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康有為發表《新學偽經考》——這是奠定他學術基礎的一部書。

引起熱烈反響的同時,有人站出來說:這是抄的!

所有人都看著康。康卻不回應。過幾年,退出2.0版:《孔子改制考》,又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要從“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的公案說起。

一,“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

秦始皇焚書,除瞭占卜、種樹、巫醫之書,諸子百傢一律焚毀,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先秦著作,是從何而來呢?

有兩個渠道。

一是當時的民間儒生,把書通過砌在墻裡、埋在地下等方式藏起來;到漢代前期,這些書陸續被發現。

一是由讀書人一代代口耳相授,在合適的情況下書寫下來。

前者以古篆記錄,後者以隸書記錄,研究相應書籍內容的學問就被稱為“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

“古文經學”的特點是“述而不作”,局限於闡述古人的思想,不做個人發揮。而“今文經學”講求“微言大義”,更加靈活,闡述古書可以引申、發揮。

清代晚期,占據學術統治地位的是古文經學。

康有為的學術活動,早期也盤桓於古文經學的藩籬之內,直到32歲時,他遇到一個人。

二,廖平:《辟劉篇》與《知聖篇》

1890年,康有為由南海移居廣州,結識廖平。

廖平是研究今文經學的,寫瞭兩本書:《辟劉篇》與《知聖篇》。

《辟劉篇》的主要意思是,古文經學不靠譜,所依據的古書,是王莽時期劉歆為迎合上意篡改過的,不是真正的孔學。

《知聖篇》對孔子做出全新評價,認為孔子是改革傢,假托先王,受命改制;無王者之位,有王者之道,是為“素王”。

廖平將這來兩本書贈送康有為,這才引出瞭後面的樁樁件件。

三,康有為推出《新學偽經考》

1891年,康有為推出自己的著作:《新學偽經考》。基本內容參看前文關於《辟劉篇》的介紹。

廖平怒不可遏,寫信質問康有為,又公開指責抄襲。

而康有為沒有以任何方式回應,好像沒收到什麼信,沒聽到任何聲音。

可是其他人的聽力好像沒有退化。甚至他的弟子梁啟超——在與老師決裂之後,也表示,康有為搞今文經學,最早就是受到廖平的啟發。

但是,如果說完全抄襲,也委屈康有為瞭。

康有為有很多獨創的東西,為廖平所無。梁啟超指出,由今文經學而引申出“詘君權而伸人權,夷貴族而尚平等,去內競而歸統一,革習慣而尊法治”的政治主張,這是廖平完全不能企及的高度。

而且,與廖平專註於學術不同,康有為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圖,由古文經學而轉向今文經學,不是單純的改變學術方向,而是為從儒傢經典中為自己的變法維新的主張尋找依據。就像他後來給皇帝的上書裡坦承的那樣:我創孔子改制之說,就是要拿孔子去堵人的嘴,作為變法的依據。

公允地說,康有為是在廖平的基礎上有獨創性的發揮。

其獨創性固然可貴,可是對理論基礎的來源矢口不提,以今天的學術規范來看,最起碼是學術不端,可能連“查重”這一關都過不瞭。

但康有為的影響力,可比廖平大多瞭。

《新學偽經考》指漢代以來之學,皆“新學”,非“漢學”;歷代所尊之經,皆偽經,非孔子之經。離經叛道之說,給學術主流帶來強烈刺激,也差點給康有為惹來彌天大禍。

四,因禍得福《新學偽經考》

除瞭抄襲質疑之外,《新學偽經考》引起更多的是主流學界的不安與憤怒。

康有為以《新學偽經考》投謁朝中大佬,暴得大名,亦招惹物議。

翁同龢在日記裡寫,“真說經傢一野狐也。驚詫不已。”孫傢鼐說,康有為“才華甚富,學術不端”。

終於有人動手。1894年,給事中於聯沅上書彈劾康有為“荒謬絕倫”、“非聖無法”,要求禁絕《新學偽經考》,懲辦康有為。

光緒交給兩廣總督李瀚章查辦,要求銷毀書籍,“以崇正學而端士習”。

當時梁啟超在京,聞訊大驚,上下托人,請動翁同龢、張謇、文廷式、李鴻章等人出面營救。朝中幾位大佬,雖然學術上不一定贊同康有為,但對他宣揚之變法抱有厚望,也都願意保護。

李瀚章回奏,一一否定瞭於聯沅的彈劾,稱康有為尊崇孔子,並無不軌,書,已佈置地方官銷毀;人,建議不作處分。

光緒批作“知道瞭”。一場彌天大禍消弭於無形。

康有為因禍得福,大大提高瞭知名度。

一個湖北舉子在朝廷詆報上看到看到這件事,知道瞭康有為的名字,輾轉找來《新學偽經考》,一讀之下,大為嘆服。四年之後,他和康有為成為一起推動變法的同志,他叫譚嗣同。

五,抄襲案餘波:《孔子改制考》

1898年,康有為又發表《孔子改制考》。

有人指控:這還是抄廖平的。

廖平可能也很惱怒,你怎麼老是可著一隻羊薅毛呢?

但此時康有為的聲量已經足夠宏大,宏大到足夠壓過種種雜音。

何況,《孔子改制考》也是有獨創性的:不僅尊奉孔子為托古改制的改革傢,同時,闡發瞭今文學傢“通三統”、“張三世”的學說,完成瞭變法維新的理論建設。

《孔子改制考》認為,“六經”皆孔子為托古改制而作,堯、舜等都是孔子假托的聖王。並且發揮瞭《公羊》“三世”學說,認為“據亂世”就是君主專制時代,“開平世”是君主立憲時代,“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時代。這三世的順序,就是人類社會演進的一般規律。

康有為通過這部書,完成瞭維新變法的理論準備,他捋袖揎拳,以當代聖人自居,準備大幹一場。

至於幹成個什麼局面,我們都知道。

還是魯迅那句話: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