能夠透露出它獨特的生活化風格。

5、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聽上去是一句廢話,但這卻是解決”無意義感“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當我們沉浸在自然中,和朋友約會,看電影,下棋,聊天時,通常並不會去想”無意義感“的問題。

”人生問題的解決之道,是讓這個問題消失“——維特根斯坦

因此,如果我們能夠積極地與他人建立關系,參與活動,思考,創造,表達,那麼就能使得人生的問題自然而然地隨著時間的潮水而去。

總結

如果你受困於人生意義是什麼,那麼不妨先問問自己:

”我的生活到底缺少什麼呢?是良好的傢庭關系?是缺乏人生的自由選擇權?是太過於孤獨?還是面對死亡的焦慮“

再者,當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時,可以從功能上去看它,人生意義的一個功能之一就是減少我們對失控的焦慮感,那麼我們的目標其實不是追問人生意義是什麼,而是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幸福感。基於這樣的目標,好好地參與到生活中去,就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它能讓我們不再受困於人生意義的問題,直接面對我們的需求。

最後,祝大傢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